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治未病中心「龔茜醫生」介紹到,大雪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氣溫有了顯著下降、降水量也明顯增多。
中醫認為,冬季陰盛陽衰,此時調補身體更易接受,正是一年中滋補氣血、養陽益腎的好時節,按照中醫體質進行節氣養生,可達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具體該如何做呢?龔茜醫生表示,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綜合調理。
01
起居宜早眠遲起,
頭腳保暖要重視!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此時節的起居調養,宜早眠晚起,並要收斂神氣。龔茜醫生講到,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另外,大家還要注意頭與腳的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
龔茜醫生表示,出門戴帽子,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此時,可以適當艾灸湧泉、志室、中脘等穴位,也可運用特定的中藥足浴包進行足部保健。
穴位參考
湧泉(在腳底)↓
志室(在後背)↓
中脘(在肚臍上方)↓
02
冬季進補的最佳時期到了!
該怎麼吃?
俗語常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可見冬季進補在民間的重要意義。
龔茜醫生介紹到,大雪和冬至這兩個節氣,是冬季進補的最佳時期。因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由於氣候寒冷,人體的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
另外,大雪時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僅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還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進補應當如何選擇呢?龔茜醫生介紹到:
● 南方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
● 北方氣候寒冷,可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
● 大家還可在中醫指導下,運用膏方進補養生。
● 部分人群在大雪節氣,還容易出現肺燥咳嗽、口乾眼乾等陰虛症候,可以泡一下養陰潤肺茶來緩解。
龔茜醫生還從中醫養生角度出發,給大家介紹了2道冬季養生菜餚↓
① 構杞肉絲
配料:枸杞20克、瘦豬肉100克、青筍20克、油、鹽、砂糖、味精、紹酒、麻油、幹澱粉、醬油適量。
做法:構杞子洗淨待用。瘦肉、青筍洗淨切絲,拌入少量澱粉。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再加入適量的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翻炒,烹入紹酒,加入砂糖、醬油、食鹽、味精攪勻,放入構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鍋。
功效:滋陰補血,滋肝補腎。這是藥食合用,陰血雙補,明目健身的藥膳方。對於體虛乏力、盆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強身益壽之效。
② 木耳冬瓜三鮮湯
配料:冬瓜150克、水發木耳150克、海米(蝦米)15克、雞蛋1個、食鹽、水澱粉、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淨切片。木耳、海米洗淨備用。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切寬片備用。鍋內加鮮湯上火燒開,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開鍋後撤入食鹽、澱粉,起禍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
小康妹兒發現,現在很多人對於養生是有一些誤區的,比如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為宜;甚至同時還以補益藥物做為日常養身輔助。
龔茜醫生提醒到,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導致事與願違。
所以冬季進補,要適當。
03
注意調神+運動!
大雪節氣警惕這些疾病
冬天容易使人的身心處於低落狀態。龔茜醫生表示,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適度的運動既能舒張筋骨,暢通血脈,又能增熱抗寒。但是!龔茜醫生提醒到:冬季運動不宜過早,且不宜過度,還要避免出汗太過,損傷津液、受寒著涼。
另外,冬季寒冷,容易引起血管、肌肉的收縮,從而引發中風、心臟病等疾病。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上文也講到過,冬季人的脾胃功能會更加亢進,所以此時進補註意不要太過,不然容易引發消化道潰瘍、急性炎症等疾病。
大雪到了
離冬至也就不遠啦!
下一期節氣養生小課題
就該講講四川人的最愛
——冬至羊肉湯!
另外,還準備了驚喜福利喲~
到時候不要忘記
來看小康妹兒的科普!
受訪醫生▼
採寫/編輯|豆豆
製圖丨junru yun
圖|123rf等;動圖來自SOOGIF
監製|清清
稽核|藍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