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面部和語音識別、虹膜掃描等生物識別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也越發習慣這些人機互動方式。繼在智慧手機領域全面鋪開之後,生物識別技術在汽車行業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有望未來幾年在車內快速普及。美國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1/3新車將配備生物識別感測器。
指紋識別功能升級換代
當前,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生物識別技術莫過於指紋識別。相對而言,指紋識別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經過多年的市場推廣,在門禁、企業考勤、保險箱、身份認證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同時由於其成本較其他識別技術低,更易推廣和被使用者接受,尤其是在智慧手機領域較為普遍。
在汽車領域,指紋識別的應用時間也不算短。對於不喜歡隨身帶鑰匙的車主來說,指紋解鎖、指紋啟動車輛都是不錯的功能。早在2004年,奧迪A8L就配備了指紋啟動按鈕。之後,保時捷等車企也陸續研發並上線了這項技術。可以說,指紋識別技術在汽車領域的門檻並不是很高。不過,指紋識別對使用環境的要求較高,容易出現失效現象,而作為替代技術的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等功能已經相當便利,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指紋識別有些雞肋。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汽車廠商並沒有放棄指紋識別技術的研究,而是選擇為其增加更多智慧化功能。透過指紋識別,一旦車輛確定車主的主人身份,不僅可以解鎖及啟動車輛,還可以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2019年上市的北京現代第四代勝達搭載了指紋識別模組,位於主駕駛位車門把手內側及車輛啟動按鍵上,實現了指紋解鎖開門、指紋一鍵啟動等功能,並且系統會檢測指紋從而自動調節駕駛員座椅、調出音樂播放列表等。
2020年推出的領克05限量版也首次搭載了指紋識別技術,且功能進一步升級,支援多人個性化賬戶指紋登入。透過指紋驗證,不僅可解鎖開啟電子手套箱及後備箱私密鎖,同時只需要輕觸中控屏下方的指紋鍵識別身份,後視鏡角度、座椅位置、燈光、空調、儀表顯示等個性化設定即可自動同步至車主的習慣設定,省去原本繁瑣的調整步驟。
從技術層面來說,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在指紋界佔有主導地位。2018年賓利頂級訂製部門Mulliner為添越車型新增一項指紋解鎖保險箱配置。保險箱安裝在中央扶手中,蓋板採用鋁合金材質,頂部安放了電容指紋掃描器,使用者必須預先設定好指紋才能開啟,並允許設定多組指紋,讓家人、朋友等也能使用。
此外,指紋支付服務也開始進入汽車廠商的視野。今年11月,戴姆勒宣佈與知名信用卡品牌VISA合作,在梅賽德斯-賓士汽車內推出指紋支付服務。從2022年春季開始,歐洲的梅賽德斯-賓士客戶將能夠使用車內的指紋感測器,支付商品和服務費用。戴姆勒和VISA的目標是讓使用者在車內獲得無縫支付體驗。
可以看出,雖然目前指紋識別在汽車上的搭載率仍然偏低,但汽車廠商在努力為其增加更多功能,今後指紋識別有望在汽車上得到更多應用。
語音及手勢識別強化互動
與指紋識別相比,語音識別在汽車領域的存在感要強得多。最先被搭載在汽車上的生物識別技術當屬車載語音,且目前搭載率最高。中國質量協會此前針對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間購車的使用者進行調查,併發布了《2021年汽車智慧互動配置使用者體驗研究》報告。資料顯示,車載語音識別的搭載率高達85%,經常使用率為55%,整體處於偏高的水平。尤其是高階品牌和造車新勢力旗下產品,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產品,都普遍配備車載語音識別功能。甚至可以說,語音識別是智慧汽車的“標配”。
目前,大多數車載語音系統主要是用於導航,而開關車窗及天窗、開關空調、座椅加熱通風、播放音樂等操作也可以透過語音互動完成,無需手動操作。此外,一些廠商已經開始利用語音識別技術來實現安全防護,同時利用語音來啟動車輛。時至今日,車載語音識別及互動市場正在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本地+雲端、自然語言理解、多元化內容及服務生態都在持續快速升級。
從語音互動體驗來看,數年前,市面上的語音互動大多是處於指令式互動的初始階段,汽車只能遵循工程師預先設定的指令,所有的互動邏輯固化,使用者與汽車對話需遵循一定的指令。之後隨著技術進步,使用者開始可以和汽車進行更自然的對話。例如,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威馬W6搭載全新擬人化語音助手WIMI,可支援自然喚醒、關鍵詞喚醒、快捷指令喚醒等多種互動方式,實現超過120餘項常用功能語音控制。
與語音識別一樣,還有一項技術也可以簡化操作、提升智慧化體驗,即手勢識別,且已經不再侷限於高階車型。近年來,一些平價車型也開始配備手勢識別技術,例如長安歐尚X5帶有4種駕駛模式,即標準、ECO、運動和賽道模式。如果需要開啟賽道模式,可以透過語音完成,也可以對著攝像頭比劃一個OK的手勢,系統就會識別並自動開啟賽道模式。如果有人在車內抽菸,車輛將會自動識別手勢,搖下車窗;如有人接打電話,系統也會自動調低車內音響音量,十分智慧。
當然,考慮到使用便利性和必要性,與語音識別相比,目前手勢識別技術的搭載率偏低。《2021年汽車智慧互動配置使用者體驗研究》顯示,車內手勢控制功能的搭載率僅為5%。不過,這一項的使用者經常使用率高達50%。顯然,不少使用者樂意嘗試這一功能。對於企業來說,手勢識別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亮點。
有效提升安全和健康水平
如果說指紋識別、語音及手勢識別等是為了方便駕駛,提升汽車智慧化程度,那麼面部識別、虹膜識別、體溫檢測等技術則能有效保障駕乘安全,並實時檢測他們的健康狀況。透過這些技術,汽車可以監測駕駛員的心跳、腦電波、脈搏、疲勞狀況等生理行為資料。
例如,早在2019年,沃爾沃汽車宣佈使用車載攝像頭來監控車內駕駛員,防止駕駛員分心駕駛或酒後駕駛,甚至還可以檢測駕駛員的體溫,從而監控駕駛員的健康狀況,防止駕駛員突發疾病而導致汽車失控。“該攝像頭非常先進,可透過觀察瞳孔來判斷駕駛員的血糖水平。如果發現駕駛員有健康問題,汽車會給親人或醫院打電話。此外,汽車會了解你的身體狀況,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為你減壓。”沃爾沃方面表示。
德國零部件巨頭博世集團在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也展示了類似技術。博世的這一套系統由駕駛員監控攝像頭和乘客監控攝像頭組成,可識別駕駛員面部特徵位置,例如鼻子和嘴,從而知曉駕駛員注意力集中在哪兒,並在其分心的時候發出警告甚至減速或自動停車,同時它還能用於檢測乘客的姿勢,尤其是後排兒童乘客的狀態,從而確保安全。現代汽車集團也在考慮為車輛增加虹膜識別功能,如果駕駛員出現分心駕駛或酒駕等行為,使得車輛偏離車道的風險加大,系統將透過警示燈、聲音和震動等向駕駛員發出警告。
採用面部識別技術,還有助於確認駕駛員的車主身份。如果確認是車主本人,系統將解鎖車輛,並啟動個性化設定,例如車內溫度、廣播以及其他偏好。心率監視器、安全帶感測器等技術,也有助於確認車主身份,從而確保車輛安全,防止盜竊。事實上,面部識別不僅針對駕駛員,還可以有其他用途。例如,迪拜2018年開始在大街小巷部署自動駕駛的巡邏警車,它配備了一套強大的攝像系統,具有人工智慧和麵部識別系統,可掃描目標群體的面部資訊,而後與資料庫中的犯罪嫌疑人資訊進行自動比對,如果發現可疑情況,就會自動報警。
隨著社會發展,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作為未來智慧生活的“第三空間”,汽車生物識別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儀器廠商、可穿戴裝置廠商等,都在積極為汽車增添更多智慧化功能,使之變得更加安全、舒適和便捷。可以預見,未來生物識別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會越來越普遍。
文:張冬梅 編輯:萬瑩 版式:劉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