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產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標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內享用一份精品!
在土腥味這件事上,淡水魚是妥妥的背鍋俠。土腥味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水中的藍藻、綠藻、矽藻和住在淤泥裡的放線菌!它們會向水體釋放以土臭素(geosmin)與2-甲基異莰醇(2-methylisoboneol)為主的土腥味物質,這些物質在魚體中富集,成功讓淡水魚“醃製入味”。
不過,當土腥味物質稀釋到一定濃度,你並不會覺得臭。比如下過雨後清新的潮土味,比如你女朋友的解放橘郡-赫曼如影,臭與香其實不過是一念之間。就像是粑粑臭味成分之一的吲哚,高濃度時是粑粑味,低濃度時就是茉莉花的香味。如果你想自制茉莉花香水,可以透過煮翔提煉吲哚,然後用酒精稀釋千倍,bingo!配上一個精緻的玻璃瓶,送給摯愛的朋友,友情一定能天長地久!
好啦,說回土腥味。土腥味物質親脂性強,喜歡做脂肪的舔狗,幾分鐘就能從水體透過腮和消化道進入魚的脂肪,讓魚有“內味兒”。魚需要花幾天的時間才能把它們排出體外,而它們偏偏又難溶於水,待在水裡陰魂不散,逮住機會又會往魚身上蹭,長此以往便順利地和魚長相廝守,魚越大越肥,脂肪越多,味道就越重。
在追求脂肪的道路上,土腥味物質們可謂來者不拒,什麼阿雞、阿牛,長期喝有土腥味的水,產的蛋和奶也都會帶上土腥味。這土腥味的奶,絕對是吃土患者的福音,每日一杯,從內到外,芳香永存,舒坦!
雖然土腥味們狗狗祟祟,但人類對它們的反偵察能力也不是蓋的。只要一點點的含量,你就會發現它們的存在。舉個例子,有人坐火車時,放了一個臭雞蛋味、全是硫化氫的屁,可以把整個車廂人都臭暈,如果把硫化氫換成土腥味物質,那這個屁可以噁心400節車廂的人。
即使它們掩藏在魚肉中,鼻子的反偵察能力依舊很強,以鯉魚為例,每斤魚肉中土腥味物質的量超過0.00000025克,你就不會饞魚的身子,甚至感覺魚對你另有所圖了;超過0.00001克,你就想請專業團隊了。
為什麼我們對土腥味物質的偵查能力這麼強?這是一個關於生物演化和生存哲學的問題!
喜歡生活在潮溼環境中的放線菌在生孢子的同時,釋放土腥味物質,部分生物如駱駝,可以透過追蹤土腥味,在荒漠中尋找到水源,喝了水的駱駝就成了孢子的免費巴士,幫助放線菌進行種群擴散。
另外,土腥味也意味著微生物存在,以酵母為食的果蠅就可以依靠對土腥味的厭惡,在一堆腐爛的水果中精準地找到沒有被微生物覆蓋的酵母,來避免吃到有毒的微生物(鏈球菌、青黴菌)。下次大家再聞到這個味道時,不能只想到難聞,要感受到生物演化、生存哲學的力量!
養殖淡水魚的土腥味往往更重,因為它們一般在靜態的水體中進行養殖。這些水體的水質容易富營養化,成為微生物絕佳的培養基,水溫升高,口糧充足,微生物們享受自由戀愛,不考慮計劃生育,土腥味物質產量形勢一片大好。
要養出沒有土腥味的淡水魚,辦法也不是沒有:積極控制水體的微生物生長,或者告別土塘,用水泥池或地膜池養殖,也可以在賣魚前把魚轉移到乾淨水體度個假,都有助於洗刷土腥味的屈辱。只是以上這些做法成本較高,魚的價格也會貴一點點,輕奢,輕奢。
當然,如果像我一樣窮得吃土,土都吃了,還怕啥土腥味?疫情期間苦練多日的廚藝不是白學的,用料酒、香醋來個互溶萃取,用煎炸來個加速揮發,再加上花椒大料,絕對真香!
(來源:智漁)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漁人劉文俊,更多精彩內容請登入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眾號,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水產養殖##科學燃計劃##我要上微頭條##淡水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