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山
出昭化古城左轉就駛上了劍昭路,這是昭化連線劍閣的縣道,牛頭山是必經之地。夕陽的餘暉下,牛頭山傲然而立,形似昂首的牛頭。相傳此山是太上老君的坐騎白牛所化,為天下奇山、聖山。
山腰處有天雄關,據傳是三國時姜維抵禦魏軍的關隘,由於天色漸晚,就沒有進去參觀。公路旁有處觀景臺,路牌上寫“山水太極最佳觀賞地”,這個有誤導嫌疑,後來我發現牛頭山頂才是最佳觀賞地。
在觀景臺上可以全覽昭化古城,只見嘉陵江在城外優雅地轉身,形成了一條“S”形的軌跡,形似道家太極陰陽圖,堪稱是天然的山水太極畫卷。
景區停車場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迂迴盤桓,不一會就來到了牛頭山景區停車場。此時已近黃昏,停車場裡空蕩蕩的,這是個理想的駐車地,場地兩端都裝有攝像頭。把車停在兩個攝像頭之間,感覺這樣安全係數最高。
景區遊客中心就在停車場旁邊的山坡上,其實只是一排平房,有一位像是工作人員的中年大姐正在過道上吃飯。售票口上方滾屏的液晶屏分外的顯眼,景區門票25元,大姐說可以打八折。
我看了一眼昏暗的山路,遠處山林間黑漆漆的一片,不知道黑暗中潛伏著多少猛獸。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決定在停車場宿營,明天一早上山。
停車場免費,小賣部提供開水,食物單一隻有泡麵。反正我準備充足,不需要補給,就返回了停車場。
有野獸
剛走到車前,突然發現停車場靠樹林的地方躥出一道黑影,和狗差不多大,卻又不像狗,慢悠悠地走進了草叢就沒了蹤影。這一幕剛好被運動相機抓拍到,我反覆回看錄影,也沒能分辨出是什麼動物。
天很快就暗了下來,在深邃的黑暗中,應急燈微弱的光亮顯得蒼白無力。一人一狗愜意地坐在車裡,享受豐盛的晚餐:兩個包子、一斤滷豬頭肉、一瓶啤酒。
夜宿
酒足飯飽後就斜倚在座椅上,安靜地發呆。四周傳來此起彼伏的蟲鳴聲,大自然的交響樂令人心曠神怡,我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長大以後就鮮有耳聞了。熟悉的旋律喚醒了我童年的記憶,彷彿又回到那個月白風清的夜晚,大人說月亮會追著人跑,我就一邊跑一邊回頭望,發現月亮果然在追趕我。我跑得快,月亮也追得快;停下腳步,月亮也會停下……
今夜依舊星光燦爛,我已記不清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了, 還是當時的明月,我卻不再是原來的我。 韶華易逝,容顏易老,唯一不變的只是一顆不肯老去的童心,擁著繁星沉沉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突然從夢中驚醒,迷迷糊糊地瞄了一眼窗外,車旁竟然有一道黑影,就蹲在主駕駛旁邊兩米外的地方。黑夜裡,一雙眼睛閃著幽幽的綠光,我下意識開啟手機電筒照了過去,它才極不情願地鑽進了車底。一旁的布丁居然沒有任何反應,以往只要車外有風吹草動,布丁都會盡職盡責地吆喝,這次卻出奇的平靜。
我想起了傍晚看到的那道身影,雖然只是不經意的一瞥,但我確信就是它,這是與生俱來的直覺,原來它並沒有走遠。夜裡沒敢再下車,即使有一絲尿意也只有憋住,後來也沒聽見車下有任何動靜。
後半夜風雲突變,黑雲吞噬了滿天繁星,夜又恢復了令人窒息的黑。
上山
清晨被遠處汽車的喇叭聲吵醒,天已經大亮。開啟車門,下意識地彎下腰瞄了一眼車底,什麼也沒有。
陰雲密佈的天空竟又飄起了小雨,心情也隨著氣溫的降低盪到了谷底。心中糾結是繼續上山,還是拍屁股走人?轉念一想,跑了幾百公里好不容易來一趟,就這樣放棄未免可惜,反正雨不大,就決定冒雨上山。把布丁鎖在車裡,輕裝上陣, 只帶了水杯、雨衣和相機。
售票視窗貼了一張字條,原來道長有事下山,牛王觀今天暫不開放。大姐信誓旦旦地告訴我,今天除了我應該不會再有遊客上山。不管那麼多了,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今天就再享受一盤包場的待遇。
青石鋪成的山路很陡峭,走得久了就上氣不接下氣,只得停停走走,正好從容地欣賞山裡的景色。
微風細雨中,林間水霧氤氳,草木在雨露的滋潤下顯得生機勃勃,清涼溼潤的空氣鑽進肺裡,頓時讓我神清氣爽。狹窄的山路兩邊散佈著巨石,有的路段直接夾在岩石之間,堪堪容下一人透過,完美地詮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牛蹄石
牛蹄石,傳說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在石上踩下兩個深深的蹄印。關於牛頭山有一個神話傳說,太上老君原來有兩頭坐騎:青牛和白牛。相傳嘉陵江有孽龍作亂,太上老君令青牛和白牛為民除害,斬殺孽龍。白牛在戰鬥中死後化身為牛頭山,被封牛王,永鎮此山。後世于山頂建牛王觀,四時祭拜。
前方是個岔路口,山路一分為二,左邊通往拜水臺,右邊通往攔馬槽,兩條路最後在姜維井合併後直達山頂。
我決定左上右下,沿七里香→五彩谷→蓼葉灣→拜水臺(太極觀景臺)→點將臺→放眼峰→姜維井→牛王觀路線前行。
本就陰沉的天空又有茂密的樹木遮天蔽日,山路愈發顯得昏暗。山谷裡沒有一絲聲響,只有我的喘息聲和腳步聲。黑暗讓人不安,總是擔心路上會突然竄出毒蛇猛獸,我算是膽大的人了,心中還是有點發怵。轉過幾道彎就穿過了密林,天光驟亮,豁然開朗,已能遠遠望見山下的阡陌交通、河流縱橫。
山勢越來越高,路越來越險。雖然臨懸崖的一邊有鐵鏈保護,但是雨後的石梯異常溼滑,稍不小心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拜水臺
拜水臺在右面一條小路里,是一塊山坳上的平臺。直徑約十米,中央繪成太極圖案。這裡入選《中國國家地理》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榜單,是觀賞山水太極的絕佳位置。
站在臺上俯視整個昭化城,但見嘉陵江繞城而出,被筆架山和翼山分割成“S”狀,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魚圖形,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魚眼。如此氣勢磅礴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故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點將臺處於山樑上,相傳是三國姜維調兵遣將的地方。遠處山頂的牛王觀與點將臺隔空相對,硃紅的建築在重翠掩映下分外的醒目。
過了點將臺就是放眼峰,這裡地勢較高,視線開闊。放眼望去,山川河流,沃野千里盡收眼底。
姜維井
放眼峰過後一路走低,轉過彎,前方出現了一潭水池,這就是姜維井。說是井,其實更像是水池。水井呈橢圓狀,長約三米,寬約兩米,水質渾濁。
公元262年,姜維在劍門關作戰時敗退到牛頭山,因為牛頭山沒有水源,將士們處境艱難。夜裡,姜維夢見諸葛亮託夢,要他設壇拜水。第二天,姜維命兵士挖好池子,設祭壇,焚香燭,對池跪拜。但拜了三天三夜都未見水,姜維很焦慮,便派手下察看,手下回報“無水”;第三天,前去檢視的手下還是回報“無水”。後來,派去的第三個手下前去察看,仍無水,但這個士兵見前兩人如實回報的時候,姜維很不高興,就撒謊說“有半池水”。姜維半信半疑,第四次派手下再去察看,士兵回報說:“的確有半池水。”姜維很高興,說:“即使有半池水也夠了。”
從那時起,不管天氣是乾旱還是雨水充沛,池中的水從來都不會滿也不會枯竭,無論多少人去飲用或者打水,池內始終保持半池水。最神奇的是,水池的海拔比嘉陵江水面高730多米,但池內的水色卻始終隨嘉陵江水的變化而變化,江水清時池水也清,江水渾時池水也渾。
牛王觀
姜維井是兩條山路的交匯點,這裡離山頂的牛王廟已經不遠了。這段石梯也最為艱險,呈七十度的坡度。抬頭望去,牛王觀就巍然屹立在石梯盡頭。牛王觀大門緊閉,也無別的通道進入。據說觀裡有牛王神像以及姜維的塑像,可惜無緣拜謁,也不知下次還有沒有機會故地重遊。
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觀前有一條小路,路的盡頭懸崖邊是一座涼亭,站在亭內極目遠眺,山川河流盡收眼底。我驚喜地發現這裡才是觀賞山水太極的最佳口岸,較之拜水臺,此處距離更近,而且視角更大,近乎於垂直。雨後的山川大地被薄霧籠罩,儼然是一幅墨跡未乾的水墨丹青。
後記
下山時已經無心看風景,一路疾行,直到停車場也沒有再見到一個人。短暫停留了一會,就駛上劍昭路,向著劍門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