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目前有4款新能源,分別是邁騰GTE、探嶽GTE、ID4 CROZZ和ID6 CROZZ,今天重點說說兩款電動車。
車型銷售情況
ID上市後,曾經有那麼幾天歡呼雀躍,感嘆熬到頭了,終於可以不談價了,但前後也沒興奮幾天,一是專程來看這車的根本不多,十個裡面最多一個,另一方面,即使遇到有些意向的,客戶還是習慣問價格,不相信“這車沒優惠,全國統一價”的說法,覺得大眾車沒優惠根本不科學。
記得有次底氣十足地對客戶說,“你放心,這車到任何地方都沒現金優惠”,結果當場翻車,客戶把聊天記錄給我看,是一個外地銷售發給他的,現金優惠6000,到店還可以再談。
當然,現在都有現金優惠了,只是仍然不太好賣,開一單就和過年似的。
上個月賣了兩臺ID4,都是Pro車型,相比較前幾個月,關注的人多了起來,即使是買燃油車的,也會順帶著看看。
客流進店情況
看ID的客戶有個明顯特徵,就是多少都接觸過電動車,自己本身在開,或是借過親戚朋友的,聊到電車好處時,覺得最重要的是省錢和好開。
客戶老李五十多歲了,在外地工作,手上有臺Model3,最大的感慨就是省錢,他說以前開油車出門,都要考慮費用,算算坐公交還是地鐵省錢,自從買了電車,不管多遠一律開車,成本才幾分錢一公里。這次準備給愛人再買臺,那陣子特斯拉負面新聞很多,而且對Model3單踏板模式很不適應。以前有臺朗逸開了好多年,對大眾造車品質比較認可,就想著來看看ID4。
普通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切換
關注最多的配置是ID4CROZZ和ID6 CROZZ的Pro版本,也就是中間的配置,10個裡面佔了6個。
客戶來源主要是自然進店和網路線索,比例是7比3,廠家宣傳力度不小,有一部分線索是廣告蒐集的。最近對於試駕非常重視,要求每個看ID的都試,還舉辦了幾次老客戶試駕會,不過還沒辦過上門試駕,有時試探性地問,要不要開上門體驗一下,都被推辭掉了,說到底還是意向不行。
銷售模式介紹
ID是代理制,有專門的“ID天才”負責銷售,理論上是廠家發薪水,而且底薪很高,據說至少7000,為什麼據說呢,反正我們店是沒見過錢,實際上很多店也都是全員營銷,賣一臺給1-2千,ID天才只是掛個名字,和之前賣燃油車沒什麼區別。
不過流程上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談車時間多了,客戶對於效能和優勢更感興趣,提問和互動也更積極,燃油車的客戶如果丟擲一些異議,大多是為後面砍價做鋪墊,但ID客戶都是真問題,比如都會問“電池多久要換,過了質保怎麼辦,換一下是不是很多錢”。
本以為ID不會壓車,不過目前看,時不時有車被分過來,店裡壓力山大,我聽說有個店銷售經理受不了,自己出了2000塊,在APP裡下了單。
11月開始有了現金優惠,ID4是8000,ID6是9000,Pure+版本是14000,這個是廠家給的,到了12月,其它政策基本一致,只是現金優惠上,寫了個另行通知,估計廠家也還沒想好讓多少錢合適。
客戶品牌反饋
普遍反映ID4外型非常不錯,認為既有大眾過往的影子,同時也有創新,但對於ID6的外觀,很多人覺得太過於臃腫,說像一隻胖胖的蟲子。
另外覺得ID6第三排形同虛設,經常有人一聽說這車是7座的,會驚訝地把頭探頭進去找第三排再哪兒,實際上,客戶更在意座椅是否能放平。
第二排和第三排的空間。
客戶對智慧化和輔助駕駛等方面不是特別在意,很多人到店還只是簡單地嘗試,試駕後普遍覺得駕駛感受很不錯,對起步加速、平順性和靜音方面尤其滿意,有一半的客戶對於能量回收很不適應,覺得噁心反胃,好在還能關掉。但是對於電池壽命,充電問題非常焦慮,總的來說,對於電動車的疑慮要遠大於好奇心。
劉總是做醫療器械的,之前開過公司裡的小鵬P7,覺得科技感強,而且開得很舒服,就想換個電動車,自己對新勢力不排斥,但他老婆接受不了從沒聽說過的牌子。
試駕完ID,劉總老婆喜形於色,她說和之前君威比,內飾和配置都上了一個檔次,還拍照片發了朋友圈,感覺像馬上要提車了一樣,誰知家裡老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說電動車還是個新東西,技術都不成熟,充電也不方便,極力阻止他們。最後當然是沒有買成,劉總走的時候小聲說放心,給他半個月時間做工作。
廠家營銷效果
最近推出了電池租賃7年0利率業務,好幾個客戶都以為電池可以一直換新的,到店瞭解之後覺得和免息貸款區別不大,吸引力有限。
之前做過兩期老客戶試駕活動,聯絡最近兩年的B級車客戶試駕ID,效果很一般,很多人比較反感平常也沒什麼關懷,一打電話就有目的性,有些客戶礙於平常關係好,過來撐個場面。
老客戶1-5年內最高可以發票原價換購,很多人都是來保養時知道的,剛開始饒有興致,回頭再聯絡已經沒有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