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秋天的第一口奶茶?沒關係~
冬天的第一頓火鍋必須安排上
一到冬天,想吃火鍋的心就開始躁動起來。
不論是麻辣鮮香的重慶火鍋
還有氤氳香氣銅爐火鍋
再或者鮮到極致的打邊爐
都讓人食指大動,欲罷不能~
望著咕嘟嘟冒著熱氣的鍋底、翻滾的肉丸、鮮嫩的牛肉、爽口的毛肚以及飽滿的蝦滑,開心值瞬間拉滿。
穿越千年的火鍋香
我們國家吃火鍋的歷史悠久,據考證,先秦時期就有火鍋的雛形出現了當時的鍋主要是以陶罐、銅鍋為主稱為“鬥”。
The tripods of Zhou dynasty may be the earliest prototypes of the hot pot. Diners among the nobility each had a personal pot made of bronze, and called ran lu (燃爐). The main part of ran lu was a small stove with a small pot above burning charcoal.
周王朝的三腳鼎可能是最早的火鍋原型。豪門貴族的食客都有個人專用的罐,是用青銅製成的,叫燃爐。燃爐的主體是一個小火爐,上面有一個小鍋,下面燃燒著木炭。
——維基百科
在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海昏侯劉賀之墓,就出土了一個神似火鍋的青銅器。
青銅溫鼎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
上圖這個體量巨大的三足器,鼎的上端是一個腹部飽滿,圓形口的容器。
下端連線著一個炭盤,在歷史上被稱為 “ 青銅溫鼎 ”。
從外形上看,這應該是一個用於烹飪的器皿。
接著,考古學家發現這個青銅火鍋裡有板栗的殘留物。這就說明這口鍋不是擺設,而是真正使用過的一口鍋。
不過火鍋的興盛要算到明清時期,因為乾隆喜歡吃火鍋。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hot pot became popular among the emperors. In particular, the Qianlong Emperor was very fond of hot pot and would eat it for almost every meal.
在清朝,火鍋開始在皇帝中流行起來。乾隆皇帝特別喜歡吃火鍋,幾乎每頓飯都吃
嘉慶登基時
乾隆更是大擺千叟宴
席中火鍋1550桌
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極盡奢華
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古人的“火鍋必吃菜”
如果我們能回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吃火鍋,都能吃到點什麼呢?
2000年前的食物種類、數量,甚至質量都不如現在,但這並不代表西漢沒有好吃的火鍋。
◆蔬菜
喜歡在火鍋裡放土豆、西紅柿、玉米、胡蘿蔔的朋友們,需要穿越到明朝。
根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才引進了胡瓜、胡麻、胡蘿蔔等。
不過咱們可以吃吃白菜,當時叫“菘”。
《春菘圖》 韓希孟 明代
◆鍋底
想吃紅油麻辣鍋的朋友得到明朝才能吃到。
史料上記載,辣椒到了明朝才被引進中原。但是,這完全阻止不了中華人民對味覺上強烈刺激的探索。
沒有辣椒,古人也可以調出爽到飆淚的辣味兒。用姜、芥末、花椒、蔥、蒜以及在漢代張騫從西域引入中原的胡椒。
還有一個現在很少作調料用的茱萸,它的別稱叫“越椒”,在辣椒沒有進入中國前是古人的主力辣味之一。
還有許多人鍾愛的番茄鍋可能也得到清朝才能吃上。畢竟,農作物引進之後,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被土著接受,剛才提到的番茄,種植入菜的經歷就比較曲折。
The wild ancestor of the tomato is native to western South America. The Spanish first introduced tomatoes, which was originally named "lycopersicum (wolf peach)", to Europe in 16th century.
野生番茄的祖先原產於南美西部,西班牙人在16世紀首次把番茄引進歐洲。番茄起初被稱作"lycopersicum(狼桃)"。
The tomato's ability to mutate and create new and different varieties helped contribute to its spread throughout the new land.
番茄能變異並創造出新的不同的品種,這有助於它在新的種植地傳播開來。
However, both toxic and inedible varieties discouraged many people from attempting to consume them or plant any other varieties.
然而,那些有毒和不能吃的品種,讓許多人對番茄避而不食,也打消了人們種植其他品種的念頭。
Thus in Europe, the tomato was initially grown as an ornamental plant, until it was used as food by the early 17th century in Spain, and incorperated into Italian cusine in the late 17th or early 18th century.
因此在歐洲,番茄最先是被當做裝飾植物而種植的。直到17世紀早期,和17世紀末18世紀初,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才分別把番茄放進菜譜。
◆醋
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那時遠古人們用天然的梅果做原料,把梅子搗成汁加入鹽食用。
最初是少數人才能享用的貴重調味品,到了漢代以後,才漸漸成為人們的常用調料。
《濾醋圖》
在漢代古籍上流傳了用大麥、小麥、高粱、大豆等食材,釀造醋的二十三種方法。
用不同穀物發酵成曲,用它們使更多的穀物糖化、酒化、醋化,是我國祖先的一項重大發明。
◆醬料
吃飯配醬是中國人自古有之的飲食癖好。哪怕像孔子這樣巨賢,在談及醬料時都無法掩蓋其吃貨的本色。
【英文】
Do not eat meat which was served without its proper sauce.
【文言文】
不得其醬,不食。
【白話文】
沒有合適的醬,不吃。
——《論語》(中英雙語·誦讀版)
這種古代醬料叫做“醢”(hǎi)。關於其作法,東漢的學問家鄭玄告訴了我們一個大概:
料理人得先把肉曬乾脫水,然後剁成碎末,加入高粱的酒麴和鹽,接觸均勻後泡在美酒當中,醃製100來天,方可食用。
後來,大量的穀物出產成為了人們的主要食物,豆類也就代替了肉類成為了人們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豆類進入釀造領域後,也就有了“醬”字的出現。
在1972年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一號漢墓裡,發現了大量至今可以辨別的食物遺存,其中就有各種醬類食品。
也就是說,在古代吃火鍋雖然蔬菜種類少了些,但是要吃頓美味的火鍋完全不是問題,各種新鮮的肉,以及各種現在已經吃不到的奇葩肉醬。
從飲食風俗當中也可以折射出中國的文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受眾,或許有些內容在生活在當今的我們看來難以理解,但它們都屬於寶貴的文化財富,值得被珍視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