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 一起學習更多養羊知識!
壞死桿菌病是由壞死梭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組織壞死,多見於面板、皮下組織、口腔和消化道。
1.病原
壞死梭桿菌為革蘭陰性的專性厭氧菌,無鞭毛,無莢膜,無芽孢,菌體具多形性,在病灶組織和早期培養物中多呈長絲狀。幼齡培養物著色均勻,超過24小時的培養物,著色不均勻,猶如串珠狀。本菌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死。
2.流行病學
多種畜禽可感染,綿羊最易感,1~4月齡羔羊發病較多。病原隨病畜和帶菌動物的糞便以及患部的滲出物、分泌物等汙染環境,經損傷的面板和黏膜感染健康羊。本病多發生於多雨潮溼和炎熱季節,呈散發或地方流行性。
3.臨床症狀
病菌常侵害蹄部,有時波及下肢關節。病初羊發生跛行,一側蹄間隙、蹄和蹄冠紅腫、熱痛,後潰爛,擠壓腫爛部有發臭的膿樣液體流出。進而波及腱、韌帶和關節,有時蹄匣脫落。綿羊羔可發生唇瘡,在鼻、唇、眼部甚至口腔發生結節和水皰,隨後結成棕色痂皮。重症病例若治療不及時往往死於內臟形成的轉移性病灶。
4.病理變化
肝臟質地變硬,均勻散佈著灰白色蠶豆大至胡桃大的壞死灶,周圍有紅暈。肺臟實變,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壞死灶,有的切面呈膿樣或乾酪樣,有的切面乾燥,且常和胸壁粘連,形成壞死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心肌散在有米粒大的白色圓形壞死灶。瘤胃有壞死灶,其病變似豆腐渣樣,周圍被高出的上皮包圍著。有些病例,壞死灶甚至涉及胸骨、氣管和喉頭等處。
5.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和剖檢變化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細菌學檢查可以進一步確診。
實驗室診斷:從病灶與健康組織交接處取材塗片,染色鏡檢,發現該菌即可做出診斷。必要時可將上述病料製成懸液,耳靜脈接種兔子,常在1周內死亡,內臟中有壞死性膿瘍。從病灶中分離細菌可確診。
6.防控措施
(1)預防。加強飼養管理,避免面板、黏膜損傷,保持羊舍、環境用具的清潔與乾燥,正確配合飼料和科學飼養。牧場注意排水,及時清理場地上的糞便、汙水。羊只分娩之前,將圈舍打掃乾淨、消毒,墊以清潔新鮮的乾草。羔羊出生後,用碘酊消毒臍帶。
(2)治療。一旦發病,檢查、隔離並治療病羊。羊群可透過10%~30%硫酸銅溶液腳浴,每日1~2次,連用3天。對腐蹄病應徹底清除患部壞死組織,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在蹄底孔或洞內填塞磺胺粉或高錳酸鉀粉,軟組織可塗抹磺胺軟膏或抗生素軟膏,繃帶包紮後再以熔化的柏油塗布以防汙水深入創內。對口瘡病例,先除去偽膜,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後塗抹碘甘油,每日2次至痊癒。割除的患部腐敗組織、創傷液應及時銷燬,被汙染的用具進行消毒,汙染場地剷土消毒。當發生轉移性病灶時,應進行全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