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平陽縣南麂島,距離陸地30海里,開船需要一個多小時。海面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漁排,呈現著一幅寧靜又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裡的特產大黃魚,肉質鮮嫩,常常被食客記掛在心上。
林端萍從小在南麂島長大,也是溫州海派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島上從事大黃魚養殖和銷售工作。大黃魚生意到林端萍手裡,已經是第三代了。
爺爺——
捕魚雖易,無法保鮮
20世紀50年代,南麂島人跡罕至。林端萍的爺爺作為第一批建設者登上了南麂島,一待就是一輩子。
那時候,南麂島附近海域野生黃魚很多很多。捕魚雖易,但因為島上沒有電,無法制冰,捕撈回來的黃魚無法保鮮。由於沒有漁產品交易市場,漁民們只能等著商家上島收購黃魚,黃魚的價格往往也被壓得很低。
在爺爺那輩的漁民眼裡,南麂島就像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
爸爸——
網箱養殖,後建冷庫
1988年,當時的南麂鄉政府成立發電站,用柴油發電,供居民照明使用。在林端萍的記憶中,島上只有天黑的時候可以開兩個小時的電燈。
1999年,當時的平陽縣供電局接收南麂島供用電管理工作,成立南麂供電所,並對配電網進行了全面改造。從此,南麂島結束了每天只能供電幾個小時的歷史。
用當地漁民的話說,南麂島的生活開始鮮亮起來。
林端萍的爸爸林勇士是南麂島上第一批養殖漁民。
1998年,林勇士購進了第一批魚苗,在淺海水域用傳統網箱進行養殖。剛開始養魚的時候還沒有冷庫,養殖戶的魚要等島外的魚商帶著碎冰到島上收購。
隨著電力條件的不斷完善,獨立的小冷庫也建起來了,大黃魚可以儲存了。
林端萍——
定製捕撈,品質不變
生在島上,長在海邊,林端萍從小就對打漁十分感興趣,也想幫家裡養好大黃魚。上大學時,她選擇了海洋經濟管理專業,還選修了船舶維修和漁業養殖。2008年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南麂島。
而此時,島上的電力設施也越來越完善了。
2005年,南麂列島最偏遠、地形條件最崎嶇的門邊通電了。
2009年,南麂島實行和島外同等電價,有力支援了南麂島經濟建設,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
2014年9月,國家863專案示範工程“南麂微網”正式投運,島上架起了巨大的白色風機和光伏板。
2019年3月27日,35千伏南麂變電站開工,南麂島與島外聯網工程正式開建。一條海底電纜打破了供電瓶頸,將穩定的電力送到2500多名海島居民家中,鋪平了海島產業發展之路。
2020年8月底《南麂島全電島嶼規劃》獲正式批覆實施。規劃獲批後,平陽供電公司開始積極推進島內廚房電氣化改造。
林端萍也擴大了養殖規模。2015年,她升級了家庭養殖漁場,成立溫州海派漁業有限公司,還投入了洗網裝置、投餵裝置等先進的養殖裝置。養殖規模擴大了,產值也跟著翻了番。
林端萍說,她們可以為客戶定製。客戶下單多少,她們就捕撈多少。
黃魚的保鮮已經不成問題。電力充足,製冰、碎冰、冷庫等一套流程下來,可以讓客戶吃到跟島上一樣品質的魚。
在別人看來,女孩子從事養殖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她說,她不怕苦,因為這是一家三代的事業。
“我很慶幸當年做了回來創業這個決定,希望我的同學,還有有志向來南麂、喜歡海島的人,都可以回到南麂島,回到我們的家鄉。”
——林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