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志堅
來源:相約軍旗下
父親何凌登
我的爸爸何凌登生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39軍司令部參謀處長,1950年10月21日19時30分,39軍司令部隨該軍第一梯隊從安東(丹東)鴨綠江橋入朝參戰,第二天即10月22日凌晨2點多,爸爸犧牲於朝鮮西谷裡附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犧牲的第一位烈士,時年35歲。
爸爸犧牲的經過是這樣的:39軍進入朝鮮境內,前方的目標位是龜城,必須在天亮之前進入指定位置。原坐在第二輛指揮車上的爸爸為了軍長吳信泉的安全,主動要求與第一輛指揮車上的吳軍長換車。吳軍長不同意,說我是軍長,要指揮全軍,就應該坐在第一輛車上。爸爸說他之前來過朝鮮,對地形熟悉,更方便帶路,政委徐斌洲認為我爸爸說的有道理,就說服了吳軍長,於是兩人換乘了車輛。行進途中,第一輛指揮車上有人要看地圖讓司機開啟車燈,爸爸因為先期去朝鮮偵察過,對敵人的制空權非常瞭解,多次強調燈火管制的重要性,立即阻止:“別開燈!”話音未落,司機已經把車燈打開了。美軍飛機一直在空中盤旋,看到燈光立刻俯衝掃射,我的爸爸,吳信泉軍長最信任、最看重的參謀處長胸口中彈當場犧牲。
現如今,爸爸在朝鮮戰場上犧牲已經整整70週年,媽媽也在2017年98歲時離我們而去,媽媽視為最珍貴的爸爸的遺物,就傳到了我們手裡。
爸爸的口琴
這本是一對雙音口琴,爸爸去世後這對口琴一分為二,一隻隨爸爸而去,永遠握在爸爸手中,另一隻在媽媽手裡伴隨她多年。
媽媽告訴我,爸爸在中學時期就迷上了口琴,愛不釋手,漸漸地雙音口琴演奏得爐火純青。盧溝橋事變後,他在湖南嶽陽縣(今岳陽市)積極加入岳陽抗日劇團,參加為援助綏遠抗戰及宣傳抗日主張的募捐義演。演出中,他兩個口琴重疊吹,以嫻熟的口琴技藝,吹奏出一曲曲激昂的抗日歌曲,感染群眾,鼓舞民眾抗日激情,為抗日籌措資金。
幾個月後,他來到長沙投入當地的抗日救亡運動,認識了八路軍駐長沙辦事處主任徐特立。徐老十分欣賞愛國青年的抗日激情,即介紹爸爸到延安。1938年夏天,爸爸持辦事處介紹信,克服重重困難奔赴延安,進入陝北公學,編入第4區隊41隊學習(後為抗大5期)。
在校期間,爸爸曾獲得毛澤東模範青年獎章、毛澤東模範幹部獎章。行軍休息時,他為同學們演奏口琴曲《輕騎兵序曲》、《藍色多瑙河》、《梅花三弄》等悠揚的曲調,緩解疲勞,鼓勵戰友繼續前進。
1940年抗大畢業,爸爸被分配到八路軍115師344旅司令部任作戰科參謀,在戰鬥中他英勇果敢、反應敏捷、善於總結、工作兢兢業業。1941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11月,爸爸調新四軍3師作戰科任參謀。1945年9月至11月底隨部隊到達遼西地區,升任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參加四平保衛戰。1946年9月,在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任偵察科長,及時、準確地為縱隊首長和司令部領導提供軍事情報。1948年5月,任二縱隊司令部作戰科長,參加遼瀋戰役。1949年,隨部隊挺進華南,追擊兩廣殘匪。1950年1月,39軍回師中原,駐紮在河南省漯河地區,參加和組織指揮治理漯河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任39軍司令部參謀處長。爸爸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也無論在多麼艱苦的鬥爭環境中,他都會拿出口琴為戰友們演奏歌曲來鼓舞鬥志,每次聯歡會也都少不了他出色的口琴獨奏節目。
1950年8月初,中央軍委命令39軍全部集結遼南地區,整訓備戰,待命入朝作戰。即將跨國作戰,爸爸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早在作為先遣小組成員赴朝前,他就領著媽媽和哥哥們到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照,此時的我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後排媽媽吳為真、爸爸何凌登;
前排二哥何永堅、大哥彭小雄(原新四軍3師參謀長彭雄之子)
爸爸在照片背後,工整地寫下“離開祖國入異境……”四行字,送給媽媽。接著,也叫媽媽在另一張照片上留言。媽媽原是新四軍3師參謀長、革命烈士彭雄的妻子,同樣親歷戰火的磨練,她1934年參加革命,1935年在上海加入地下黨,1938年進入新四軍軍部衛生教導隊學習,任指導員,經歷了1943年的小沙東海戰。媽媽是在彭雄犧牲5年後的1948年與爸爸結婚的,兩人情深意篤,如今丈夫即將遠征,不盡思緒連篇,在照片背後寫下“闔家團圓”四個字,交給爸爸儲存。想不到這竟是全家最後的合影,也是爸爸在備戰之際回家所做的唯一準備。
1950年10月20日下午,爸爸匆匆回家與媽媽及孩子們告別。臨行前爸爸最後一次為媽媽吹奏了口琴曲《藍色多瑙河》,這是媽媽最喜歡的曲子。吹完口琴,爸爸又摸摸兩個孩子的頭,深情凝視媽媽,然後快速出門隨39軍司令部到遼陽火車站集合,由此向安東、長甸河口集結。萬萬沒想到的是,分別不到兩天,爸爸便犧牲在了朝鮮戰場。
10月24日下午3時媽媽來到哈爾濱烈士陵園,最後看爸爸一眼,跟爸爸告別。她眼含熱淚給爸爸整理一下帽子,又把曾伴隨爸爸從湖南嶽陽到延安、蘇北、東北乃至朝鮮戰場的兩隻口琴中的一隻放在爸爸手裡,永遠陪伴他。
爸爸的日記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8月22日爸爸在日記中記錄了我軍為這場戰爭進行的詳實準備。
爸爸的日記
1950年8月26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赴朝先遣5人小組,作為軍事、後勤等各項工作的代表赴朝勘察地形,做戰爭準備。
9月19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召見5人小組成員,剛剛落座,總理就認出了抗大高材生何凌登。“你們這次任務很艱鉅,朝鮮局勢十分危急……”總理隨後作了重要指示,委派他們以首任駐朝鮮大使館武官的身份入朝偵察敵情,任務是深入前沿陣地,瞭解戰局,觀察美軍的戰鬥實力。
爸爸他們在朝鮮偵查期間,有時裝扮成朝鮮人民軍軍官(憑金日成首相簽署的《信任狀》)隨部隊一道行動,有時又穿便裝,單獨在各地進行偵查。每個人在一兩天內將觀察到的有軍事價值的情報寫成文字,傳遞到大使館,再由使館呈送給中央有關部門。前半個月,先遣小組的活動範圍在咸興、元山一帶,之後又前往漢城。10月初,按中央來電,著重在清川江以北的雲山、妙香山、寧遠、姚德等區域勘察地形,對有軍事意義的山川、河流畫出詳細的標記。先遣小組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為中央最後決定秘密出兵朝鮮起了參考作用。特別是爸爸他們後期在清川江北的實地勘察,掌握了具有應用價值的軍事情報,為出兵後志願軍首次與美軍交戰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爸爸他們緊張地工作了近一個月,於10月12日回到北京,連夜向周總理彙報了赴朝偵查情況。10月13日,爸爸回到39軍營地,向軍長吳信泉、政委徐斌洲等首長詳細地報告了朝鮮的地形、地貌、交通、氣象和農業生產情況。對39軍將要進入的朝鮮泰川、雲山兩處地方給予具體地形和戰術上需要注意的說明。隔日,在軍、師領導及有關部門參加的赴朝參戰準備會上,爸爸又著重介紹了朝鮮人民軍由於缺乏制空權、制海權,接連遭受損失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各部門急需加強防空和燈火管制的建議。會後,他根據軍首長的作戰意圖和本軍編入志願軍序列的總體情況,針對部隊兵力、裝備及當前敵情,集中司令部各科負責同志的意見,再次修訂了部隊入朝及作戰預案。
爸爸的護照
爸爸的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
爸爸親手繪製的地圖
1971年媽媽和我到哈爾濱烈士陵園為爸爸掃墓
2020年10月25日我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站在2017年我捐贈給該館的一件美式大衣前,這是父親犧牲後,39軍配發給母親的戰利品。我久久地凝望著這件大衣,深深地緬懷從未見過面的父親,我想說:
“爸爸,您是我一生的楷模!”
作者:何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