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降級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事實上如果你比較關注大熊貓,你就會知道,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IUCN)在第6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期間就已經宣佈:大熊貓將不再是瀕危物種。
當時世界自然保護組織稱,得益於中國政府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國野外成年大熊貓的數量大約是1864只,加上幼崽,總數達到了2060只。
他們還認為,中國對大熊貓的保護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物種一旦進入瀕危名錄,是很少能從名單上劃掉的,而中國大熊貓成了例外。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可以說我們的保護工作者們功不可沒。
不過,當時我國考慮到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種群交流狀況有待改善等因素,並沒有宣佈調低大熊貓的保護等級。
現在我們的阿寶降級終於實錘了,但並不意味我們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人手一隻大熊貓了。
從瀕危調整到易危,這是其實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為什麼這麼說?看看大熊貓繁殖有多困難你就知道了。
300餘隻雄性大熊貓,僅有12只“真男人”
據統計1936年到2007年,在國內外飼養的300餘隻大熊貓中,僅有中國的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和美國華盛頓等地共計12只熊貓稱的上是“真男人”,即有配種能力,佔總體雄性比例的10%左右,而其它90%要不是對雌性發情熊貓沒興趣,就是有想法但沒能力,爬跨姿勢不對不能配上,最後又往往是雌雄雙方惱羞成怒,劇烈撕咬,導致傷殘。
為了讓熊貓能心平氣和地擁有生兒育女的一技之長,有些雄熊貓甚至被送到別的動物園觀摩學習,不過能學成歸來的卻少之又少。
雄熊貓呆頭呆腦,但雌熊貓也沒好到哪裡去
據統計,人工飼養的雌性熊貓中,有80%不能正常發情排出卵子。當然這其中跟飼料高度化有很大關係,飼料高度化導致微量元素缺失,影響了卵巢發育。
而更令人氣惱的是,有半數以上發情雌性熊貓,不是後肢無力,無法支撐雄性的爬跨,就是不會抬尾。本來雄性已經累的夠嗆了,加上雌性的不配合,這下就更難了。
所以因為繁殖這個老大難問題,保護大熊貓與保護其他動物相比更困難。
即便在自由自在的野外,大熊貓繁殖也不見得比飼養環境容易,很多大熊貓幼崽並不能在惡劣野外環境下長大,而且如果熊貓媽媽一次產下兩隻寶寶的話,還會拋棄其中相對弱小的一隻。
這聽起來有點殘忍,與我們印象中熊貓的可愛形象也不太相符,但事實上是雌熊貓在照顧幼崽方面確實沒什麼天賦。
即將到來的危機,熊貓保護永遠在路上
雖然大熊貓已經降級了,但保護大熊貓遠遠還沒有結束,畢竟全球野生大熊貓也就僅有1800多隻,而且在保護大熊貓方面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有科學家推測,氣候變暖或將在下一個80年毀掉大熊貓棲息地35%的竹林,到那時大熊貓的生存將面臨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