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軍解放列寧格勒州之後,列寧格勒方面軍右翼集團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又開始了在西北方向上對卡累利阿之進攻,目的在於解放芬蘭,迫使芬蘭退出戰爭。經過周密的戰役準備,1944年6月9日,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部隊開始在卡累利阿地峽對維堡方向發起進攻。
在猛烈的長時間的炮火打擊和航空火力打擊之後,6月10日晨,蘇第二十一集團軍轉入進攻,順利突破了芬軍防禦陣地。當日,即突破芬軍第一防禦地帶,前進了14千米,突破正面寬達20千米。
與此同時,第二十三集團軍也轉入進攻。兩個集團軍迅速向兩翼和縱深發展進攻,擴大戰果。經過兩天的激烈戰鬥,突入芬軍防禦縱深達24千米,突破口正面寬達40千米,並於6月13日進抵芬軍第二防禦地帶,但未能從行進間突破。 該地帶是芬軍卡累利阿地峽防禦體系的核心,其工事更為堅固,芬軍企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蘇軍突破第二防禦地帶。
考慮到芬軍主要兵力集中於維堡公路地帶,方面軍遂將主要突擊方向轉到左翼,即瀕海公路方向。6月14日,蘇軍對芬軍第二防禦地帶發起衝擊,經過激烈戰鬥,於6月17日前突破了該地帶,並迅速向縱深和翼側發展進攻。
芬軍急忙從南卡累利阿調來兩個師和一個旅,以加強維堡地域和武奧克薩河地區的防禦力量。但是,仍然無法阻止蘇軍的進攻。
6月19日,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部隊突破了第三防禦地帶和維堡外圍防禦地帶。
20日,第二十一集團軍攻佔了維堡城,並向維堡西北推進10千米至12千米;第二十三集團軍肅清了武奧克薩河南岸地區的芬軍,並佔領該河北岸部分地區;後調來的第五十九集團軍部分兵力,協同波羅的海艦隊,肅清了維堡灣諸島嶼的芬軍。至此,卡累利阿地峽和維堡地區的戰役即告結束。
與此同時,卡累利阿方面軍於6月21日發起進攻,當日,第七集團軍強渡了斯維爾河,突破了芬軍主要防禦地帶,並沿拉多加湖向縱深推進約6千米。第三十二集團軍隨後也發起進攻,向梅德韋日耶哥爾斯克方向實施突擊,當日向前推進約16千米。至第二日日終前,第七集團軍突破口正面已達60千米,縱深達12千米。芬軍開始向第二防禦地帶倉皇退卻。23日晨,為了配合正面進攻,海軍獨立第七十、第三旅在芬軍後方圖克薩河與維德利察河之間地帶實施登陸,切斷了敵後退的公路和鐵路,迫使其只能沿鄉間土路逃命。
第七集團軍經激烈戰鬥,於6月25日突破敵第二防禦地帶,並攻佔奧洛涅茨城。
28日,第三十二集團軍部分兵力與第七集團軍一部協同,解放了卡累利阿首府彼得羅扎沃茨克城。
整個7月份,卡累利阿方面軍仍在繼續發展進攻。7月9日,第七集團軍前出至洛伊莫拉地區;10日,攻佔了皮特凱蘭塔。21日,第三十二集團軍進至倫貢瓦拉以東蘇芬邊界地區。
8月初,斯維爾河和彼得羅扎沃茨克地區的進攻戰役即告結束。在此過程中,卡累利阿方面軍向前推進200千米至250千米,解放了芬蘭的大部領土。
芬蘭新任總理哈克策爾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署條約,芬蘭除了歸還1940年佔據的領土之外,還必須割讓佩薩莫、租借波特拉和烏德給蘇聯。
1944年6月下旬,蘇軍進逼白俄羅斯境內的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博布魯伊斯克以東一線,並沿普里皮亞季河一直延伸到科韋利。 德軍在白俄羅斯境內構築了周密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工程。整個防禦縱深達250千米至270千米,防禦地區都構築在河流的西岸和制高點上,防禦地區內的所有居民地都構築有防禦工事。在有森林和沼澤地的地段,也構築了有支撐點和抵抗樞紐的防禦。
6月23日晨,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發起進攻,強渡了巴夏河,並於6月25日進至距德軍防禦前沿25千米處的列斯塔河地區。
6月26日,在突破列斯塔河的防禦地區後,開始向什克洛夫、莫吉廖夫方向追擊退卻的德軍第四集團軍部隊。6月26日晚,方面軍前出至英吉廖夫以北第聶伯河,並以一部兵力在普列希齊以西從行進間強渡了該河。同日,第三十三、第五十集團軍也開始追擊退卻之德軍。6月27日午前,在第聶伯河上架設了兩座橋,這對堅守和擴大登陸起了很大作用。
6月28日,方面軍主力渡過了第聶伯河,並以強硬手段攻佔了德軍在明斯克接近地的重要防禦樞紐部莫吉廖夫,攻佔了什克洛夫市和貝霍夫市。至6月28日日終前,方面軍前出至德魯季河和第聶伯河河間地帶,從而為直接進攻明斯克,與其他方面軍協同合圍並消滅該城以東德軍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從羅加喬夫以北和帕裡奇以南兩地域向博布魯伊斯克總方向對德軍實施向心突擊,圍殲德軍博布魯伊斯克集團,爾後向普霍維奇和斯盧茨克進攻。
6月24日,在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炮火打擊和在南段實施了短時間的航空火力打擊之後發起進攻。
當天,第三、第四十八集團軍僅攻佔了德軍兩道塹壕;第六十五、第二十八師集團軍突破了德軍防禦正面達30千米。坦克第一軍進入突破口後,向前推進了20千米。
次日,投入戰鬥的騎兵機械化叢集向西北方向進攻,向德軍的防禦縱深推進,於6月26日前出到格盧斯克附近的普季奇河,並在一號地段強渡成功。6月26日夜間,坦克第一軍成功地實施機動,切斷了由博布魯伊斯克向香和向西北的道路。空軍第十六集團軍對退卻之德軍和別列津納河的渡口連續實施突擊,以強大火力支援地面部隊進攻行動。坦克第九軍於進攻的第二天,在第三集團軍地帶投入交戰後,急速向前挺進,於6月27日晨開始從北面遷回博布魯伊斯克,與坦克第一軍會合,從而完成了對博布魯伊斯克東南地域總數達40000人的德軍集團的合圍。方面軍部分兵力肅清被圍集團,而主力則繼續嚮明斯克和斯盧茨克發展進攻。 第三、第二十八師集團軍隨快速部隊跟進,向合圍的對外正面挺進,而第四十八、第六十五集團軍則向合圍的對內正面推進。
6月27日,對內正面的西北地段只有兩個坦克軍的部隊掩護,因為步兵兵團尚未到達。而被圍德軍恰在這個地段開始準備突圍,企圖與第四集團軍的部隊會合。
在這種情況下,方面軍司令巧妙地使用了方面軍航空兵。空軍第十六集團軍的526架飛機,以25架至30架飛機的編隊行動,連續不斷地對被合圍的德軍實施了達一個半小時的突擊,致使準備突圍的德軍集團紛紛潰散,損失慘重。
28日,第四十八集團軍徹底消滅了被圍之德軍。6月29日,解放博布魯伊斯克市。
經過6天的進攻,蘇軍徹底粉碎了防守在維捷布斯克和博布魯伊斯克的德軍集團,在莫吉廖夫方向也已突破其防禦正面。德軍遭到巨大失敗後,遂從西德維納河至普里皮亞特河的寬大正面上退卻。蘇軍向前推進100千米至150千米,接著又對斯普利波文茨楊內、明斯克和斯盧茨方向展開了進攻,緊追逃敵,以便在明斯克以東地區合圍德軍第四集團軍的主力,阻止德軍在白俄羅斯建立綿亙的防線。這時,德軍統帥部決心不惜任何代價阻止蘇軍的進攻。
6月28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恩斯特·佈施元帥被撤職,改由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官瓦爾特·莫德爾元帥兼任。在蘇軍的迅猛攻勢下,德軍統帥部竭力西撤自己的軍隊,以免被蘇軍合圍。此時,蘇軍在鮑裡索夫卡地域、奧西波維奇地域作戰的各方面軍快速兵團,距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僅100千米;而嚮明斯克方向撤退的德軍主力則距明斯克130千米至150千米,並且無法擺脫從東南進攻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在此情況下,蘇軍統帥部於6月28日給各方面軍下達了合圍並殲滅德軍第四集團軍的任務。蘇軍統帥部決心以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左翼以及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右翼一部嚮明斯克方向實施迅猛的向心突擊,與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協同,合圍並粉碎德軍第四集團軍基本兵力,解放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同時,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右翼、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一部,繼續向西迅猛進攻,消滅德軍行進中的預備隊,為向希奧利艾、考納斯、華沙等方面發展進攻創造條件。
各方面軍未經休整即發起進攻。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在6月29日和30日進抵別列津納河,在數處強渡了該河,開始嚮明斯克迅猛前進。
7月3日,第二坦克軍首先突入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在明斯克方向和巴拉諾維奇方向追擊德軍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也同樣進展順利。
該方面軍快速兵團於7月2日夜間從南面遷回明斯克,並前出至東南郊,在此與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會合。這樣就完成了對德軍第四集團軍基本兵力、第九集團軍部分兵力的合圍。
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也同時嚮明斯克方向進攻,以牽制、分割和消滅德軍各部隊,不讓其脫離和迅速西逃。蘇軍航空兵牢固掌握制空權,實施了強大突擊,使德軍難以有計劃地撤退軍隊和調遣預備隊。 游擊隊在德軍退路上設伏,襲擊德軍司令部和個別部隊,奪佔渡口,實施偵察。至7月3日日終前,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附近的德軍已被完全肅清。7月4日,白俄羅斯第三、第一方面軍進抵納羅奇湖、莫洛傑奇諾、克拉斯諾耶、斯托爾布齊、涅斯維日一線。
而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第四、第六、第四十三集團軍和空軍第三集團軍,未作戰役間歇便對當面北方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各兵團和中央集團軍群第三裝甲集團軍一部兵力發起進攻。德軍統帥部為了扼守波洛茨克並將它變成堅固的防禦樞紐部,在該市附近集中了一個轄六個步兵師的強大軍隊集團。蘇軍則決心從東北和南面實施向心突擊,圍殲德軍波洛茨克集團。蘇軍第四集團軍以其左翼向科特利亞內、波茲德尼亞基、多赫納裡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便從西北遷回波洛茨克。第六集團軍右翼各兵團從西南迂迴波洛茨克,其基本兵力則會同第四十三集團軍向格盧博科耶、希文恰內方向實施進攻。空軍第三集團軍對進攻軍隊實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護。
7月1日,前出至波洛茨克東郊和南郊。第六集團軍基本兵力和第四十三集團軍至7月1日日終,前進到格爾馬諾維奇、格沃茲多沃、多克希齊一線,各坦克兵團則突向季斯納河。
經兩天激烈巷戰,至7月4日凌晨,全部解放波洛茨克。方面軍左翼迅猛追擊退卻的德軍兵團,至7月4日日終前向西推進約110千米,並前出至奧普薩、科賈內、納羅奇湖一線。
7月初,蘇軍以平均每晝夜20千米至25千米的速度,在12天內推進225千米至280千米,解放了白俄羅斯的大片土地,法西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遭到慘敗,其主力已被合圍。
1944年8月,在巴爾幹方向的態勢,對蘇軍實施戰略性進攻戰役形成了較為有利的條件,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正確地判斷了所面臨的形勢,決定在雅西和基什尼奧夫地區實施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8月20日,蘇軍經過炮火準備後,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第二十七集團軍在3小時內便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中午強渡了巴赫盧伊河,突破第二防禦地帶。第六坦克集團軍進入突破口。下午14時,其所屬第五坦克軍投入交戰,一小時後,第五機械化軍也投入交戰。該集團軍的突然出現使德軍震驚不已。
蘇軍坦克兵利用這一有利態勢,迅速前出到沿馬雷山構築的德軍第三防禦地帶。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的進攻也很順利,日終前,第三十七、第四十六、第五十七集團軍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向縱深推進12千米,在某些地域楔入了德軍第二防禦地帶。戰役第一天,兩個方面軍推進10千米至16千米,德軍損失9個師。
8月21日,第二十七集團軍粉碎德軍頑強抵抗後,與第六坦克集團軍和航空兵協同,進行了奪取馬雷山第三防禦地帶的戰鬥。第五十二集團軍利用當天進入交戰的第十八坦克軍的戰果,擊潰了德軍,中午解放了雅西市。這時,近衛第七集團軍在第二十三坦克軍的配合下佔領了特古伏魯莫斯市。經過兩天戰鬥,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突破敵40千米深的3道防禦地帶,把突破正面擴大至65千米,形成了迅速追擊德軍和合圍德軍第六集團軍的有利態勢。
烏克蘭第三方面軍打退德步兵和坦克的反突擊後,經過兩天戰鬥,推進近30千米,把突破正面擴大至95千米。空軍第五、第十七集團軍出動飛機6350餘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 為了儘快全殲德軍,8月21日傍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下達命令:各方面軍儘快在胡希地域封閉合圍圈,殲滅德軍集團,以開闢進至羅馬尼亞主要經濟政治中心的道路。
8月23日日終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第六坦克軍前出到伯爾拉德地域,第十八坦克軍打響了奪取胡希的戰鬥。
當天,烏克蘭第三方面軍近衛第四軍和第七機械化軍前出到普魯特河渡口,完成了正面向東北的防禦。次日,第五十二集團軍和第十八坦克軍解放了胡希,並前出到普魯特河,在那裡與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的部隊會師。德軍25個師有18個師陷入合圍。在合圍的對外正面也同時展開了進攻。
至8月24日日終前,蘇軍已推進到距被圍德軍85千米至100千米處。這時,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左翼與第四十六集團軍,與近衛機械化第四軍部分兵力和強渡德涅斯特河灣的登陸兵協同,在航空兵和黑海艦隊、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支援下,合圍了德軍第三集團軍,該集團軍很快投降。
至8月27日日終前,在普魯特河以東被圍的德軍集團也停止了抵抗。蘇軍兩個方面軍同時向布加勒斯特和伊茲梅爾方向發展進攻。
8月26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全境解放。8月27日,福克夏尼築壘地域已被突破。至8月29日,烏克蘭第三方面軍解放了土耳恰、加拉茨、布斯伊拉、康斯坦察和蘇利納等市。至此,雅西一基什尼奧夫戰役宣告結束。
至9月3日,被圍德軍零星叢集被徹底肅清。透過8月20日至9月3日的作戰,蘇軍共殲德軍22個師,其中含被圍的18個師,消滅了第一線德軍的幾乎全部師,使其遭受重創。蘇軍則向縱深推進,進入了羅馬尼亞內地,並接近了保加利亞邊境。
1944年9月19日,保加利亞被蘇聯紅軍在東歐的步步進逼嚇破了膽。在與蘇軍短期交戰之後,它斷絕了與德國的所有聯絡,與蘇聯簽訂了停戰協定,並於本週建立了新政府。
新政府在共產黨支持者基蒙·喬治夫上校的領導下,開始流放並監禁那些對保加利亞與柏林納粹政府相勾結負有責任的人。保加利亞是在蘇聯在其鄰國南斯拉夫取得勝利後做出這種改變的。
蘇聯統帥約瑟夫·斯大林在莫斯科電臺高興地宣佈: 保加利亞已經不再是德國勢力在巴爾幹半島的中心了。
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中,蘇軍擊潰了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獲得解放。
蘇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境內並進抵南斯拉夫邊境。巴爾幹半島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至1944年秋,蘇南軍隊合力對駐塞爾維亞的敵軍,特別是在貝爾格萊德方向的侵略軍實施決定性突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是從9月28日第五十七集團軍轉入進攻開始的。該集團軍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侵略軍邊境防禦地區,越過東塞爾維亞山脈,於10月8日進抵摩拉瓦河,並從行進間強渡了該河,在西岸奪取了兩個登陸場,保障近衛機械化第四軍於10月12日進入交戰。 集團軍向南斯拉夫腹地推進130千米。
多瑙河區艦隊一方面對進攻的蘇軍實施了支援,可靠地保障了第五十七集團軍右翼,另一方面還擔任軍隊、技術兵器和各種物資的輸送工作。
貝爾格萊德戰役以強攻貝爾格萊德而告結束。侵略軍為了扼守南斯拉夫首都,從德軍的幾個師以及塞爾維亞志願軍和俄羅斯警衛軍中調來一些部隊和分隊。在貝爾格萊德周圍設定了地雷爆炸性障礙物以加強防禦。
德軍指揮部力圖在該城接近地牽制住蘇、南軍隊的大量兵力,以便使德E集團軍群的部隊從希臘撤往匈牙利。蘇、南兩國軍隊為了密切協同攻下貝爾格萊德,曾召開指揮部聯席會議,詳盡討論了強攻計劃。
10月14日,近衛第四機械化軍軍長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級叢集司令員,最後協調了雙方軍隊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行動計劃,計劃規定:在狹窄的地段上從南面實施正面突擊,爾後沿離心方向發展突擊,分割德軍守備部隊並予以各個殲滅。還規定,佔領薩瓦河和多瑙河上的橋樑。 參加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蘇軍是:近衛第1機械化軍,3個步兵師,3個炮兵旅,16個炮兵團、迫擊炮團和自行火炮團,1個高射炮兵師和3個高射炮兵團;南斯拉夫軍隊是:無產者第一軍和第十二軍,共8個師。 這些兵力的強攻行動,由空軍第十七集團軍和多瑙河區艦隊實施火力支援。解放貝爾格萊德的戰鬥自10月14日起,一直延續至20日止。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在頭兩天,進攻部隊就把侵略軍集團切割成幾個部分,並摧毀了該市南郊和東郊的大部分支撐點。 至10月20日日暮時分,蘇、南兩國軍隊在航空兵和多瑙河區艦隊的支援下,以強攻佔領了德軍在貝爾格萊德的最後一個據點卡列梅格丹要塞。 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繼續同德軍佔領者作戰。
至 1945年年初,他們解放了大部分國土,至5月7日,南軍徹底粉碎了伊斯特利亞半島和斯洛維尼亞沿海侵略軍的抵抗。 至此,南軍幾乎解放了南斯拉夫的全部領土。德集團軍群殘餘部隊垂死掙扎,千方百計地想衝出合圍圈向英軍投降未遂,繼續被圍困在斯洛維尼亞和奧地利。殲滅集團軍群的戰鬥從5月8日開始至15日結束。儘管德軍技術裝備水平遙遙領先,最終還是輸給了得道多助的南斯拉夫軍民。
僅1945年,侵略軍在南斯拉夫就喪失30多萬人,並損失許多武器、技術和其他軍事裝備。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結束,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