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歡迎回家!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 、湯洪波已經順利回到地球。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個平凡的家庭,鑄就了我們偉大的國家。在此共祝家和人旺,國運昌盛。”前不久,遠在外太空的神舟十二號任務飛行乘組在“天和”艙向大家送上祝福。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6月17日發射以來,“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除了可以與地面工作人員溝通工作,閒暇時間也可以和家人互相問好,甚至可以“花式直播”。
張俊平和他的師傅肖學楊盯著“神十二”的直播影片,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了起來。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也許就像是一次普通視訊通話和網路直播,可對於張俊平和肖學楊來說,內心澎湃。
“天地通話絕非咱一家功勞,這是多少個兄弟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
作為江西聯創宏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創宏聲)的副總裁,肖學楊心裡清楚,這天地通話看似尋常,但每一次伴隨著“神舟”升空,就要面臨不小的技術突破。
“高興歸高興,手上的活兒可別停。”肖學楊笑了笑對張俊平說。
通訊頭戴技術容不得一粒“沙子”
“‘神十二’的任務下來了,承諾書也簽了。”說話的正是肖學楊。
宇航通訊頭戴直通天地資訊,意義非凡,在技術上容不得一粒“沙子”。
每一次下發任務,就意味著更高標準的要求,更難攻克的技術難關。
身為聯創電聲研發總監的張俊平,比誰都知道其重要性。
“國家航天技術部門會派專家過來跟蹤,咱們要反覆進行試驗,確保產品技術萬無一失。”肖學楊鄭重地交代張俊平,身披研發重任的張俊平點了點頭。
別看這“耳機”不起眼,其實它算得上最先進的航天天地通訊系統。
“通訊頭戴採用了擴頻技術、分離多徑技術、抗衰弱貞同步技術等提高了通話質量,才能成功地實現清晰、洪亮和接近同步的天地通話。”張俊平如數家珍。
他說,只有在研發、生產製造全流程中精確控制,才能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通訊做到精準無誤。
選材用人體工程學只為讓航天員舒適
在聯創宏聲吉安的工廠內,老師傅正在一針一針手工為通訊頭戴縫製耳罩,用的是還是國際大牌包具的縫紉法兒。
這樣的方法費時費力,但有一點好,就是牢固堅韌。
通訊頭戴看似簡單,但需要30多道工序。
“單是一個耳罩的材料,就從泡棉、矽油、以及十幾種海綿材料中篩選,但還是不合適,最後才創新性地採用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乳膠。”
張俊平和他的同事們心裡都清楚,後方的製作工藝和舒適的材料選得好,就能為身處前線太空中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提供更紮實的幫助。
甚至有的時候會為了選適用通訊頭戴的外皮材料都要“跑斷腿”。
面對自家的產品,張俊平心裡有底氣。
產品表面如果有一道劃痕產品都會不合格。
正是因為這樣這才能保證它在失重、真空、極端溫度等太空惡劣條件下都不影響使用。而且不需要特殊供電,其優異的抗噪音能力和雙向通道送、受話器可以讓它離航天員嘴巴只有1釐米左右的距離,也能清晰地將航天員的聲音傳出去。
一次次改進只為了更適合
在周火根看來,改變是為了更適合。
作為聯創電聲專案五部技術總工,他的要求一次比一次嚴格。
從“神七”開始,航天員因為要進行太空行走,航天服也有了艙內、艙外之分,對通訊頭戴的要求也更高了。
為此,周火根帶著廠裡數十名科研人員經過兩年時間的研製,為“神七”製造的兩種產品可懂度、信噪比和軸像鑑別率也都比以前更高。另外,重量上也大大減輕,通訊頭戴在580克以下,耳機在500克以下。
通訊頭戴到底好不好用,最終還是航天員說了算。
此前因為楊利偉提出了頭戴通訊裝置佩戴不怎麼舒適,他們對比進行了更改,並且將更改後的產品送給航天中心讓航天員體驗,然後再根據航天中心的要求進行改進,航天中心也有專人跟進。
“神十二”就採用了這款。
未來還將新增複合型降噪技術
聯創宏聲已經為航空航天通訊頭戴研發生產了近30年,通訊頭戴的技術也日漸成熟且穩定。
“以後這條路還將接著走下去。”肖學楊總是這麼說。
在聯創宏聲南昌高新區的園區科研室裡, 研發人員已經開始了新一代航天員天地間語音通訊技術的研究和外觀改進。未來的新通訊頭戴不僅在舒適度上會增加,同時會增添主動降噪和複合型降噪技術。
聯創宏聲的科研人員們都相信,未來的產品將努力為中國航天事業寫下新的精彩。
編輯:黃磊
稽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