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戰場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反掃蕩與自動進攻的戰役。因為參戰兵力多達一百多個團,故此得名百團大戰。
時代背景:
國內: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託,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並且對百姓實行喪心病狂的三光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
國際:。1940年4月9日,德國出兵佔領丹麥,突然襲擊挪威,擊退英法遠征軍後,於6月10日佔領挪威全境。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蘭、比利時、法國先後投降。英軍退出歐洲大陸,英國本土受到入侵的嚴重威脅。
戰果統計: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總部公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內有營長以上軍官18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鐵軌21.7萬餘根,枕木154.9萬餘根,電線杆10.9萬餘根,收電話線42.4萬餘公斤;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與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日偽軍兵力損失,若加上晉察冀軍區阜王戰役斃傷的2000餘人,晉西北反“掃蕩”斃傷的2500餘人,則達到50880餘人。
歷史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