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比20年前還便宜、牛肉飯30年沒漲價、日常用品動不動降價……猜猜這是哪個國家?沒錯,就是通縮了20年的日本。
所謂的通縮,簡單來說就是物價全面持續下降的情況,與之相對應的是通脹,就是物價全面持續上升。在疫情來襲、美國持續印鈔放水之後,全球就迎來了大通脹。
例如美國在截至今年10月份的17個月中,衡量通脹情況的CPI就連續上漲,10月份還創下31年來同比最快漲幅。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嘴硬堅稱“通脹暫時論”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都改口,畢竟不論在哪裡,17個月都不能定義為“暫時”吧。
要知道,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因此美國印鈔產生的通脹,需要全球一起承擔。在這種情況下,就連日本的“通縮病”也被治好了。也就是說,日本人如今也可以跟我們一樣“享受”房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的“樂趣”了。
不過,對於日本90後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想象一下,從你懂事起,衣食住行什麼東西都不漲價,有時甚至還會降價,就這樣生活了20年之後,突然有一天你睜開眼,發現什麼東西都在漲價,生活成本突然飆升,你會是什麼感覺?
肯定不能適應,覺得既迷茫又痛苦對吧?目前日本大概就是這種情況。11月,日本東京的CPI同比上漲了0.5%,高於前值0.1%,看得出日本的物價確實漲了。當然,這跟歐美的通脹漲幅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
但是,歐美人可沒有像日本人一樣,從小到大物價一直不漲,因此,哪怕物價漲幅沒有歐美那麼猛,也足夠令消費者難受很久了。而對於日企來說,問題的難點就在這裡:原材料一直在漲價,但是對商品卻不敢貿然加價,生怕失去客戶。
日本一家咖啡店的老闆就表示,他們的顧客主要是工薪族,而這些人的工資並不是很高,一旦咖啡的價格太高,那麼肯定會有很多人停止喝咖啡的。然而,如果不漲價,那利潤空間就會一直縮小,甚至可能會入不敷出,面臨破產風險。
那怎麼辦呢?還漲不漲價?日企給出的答案是:漲。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4%的日企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還有40%的日企打算這麼做。但是對於這些日企來說,漲價要變相地漲。這是什麼意思呢?雖然不能直接把價格提上去,但是可以縮小商品的尺寸啊。這個解決方案,誰見了不誇一句“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從追蹤資料上看,日本Kameda Seika Co公司、Calbee公司等都試圖透過這種方式縮減成本。其中,Kameda將旗下的一款米餅產品產量減少了5%,而Calbee則宣佈從下個月起將減少薯片的含量。
換句話說,拿同樣的價錢,以前買到的是滿滿的一袋薯片,現在可能只有半袋。經濟學中將這種現象命名為“縮水式通脹”。恐怕連日本人都想不到,自己在短短几十年內可以同時體驗“通縮”和“縮水式通脹”這2種經濟現象吧?
最後,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經歷過“縮水式”漲價?
文 | 陸爍宜 題 | 黃紫鎵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