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條影片、1385萬粉絲、4112萬點贊,這是抖音賬號“張同學”自10月4日更新第一條短影片以來,截至12月6日的收穫。
從李子柒走紅開始,一個又一個“鄉村網紅”的出現,掀起了鄉村題材短影片的創作熱潮。主播們幹農活、記錄日常、展示才藝、宣揚民俗文化、展現鄉村風光,讓無數人看到了真實、美麗的中國鄉村。
你是否也被鄉村題材短影片“圈粉”,這類短影片將為鄉村發展帶來什麼?
現象
鄉村短影片“圈粉”無數
“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
在“張同學”的短影片評論區,這樣的留言不勝列舉。那位來自遼寧營口的農村青年,每天用影片記錄著自己簡單的鄉村生活——早晨睡醒了,收拾一下床鋪;加工昨晚的剩飯,匆匆忙忙吃掉;有時和親朋好友在家裡聊聊天。有人稱他為“男版李子柒”,也有人認為張同學與李子柒影片中顯而易見的濾鏡、美化不同,畫面更顯粗糲,也更有真實的鄉土感。
“張同學”的出圈得到了各界媒體的關注。11月25日,人民網評透過官方抖音評論道:我們呼籲更多“張同學”的出現,希望你們能用專業的技術,去記錄真實的中國,讓鄉村生活走到觀眾面前來。
從李子柒到“張同學”,再到一大批擁有大量粉絲的鄉村題材短影片創作者,鄉村題材短影片越來越受關注。從抖音上一組簡單的資料來看,在張同學影片日常新增的話題中,“我的農村生活”擁有125.9億次播放,“新農人計劃2021”擁有684.9億次播放。除此之外,擁有386.5億次播放量的“記錄真實生活”話題中,絕大部分影片也都是鄉村題材的內容。
你被鄉村題材短影片“圈粉”了嗎?近日,濟南日報記者發出了一份關於年輕人愛看鄉村題材短影片的調查問卷。受訪者中90%年齡在45歲以下,40.38%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看李子柒、“張同學”等鄉村題材短影片,39.62%表示偶爾看,選擇“從沒看過”的受訪者為20%。
鄉村題材短影片中,最吸引受訪者的元素是鄰里家常,其次是鄉村生活和美景、美食。
變化
告別“土味”成為鄉愁載體
“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日子:沒有太陽能、自來水,每天早晨用毛巾蘸著臉盆裡的熱水擦把臉,倒熱水時壺蓋還會掉進盆裡……”市民曹穎是“張同學”的粉絲,她說影片中出現的塑膠梳子、印花床單、葫蘆水瓢,都能勾起她對家鄉的想念,鄉村題材短影片成為她寄託鄉愁的一種方式。
在曹穎看來,從短影片興起開始,鄉村題材便一直在各大平臺佔據一席之地。但曾經在某一個階段,人們會把鄉村題材的短影片稱之為“土味影片”,有許多創作者打著鄉村的名頭拍一些低俗、獵奇的段子吸引觀眾,這讓鄉村題材一度被貼上了負面標籤。
“從李子柒爆紅開始,大家對鄉村題材短影片的看法也改變了,這類短影片也確實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不僅拍攝手法專業,而且故事情節設定有趣,能夠引起大家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好奇。”曹瑩列舉著自己熟悉的鄉村題材短影片創作者,如小魚兒夫婦、康仔農人、彭傳明等,他們的影片中分享鄉村美食、美景,風格淳樸清新。
市民趙女士和讀小學的兒子都是“張同學”的粉絲,也很喜歡看鄉村題材短影片。趙女士說,兒子常說這類短影片能讓他看到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他們不用交作業”。“雖然孩子的話聽起來很搞笑,但這類短影片確實能讓人放鬆下來,在繁忙都市中感受寧靜的鄉村生活。”趙女士說。
鄉村題材短影片爆火,為什麼?65.09%受訪者認為這是源於創作者專業的拍攝手法和新穎的技巧,62.26%受訪者認為源於短影片創作者的個人魅力,59.43%受訪者認為它能引發濃濃的鄉愁、讓人感到放鬆。88.68%受訪者表示,這類短影片會引起自己對鄉村生活的嚮往。
效應
展現鄉村振興的“新農具”
鄉村題材短影片在給受眾帶來享受的同時,給鄉村本身帶來了什麼?
從去年開始,直播帶貨興起,農村土特產透過短影片直播帶來的巨大收益有目共睹,有人稱短影片為“新農具”,展現著越發美好的鄉村。
商河縣白橋鎮三董新村“第一書記”李齊超在對村容村貌進行改造時,特地打造了影片號,透過村委會門前的攝像頭,對村內小廣場進行“慢直播”。這種直觀的展現方式,讓許多在外的鄉親看到了家鄉變化。李齊超說,有位在東北定居了十餘年的本村人,現在沒事兒就看直播,以解思鄉之情,“村民也特別願意到小廣場上聊天、跳舞,想讓孩子在外面看見自己!”
1994年出生的濟南主播侯亮,現在是小有名氣的“村播”紅人、短影片創作者。侯亮覺得,很多觀眾看直播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買產品,他們還想看看田間地頭最真實的樣子,看看村裡的生活,鄉村題材短影片恰好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鄉村直播、短影片讓更多人看到農村的新面貌、好產品,這對鄉村振興一定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侯亮說。
短影片平臺湧現鄉村題材,會引發哪些連鎖效應?68.87%受訪者認為能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63.21%受訪者認為能帶動農副產品的銷售,62.26%受訪者認為短影片能讓大眾看到農村的變化。你是否透過短影片看到了我國鄉村的巨大變化?對此,85.85%受訪者表示認可。
未來
鄉村題材還有更多可能
短影片發展能給鄉村帶來的還有很多。作為受眾,什麼樣的短影片更有助於瞭解鄉村、愛上鄉村?
“我覺得對於一些譁眾取寵的內容,要堅決抵制,多展現鄉村發展中積極正面的一面,形成良性氛圍。”市民王豔說,短影片不止帶貨、直播、拍段子這一條出路,還可以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自力更生,應該在發展短影片的同時積極探索。
您認為鄉村題材短影片應該怎樣發展?84.53%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便是保留淳樸的鄉村特色,58.87%受訪者認為,短影片製作應該更加精良。另外,大家還希望設計劇情能充滿正能量、帶貨的土特產物美價廉。
微觀點>>
突破對鄉村“土味”的固有想象
“土味”熱潮留下的痕跡,是大眾對鄉村的固定想象——提起鄉村題材、鄉村博主,自然而然聯想到在直播間聲嘶力竭叫喊、自導自演一出出鬧劇、誇張地進行吃播秀的形象。而“張同學”的出現,將“土味”又引回“接地氣與真實”的初心。
“張同學”在近5期的影片文案中都帶上了“新農人計劃2021”的標籤,這是抖音針對三農影片創作者發起的扶持計劃。“新農人”指在傳統鄉村中煥發新生機的新生產主力軍,他們的貢獻不止在於農業,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提升,他們代表著新農村的未來。點開這個標籤,可以看到很多優質的鄉村題材博主堅持進行高質量的內容創作。
而我們對於傳統鄉村的認知也不該被低俗土味的侵蝕而誤導,特別是在這個時代下,鄉村和鄉村青年就像“張同學”這個名字一樣,充滿朝氣又有對未來的無限想象,並不華麗但絕對精彩。(紅網沈琪)
透過短影片看到美麗鄉村
在“張同學”的影片中,他從不迴避鄉村條件的有限,也不迴避作為一個大齡單身青年在個人生活上的邋遢。在他的影片中,有生活的苟且,卻又有一種怡然自得從容。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反而能夠從他的影片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張同學”;也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從容不迫的生活哲學,才讓“張同學”的影片受到這麼多網友的喜愛。
但其實這些都並不重要。因為不管怎麼說,從“張同學”的出圈開始,我們看到一個擺脫了博眼球套路,主動剝下了文化濾鏡之後,一個真實的鄉村生活現狀。
未來,隨著短影片製作的進一步下沉,我們還能夠看到更多真實的、多元的、惹人嚮往的鄉村生活現狀。透過這些內容,更多城市人也將有機會擺脫曾經建立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中國的美麗鄉村。(商業資料派文斌)
用新傳播手段講變革中的鄉村故事
與文字相比,視覺呈現方式在喚起情感方面更直接、更快速、更具衝擊力。短影片也為鄉村文化傳播提供了極大便利,為鄉村文化振興帶來新的希望。
正因為鄉村題材更為受到關注,也將成為下一步鄉村文化振興的有力抓手,才更有必要組織一批創作者在內容創作中對鄉村文化的價值進行提升與雕琢,透過各個鄉村原創短影片的創作、分發,抓牢農村意識形態陣地,實現短影片傳播鄉村文化、提振文化自信、提升鄉村文化內涵。
鄉村文化的振興,絕不是傳統鄉土文化的“情景再現”,更不是割裂歷史的“推倒重建”,而是在破立並舉中去粗取精、滌舊生新,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鄉村短影片的內容創作要立足於鄉村文化資源稟賦,深層次挖掘鄉村文化元素,蒐集整理一大批鄉村歷史文化故事,創作推出一大批反映鄉村文化的“三農”題材精品力作,講好變革中的鄉村故事,打造新時代農民形象,將鄉村文化活化,讓鄉村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總之,得用好各大短影片平臺的傳播效應,為鄉村文化振興加持,透過網路直播、短影片分發等方式,原汁原味呈現鄉村文化風貌;挖掘典型先進人物、故事,樹立榜樣引領作用;推廣具有本土鄉村特色的文創短影片,衝破束縛鄉村文化傳播的時空侷限,擴大鄉村文化的影響力。(百度百家號 中國贛鄱視聽)
記者手記>>
多來幾個“張同學”
短影片興起後,無數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無數基層工作人員成為熱點,無數普通人令人會心一笑。
“張同學”或許是個異類。在他的影片中,我們能看到睡得發黃甚至有些油膩的枕頭,看到隔著螢幕都能聞到味道的襪子,看到舊到已經掉的漆衣櫃;與此同時,他也會在有著厚厚積雪的河邊洗衣服,會帶著小奶貓去釣魚,會在炕桌上吃火鍋,會在村口小賣部“嘎肉”……這樣的短影片能爆火,確實有些突破大眾的想象。因為這一切對於大家來說,實在太過平常,尤其是對於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
而這份接地氣,正是“張同學”短時間內爆紅的原因,它讓真實的鄉村生活、面貌得以展現。大家驚喜地發現,鄉村並非曾經肆虐的“土味”影片中那樣“尬”,而是與記憶中一樣安寧美好。
“張同學”走紅也讓我們驚覺,原來真實、美好的短影片,力量比想象中還要強大。它喚起我們對鄉村的嚮往,也喚醒人們對鄉村振興的期待。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希望這樣的力量更多一些。
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