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軍的開放程度在變得越來越高,咱們也能越來越多的透過鏡頭看見我軍現在新裝備的新發展,比如這兩天央視就做了一檔全新的節目,走進我軍的某陸航部隊,將他們新銳的新批次直-10武裝直升機的全部細節樣貌,都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當然是直-10上面配套的頭盔顯示與瞄準器,這支陸航部隊裝備的還是第一代頭顯,所以顯得頗有些體積巨大,記者小姐姐戴上去頗有些大頭娃娃的即視感,但是這可是直-10‘目光殺人’,武器系統操作員看到哪裡,武器就瞄準哪裡打中哪裡的重要能力保證;而除了這款頭喵外,最能一眼看出來的就是機體上打上了一堆的補丁,焊上了一堆防護鋼板,顯得與流線型機身很不協調;但這種簡單粗暴的焊接改裝,卻對武裝直升機至關重要的防護能力很有幫助。
如果你仔細看這些照片就能發現,這些打在直-10機體外面的補丁,實際上防護的並不是駕駛艙當中的人員,也不是發動機減速器或者傳動軸等關鍵部位;而是諸如紫外告警探頭等光學感測裝置或者座艙儀表的後端位置,在為這些裝置提供保護。
這其實包含了兩方面的資訊;一方面,這些部位原本因為安裝了電子裝置就只有薄薄的一層蒙皮缺乏有效的防護,屬於輕武器都能打壞的薄弱部位;而現在外掛了附加裝甲來重點保護這些部位而不是人員座椅或者動力系統,自然說明這些本來就需要重點保護的部分已經了充足的保護,在蒙皮等機身結構上就已經設定了裝甲結構,自然也就沒必要再另外強化裝甲,這些附加裝甲的貼片才被增加到了裝置的外面。
另一方面,能夠對這些機載電子裝置進行打補丁操作,自然是說明現在的直-10武裝直升機,在載荷冗餘上又有了新的提升,能支援繼續在機身上增加防護重量了;另一方面在得到外部附加裝甲的保護之後,這些機載敏感裝置也有了在輕武器射擊下保持完好的能力;雖然說告警探頭或者航電儀表裝置對於直升機存活能力沒多大影響,即使被打壞了也一樣能飛回去維修;但是對作戰能力的影響卻是很大的,一旦被擊中就損壞,損壞就必須維修那對戰場作戰能力是有很大削弱的了。
直-10的防護加強,已經從最初的加強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防護,能讓人在被襲擊的時候活下來,到能儘量將飛機帶回來,再到現在已經能有餘力的去考慮在遭到輕兵器射擊的時候,能防護住重要的技術裝置,能維持戰鬥力繼續在前線戰鬥的水平了,應該說比起量產的初代直-10武裝直升機來,這次這些在電子裝置上加裝了鋼板防護的直-10們,防禦力已經有了質的提升,能非常好的執行在大多數危險區域,為地面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務;這種防禦能力的提升也是我軍現在越來越重視實戰能力的一種體現。
每次說到直-10武裝直升機,尤其是關於裝甲防護改進型的時候就總是要說到重型武裝直升機的問題,核心論點無非就是我軍需不需要搞,我國的國防工業又有沒有能力研發一型重型武裝直升機的事情。
簡單直接的說吧,阿帕奇那種水平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對我國現在的航空工業來說已經不存在任何的困難,畢竟對任何的直升機設計來說,重難點都在渦軸發動機-減速器-旋翼這一套動力系統上面,有了這一套系統之後下面的機身完全可以根據需求模組化的換成各種不同型號;典型的比如俄羅斯的米-8/17與米-24/35,美國的UH-1系列與AH-1系列;而我國現在已經透過直-20的專案成功搞出了渦軸-10以及配套的減速器與旋翼系統,解決了10-13噸直升機的全部動力問題。
如果想要做一款阿帕奇那樣的10噸級重型武裝直升機,那也不過是重新設計一個帶裝甲防護的機身,然後將直-10和直-19上的全套武器和觀瞄系統移植上去的事情;但是裝備更新從來都是一個講需求論證講價效比而不講效能的地方,對於現在全部航空旅都已經滿編的陸軍航空兵部隊來說,並不缺這樣一種價格上要貴上不少,又要搶佔更重要的直-20產能;形成戰鬥力更不知道要多久的專案。所以直-10以及將來的各種改裝升級型號,就將會是陸軍航空兵部隊當中,咱們能見到的絕對主力武直了。
至於海軍航空兵最終是要一款專用重型武裝直升機,還是直-10改一改上艦,亦或者直接利用直-20做一個短平快的突擊運輸直升機武裝型的專案,那都是海軍航空兵自己的事情,至少單純的從陸航的角度上來說,基本上是沒有比直-10武裝直升機更昂貴高階的型號存在的可能了;所以實戰化的防禦套件改進,提升存貨能力和實戰下的作戰能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