71年前那場事關國運的域外作戰,曾讓一向理性、果決、常常“大手一揮”性格的偉人,陷入巨大的猶豫之中。打,還是不打,讓他徹夜難眠!
1950年10月1日,是建國一週年的喜慶日子,首都廣場上文藝演出和群眾慶祝的隊伍還沒有完全散去,偉人就在其臥室裡心情沉重起來。
看著書桌上兩封幾乎同時到達的電報,他再一次陷入了決策困境中:一封是朝方緊急求援;一封是蘇聯斯大林詢問中國能否出兵。
他是要出兵的,奈何高層內眾說紛紜,爭議頗大,四野統帥林總和“東北王”高崗旗幟鮮明地反對出兵,就連聶帥都認為:“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出兵為好!”
據公開的資料,最開始,高層內真正同意出兵的也就偉人和總理二人。隨著偉人多次開會一一闡述出兵的利弊優劣,最後眾人都認可偉人之結論,那就是:“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可是即便高層內達成共識,“誰敢橫刀立馬”的彭總更是走馬上任,要與世界“一哥”過招,但是偉人還是在正式入朝前,把身在東北鴨綠江前線的彭總叫到北京多次。
因為“老頭子”斯大林又變卦了,答應我們立即派蘇聯空軍掩護我軍,變成了兩個月後再來協助,而且電報中的字裡行間能讀出“遙遙無期”的意思來。
對於偉人在當年10月13日把彭總叫到北京的那一次,彭總後來回憶道:
“蘇聯答應提供槍、炮、彈,但是不出動飛機,主席就“蘇聯半洗手”這事問我,可不可以打?我說也可以打!最後主席說,即使打不過也無妨,他們總是欠我們一筆賬,我們什麼時候想打就可再打!”
由此可見,偉人當時下這個決定有多艱難。
不過最終這個擁有逆天膽量的出兵決定還是做出了!攸關中國後來幾十年前途命運,甚至至今都讓我們享受發展紅利的抗美援朝戰爭,就這麼打響了!
實話講,當時我軍在國內戰爭結束後,儼然呈現一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景象,不少戰士們個個憧憬著天下太平後,復原回鄉孝順爹孃和實現“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目標。
就連彪悍的四野第一主力13兵團,都全身心投入到河南等地的農業生產上,許多戰馬、車輛都用在了農田開墾,損失非常大。有些本就不多的大炮都因為生鏽腐蝕而不得不大修,甚至還有些巨大的黑色炮筒內,都有三兩成群的麻雀做了窩……
以至於總理後來批評道:“我們的部隊有些不是戰鬥隊了,而只是生產隊了!現在現在我們要拿去作戰,什麼都要修理或者補充!”
這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戰士們丟掉鋤頭,重新背上槍支,跨過了綿延東去的鴨綠江。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按預定計劃“晝伏夜出”向朝鮮境內開進。
此時,朝方最高層能指揮的朝軍部隊只有3個多師,被隔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主力大部分尚未撤回,新組建的部隊尚未完成訓練。
而根據美國官方戰史《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記載:此時,聯合國軍總兵力已達44萬餘人,其中空軍36677人,海軍59438人,地面部隊349331人。”
相比較而言,此時我軍在兵力上跟美軍相差不小,我們的官方戰史《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首批入朝)6個軍,總兵力約29萬人。”
然而由於我軍突如其來,打了一場“閃電戰”,聯合國軍都懵了,吃了大虧,沒見過這種打法,也沒見過這種路數,尤其是為韓軍種上了一度“恐中症”的基因。
在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共殲滅“聯合國軍”2個團又5個營,擊潰3個團又12個營,斃、傷、俘敵1.5萬餘人。
其中包括美軍3518人,南朝鮮軍12325人,英軍等“聯合國軍”其他國家部隊147人,繳獲坦克12輛、裝甲車3輛、汽車650輛、各種火炮529門以及大批各種軍用物資。而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共陣亡、負傷、失蹤10700餘人。
然而第一次戰役後,偉人的這一反常操作,卻讓所有人都懵了!不僅迷惑了美軍,連彭總都困惑其中,甚至連朝軍高層也一度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偉人為何如此操作?
正常來講,我軍每一次戰鬥之後都會有戰報,就是記錄我軍,啥時間打了啥仗,結果如何等等。
可是在整個第一次戰役期間,志願軍總部始終都沒有釋出戰報,我們國內的報紙也沒有報道志願軍的情況,甚至連朝軍發表的戰報都說是自己打的勝仗,對“志願軍”三個字隻字不提!
這就好比你拼命付出,功勞全記在別人頭上一個道理!這著實讓人很奇怪。
其實,早在1950年10月26日,志願軍取得首戰開門紅的兩水洞之戰時,彭總就曾給偉人發電報,請他看看戰報和新聞這麼寫行不行。
其中新聞稿中沒有提到“志願軍”這三個字,而是以朝軍總部公報的形式,稱:“我軍於25日全殲敵軍先頭部隊”。
但是偉人於10月27日回電指示彭總:“暫時不宜發表作戰新聞,待戰役告一段落再發表為宜。”
也就是說,外人一看新聞,只知道這場大勝是朝軍打得,跟我們沒啥關係。不僅如此,連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的11月5日,偉人還在給彭總的電報中指出:
“目前還是不宜以我軍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而應以朝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表戰報,但在戰報中可提到,此戰中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參加,並且打得很勇敢。”
這裡咱們要著重提一句,雖然這份電報已經顯示了有中國人參加了,但是最關鍵的就是這份電報中的這一句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
注意!這可不是“志願軍”的意思,因為偉人明確要求,戰報新聞中的我軍,只能稱“志願部隊”,只有對內才稱“志願軍”。
這一下連彭總都一度困惑了,不知所以然。所以為了慎重起見,志願軍參謀長解方在起草了第一次戰役的戰報新聞稿後,還專門上報給偉人預覽,看看哪裡還有問題。
然而第一次戰役都打得如此激烈了,我們一直都不公佈中國派兵參戰的資訊,這讓朝方非常詫異。朝軍是希望我們立即公佈的:
一來給瀕臨懸崖邊上的朝鮮軍民注入希望;另一方面打擊一下美軍的囂張氣焰。為此,金同志還特意找到我們駐朝的外交負責人柴軍武,討論此事。
感到金同志如此困惑和迫切想知內情後,柴軍武就致電總理說明情況。總理覺得這事挺大,所以就在11月8日讓他轉話給金同志,說道: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簡稱中國人民志願部隊,不稱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方統一指揮下參加作戰一事,可以公開發表,不必多說,略為提到即可!”這個時候,總理才向金同志指出偉人的真實用意:
一是雖然美國人透過我軍戰俘已經得知有不少中國軍隊參戰了,但是這個“志願部隊”又能印證麥克阿瑟狂妄的堅持中國只是派兵幾萬人而已的判斷。所以這樣能繼續迷惑敵人,隱蔽戰略企圖,利於下一步作戰;
二是美國人已宣佈中國有志願部隊參戰,故作此宣傳不會在國際上引起其他影響。美國害怕在朝鮮打持久戰,也不想擴大戰爭準備,所以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少量部隊參戰,就能讓聯合國軍如此被動和慌亂,對我們而言,敵明我暗是好事。
所以這就是在這段時間,我軍戰報和各大新聞報道中,“志願軍”這三個字一直都沒有出現的原因所在。並且我們國內官媒新華社也只是在11月7日第1次公開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參戰的訊息。而一直到當年的12月5日,偉人才親自起草了帶有“志願軍”三個字的新聞稿。
從此,國內的新聞報道,才開始公開使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稱。
事實證明,偉人這一迷魂性的操作,確實忽悠了美軍,讓麥克阿瑟更加狂妄自大!本就把我軍形容為一幫烏合之眾的老麥,又看到我軍就出這麼一點兵力更加驕狂冒進。
在第一次戰役結束3天前的11月2日,美國遠東軍司令部情報處長威洛比在《每日情報綜述中寫道:“中國軍隊總兵力可能為3.4萬人,其中有1.65萬人已與聯合國軍進行了交戰。所以各種跡象表明,中國參戰了的僅是零星部隊。”
而在雙方激烈交鋒的第一次戰役結束幾天後,美國中情局在題為《中共介入朝鮮》的《國家情報預測》報告中更是指出:“到目前為止,在北朝鮮的中共軍隊大約為3萬~4萬人。”
更有意思的是,甚至到了第二次戰役都打了幾個小戰鬥了,美軍高層也只是覺得我軍部隊也就6~7萬人。
所以偉人這一虛虛實實的操作和美軍一系列對我軍總兵力的誤判,為彭老總在最為經典、最為重要、最有歷史意義的第二次戰役中,使用誘敵深入戰術,一舉扭轉朝鮮戰局,打下了敵明我暗的基礎!
據我軍官方戰史記載:在第2次戰役中,志願軍把南朝鮮第7、第8師基本打廢了,揚威耀武的土耳其旅也大部遭受重創;美第7、第2師和最強大的陸戰1師都遭受傷筋動骨般地打擊......此戰共殲敵3.6萬餘人(美軍2.4萬)。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3.07萬人左右。
其實軍事才華極高、深諳古兵法的偉人,經常能讓老祖宗的兵家謀略,在熱兵器時代被運用到極致。不管是紅軍時期的四渡赤水,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西柏坡唱的空城計,亦或是在朝鮮戰場上經常上演精妙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你越瞭解、越研究、越佩服之至。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史》
《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
《麥克阿瑟回憶錄》
《彭德懷自述》
點選閱讀相關文章:
首次全面寫抗美援朝時,我軍向蘇聯買了多少軍火?有罕見內容披露
深層次揭秘志願軍這場仗帶來的驚天逆襲!看完你會沸騰
為何我軍在朝鮮打出的強悍戰力,沒能震懾到後來的印越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