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上,有一個被稱為“80年代結界”的地方,它坐落在國貿與百子灣之間,陳舊的建築外形與CBD的璀璨格格不入,有著電影般的穿越感,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這裡就是北京東站,也是今天旅途的起點,小印將帶大家從這裡出發,坐上列車沿通惠河一路向西,探訪沿途那些北京的昨天與今天。
慶豐公園與慶豐閘
慶豐閘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是出元大都城向東的第二處閘口,原名“籍東閘”,後改為“慶豐閘”,百姓俗稱的“二閘”。
京西的三山五園在清代是皇家園林,普通百姓想遊覽自然風光,二閘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老北京有個兒歌:“勞您駕,道您乏,趕明兒請您逛二閘”,可見二閘在老北京人生活中的地位。
二閘的風光好,有詞為證:“乘舟二閘欲幽探,食小魚湯味亦甘,最是望東樓上好,桅檣煙雨似江南”,這詞基本上是大白話,聽完估計您也能想見當時情景。
清代的震鈞寫道:“青帘畫舫,酒肆歌臺,令人疑在秦淮河上”,由此可以想見河邊的熱鬧。老北京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這樣描寫二閘遠近的景色:“二閘往東的水經過二閘河身、閘口的澄清,一切汙穢漸已沉澱,水色一清,小魚銜尾,大魚潑刺,頗有水國的意味了……在中秋重陽之間,身著皂夾衣,在二閘僱好高碑店來回船,小舟蓆棚,四無遮攔,極可遊目騁懷。二閘有酒家養的草包魚,一尾二三斤,醋溜白汆……真不亞如猿啼鶴夢過三峽啊!”
東便門的碼頭與城樓
過慶豐橋向西不多會兒,就可以遠遠望見東便門箭樓的身影了。箭樓之下,就是古老的大通橋碼頭,也是大運河通惠河段的頭閘,南來的漕運船隻到此停駁卸貨,貨物與人都要下船步行進城。
東便門箭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箭樓與明長城遺址相連,過樓拱、上馬道即可登樓。登樓後有開闊平臺,樓內時常舉辦藝術展覽,柱樑交錯,別具韻味。登城樓沿城垛向外望可見馬路與高樓,向內望,則是鳴笛進站的火車。
一列黃色塗裝的高鐵動檢車從東便門角樓前駛過。(圖片來源:中國鐵路,徐方琛/攝)
東便門外的大通閘是連線大運河與北京城的重要節點,作為通惠河上五座船閘的頭閘,擔負著解決運糧漕船負重逆行進入大都的難題。大通橋東是明清兩代京城漕運的糧食碼頭,大通橋頭建有中轉糧庫,再透過駁船運至朝陽門,或者由大車運到京城各處。
明代通惠河及五閘二壩 (圖片來源:陳喜波. 明清北京通州城漕運碼頭與運河漕運之關係)
大通橋碼頭。約攝製於1875-1878年。 (圖片來源:北青網)
除此之外,大通橋碼頭不僅是漕糧碼頭,還是京城重要的客運碼頭,南來北往的旅人在大通橋碼頭入城,或是由此乘船南下。當年很多名人曾在大通橋碼頭留下送別的詩篇,如清末詩人俞陛雲、譚嗣同等;而據考證,《紅樓夢》中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林黛玉就是在大通橋碼頭上岸步入京城的。
明城牆與北京站
沿角樓西行就到了明城牆遺址公園。歷史上明城牆全長25公里,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9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遺址上建設的明城牆遺址公園,是城中一處難得的清幽地,牆垣下遍植梅花,每年早春都吸引著不少愛梅之人前往。
除了賞梅之外,這裡還是北京鐵道迷們口耳相傳的“賞火車聖地”。北京火車站就位於遺址公園北側,站在城牆上,就可以近距離觀賞各種型號的進站列車。
從北京東站駛來的列車,在過北京站之後就轉入地下,再過十來分鐘,就可以看到北京西站的身影。我們的沿途介紹也暫時告一段落,最後再為大家簡短介紹一下北京火車站的歷史。
北京火車站於1959年1月20日開工興建,9月15日開通運營,毛主席親臨視察。之後,一列旅客列車開出車站,北京火車站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鐵路客運車站,建成後的北京火車站可同時容納14000名旅客,候車,餐廳、郵局、電影院等各種設施一應俱全。車站大樓裡還安裝了當時國內少有的空調裝置,冬天可送暖風,夏天可給冷氣。樓頂的兩座鐘樓,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都在正點播放嘹亮的“東方紅”樂曲,聲音可遠播數里。
這次的旅程到北京站就暫時告一段落,而沿途南側的雙井街道,以其現代的空間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著眾多新潮時尚的公司和住戶,成為無數北京青年的夢想起航地。如果您想看看他們的生活,歡迎收看北京衛視播出的《我是規劃師》第二季第四集《向陽而生》,一起走進他們日夜生活的地方。
參考資料
[1] “勞您駕,道您乏,明年請您逛二閘”,清代京城最近的出遊地,也與大運河有關[N]. 北京交通廣播,2021-08-25.
[2] 東便門漕運碼頭公園開建 將再現大通橋畔盛景[N]. 北京東城,2015-04-09.
[3] 百年瞬間丨北京火車站建成[N]. 央廣網,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