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敵”火力打擊將至,是退而避險還是迎難出擊?火箭軍某旅一場演練引發官兵熱議——“絕地反擊才是最優解”
“導彈成功發射,人員卻‘全體陣亡’,究竟算不算勝利?”演練結束,這成了火箭軍某旅官兵熱議的話題。
11月中旬,某野外駐訓場大雪紛飛,火箭軍某旅年度綜合演練在此展開。車輛“趴窩”、“敵特”襲擾、衛星過頂……面對連貫特情,發射一營官兵見招拆招。
“5分鐘後,你部所在區域將遭‘敵’精確打擊……”機動途中,特情再度來襲。
依據特情處置流程,發射一營官兵應當快速撤離。然而營長王悅與作戰參謀分析情況後,卻犯了難:受制於山間地形,官兵機動速度緩慢,5分鐘內可轉移距離太短,疏散隱蔽更是難以實現。
“5分鐘不夠轉移,但足夠發射!”王悅環顧四周又看了看腳下的公路,靈機一動:此地地形符合發射條件,可就地實施發射!
“就地發射”的指令讓官兵感到驚訝,但大家來不及多想,便迅速展開操作。最終,導彈在短時間內成功“點火”。然而導調組判定:“導彈成功發射,人員全體‘陣亡’,此次演練失敗。”
“導彈成功發射就是勝利,不該被判失敗”“要是我們撤離,保留有生力量,即便任務失敗也有可能被判定成功”……對於這一判定,官兵議論紛紛。
對此,導調組解釋道:“雖然一營導彈發射成功,但遭‘敵’精確打擊時應該及時撤離並實施偽裝,保留有生力量,以待重新組織發射。”
然而王悅卻有不同的看法:當時所處區域符合發射條件,官兵完成發射任務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在當時進行轉移,山路機動時車速較慢,難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成功轉移,不僅避免不了遭“敵”打擊,後續的發射機會也無從談起。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殊死一搏,絕地反擊才是最優解。”王悅進一步解釋道,“真實戰場上,我們面臨的險局危局遠比實戰化演練複雜。那時候,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完成發射,就算付出犧牲也要打擊敵人要害。”
此事隨後引發全旅官兵熱議。討論越來越激烈,該旅領導也亮明觀點:“無論是分析此次戰鬥得失,還是指揮員做決策,都必須緊貼部隊任務實際和戰場全域性來考慮。我們追求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但面臨險境絕境,也要力爭用血性膽氣奪取最大戰果。王悅根據戰場條件靈活應變的做法值得肯定。”
道理越辯越明。最終,導調組更正了演練判定結果。該旅以此為契機深入展開實戰化訓練,將特情課目融入作戰背景中檢驗,引導官兵集智攻關、靈活應變,進一步錘鍊指揮員戰場決策能力。(陸正輝 劉小博 嶽小林)
短 評
用血性膽氣奪取最大戰果
■邢建軍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在波譎雲詭的戰場上,面對嚴峻複雜的環境、強大狡猾的對手,“青山”不一定能留住,“柴”便無從補充。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指揮員面對兇險刁鑽的特情,沒有選擇常規避險,而是根據“戰場”實際果斷實施絕地反擊,這既是戰鬥精神的血性呈現,也是戰場決斷的最優答案。
軍人生來為打贏。未來戰場上,既要有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的智慧膽識,也要有用最壞打算奪取最大戰果的血性膽氣。為實現這一勝戰目標,就要把演練場上的“敵”情條件設定得再苛刻點、把演練環境構設得再險難點、把“敵人”預想得再狡猾點。唯其如此,才能砥礪官兵意志品質,鍛造敢打必勝之師。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