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一副乳牙和一副恆牙。隨著第一顆乳牙的萌出,我們家長就帶著娃打響了愛牙保衛戰。很多家長很疑惑,如何發現“蟲牙”,在給孩子刷牙時發現牙齒上有黑色的小點,是不是牙齒被蟲子蛀了,得“蟲牙”了呢?“蟲牙”醫學術語是齲齒。而家長口中的“蟲子”其實是致齲細菌。
“蟲子”是什麼?
齲病實際並不是蟲子造成的,是細菌感染為主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公認的齲病病因是以細菌為主,食物、時間、宿主相互作用的四聯因素理論。其中細菌指的是致齲菌,宿主因素比如說牙齒髮育狀況,行為習慣等等,在一定時間作用下使牙齒髮生病變。
如何判斷得齲病?
家長在家應該如何簡單判斷孩子得齲病呢?我們可以透過牙齒的顏色、形狀、質地的變化來判斷。齲齒的病程,早期牙齒顏色會有白堊色的改變,即牙齒的表面變的有些發白、發黃,逐漸變棕變黑,逐漸地牙齒質地變軟腐爛,最終的形態上也開始變化,牙齒有洞了。所以變黑有洞就要看牙醫了!
如何預防齲病?
家長應該如何預防孩子齲病的發生呢?要帶孩子去口腔科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複查,避免高糖飲食、正確的刷牙方法,幫助孩子進行牙齒清潔,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適齡兒童應該進行窩溝封閉以及塗氟預防!
“奇特”觀念不可有
一些家長都有一種“奇特”觀念,人不是有副牙齒嘛,反正乳牙早晚都要換,得了齲病也不用治療。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乳牙齲齒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到牙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牙神經。逐漸從最初的齲病發展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症,從孩子自身感受疼痛加重、治療週期和難度也在加大。乳牙齲齒長期不進行治療,孩子的進食變得困難,對於生長髮育是有影響的,不僅如此齲齒髮展到後期形成根尖周炎,一定程度會影響恆牙的萌出。
由此可見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牙齒狀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培養孩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關愛口腔健康。
本文由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許麗麗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