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的法國總理、帶領法國打贏一戰的克萊孟梭,曾說過一句名言:“把戰爭這件事只交給軍隊去解決,實在過於嚴肅!”對這段拗口的話,他本人的解釋是:“戰爭如把握不好,將會成為一系列勝利所導致的一場災難。”
阿富汗戰爭落幕前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外交政策專案研究主任奧漢龍,引用了克萊孟梭這段話,為長達20年的美國“全球反恐戰爭”的“災難性敗局”,作了一個辛辣的結語。的確如此。
手握無與倫比的軍事資源的美國,何以把戰爭一步步打成“越反越恐”的爛攤子?這仍要歸咎於美國者的過於自負乃至無知。
第一,美國完全不懂、甚至也不想搞懂“反恐”戰爭的戰法特點。
回首1969年,當時,許多美國軍政高官沉湎在美軍幾乎贏得所有在越南的“戰術勝利”,並認定“美國不可能輸掉這場戰爭”。然而,美國著名的國際政治思想家、後來成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的基辛格,卻冷峻地提醒人們:“不應忘記游擊戰爭的一大主要格言:游擊隊不輸就是贏,正規軍不贏就是輸。”這句話,後來又被基辛格寫進了他的煌煌鉅著《大外交》。這句話,如今也完全適用於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乃至整個“全球反恐戰爭”。
基辛格
從小布什開始,幾屆美國政府都曾宣佈“反恐戰爭結束”、“伊拉克戰爭結束”、“阿富汗戰爭結束”……但20年過去了,無論是原教旨思潮,還是恐怖活動,乃至“反恐”戰爭,其實都沒有真正結束。曾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蒂斯,是美國軍政界少有的“碰壁”之後的明白人。他套改了丘吉爾“除非敵人說結束、否則戰爭不會結束”的名言,說了句明白話:“敵人不說戰爭結束,戰爭就不可能結束,雖然我們可以認為並宣佈其已經結束,但人們會更相信敵人的說法。”然而,這個少有的明白人,也被“懂王”特朗普毫不留情地“炒了魷魚”。
第二,美國更忽略了網際網路時代,恐怖組織活動和極端思潮蔓延的新特點和新形態。
誠如一位西方著名記者所言:“21世紀的網際網路速度和12世紀的宗教狂熱相結合,足以讓世界變成一個火藥桶!”網際網路時代,極端組織變得更加“扁平”、“串聯”和“多中心”,原教旨思潮的傳播滲透更加簡便、快捷且無孔不入。
美國仍汲汲於“斬首”、“定點清除”,並沉浸在一次又一次戰術性成功當中,卻對“隔了一茬、又來一茬”的恐怖組織,甚至“無組織”的“獨狼”式恐怖分子,幾乎束手無策。渾身是勁、猛拳頻出卻動輒打空,即便打中,對方也很容易“滿血復活”。
第三,美國既不懂、懂了也難以做到“統一戰線”,“把朋友交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美國初戰告捷後,志驕意滿,開始“分心”,其敵人不再只是極端勢力和恐怖組織,而陸續增加了更多地區性甚至全球性大國。甚至有些國家及其領導人,一度也被貼上不甚合身的“支援恐怖主義”標籤;而他們最初一度因共同的反恐需要,曾和美國並肩作戰、或至少在反恐問題上“井水不犯河水”。
當“恐怖主義”概念被其它“話題”所刻意混淆,當曾經的“夥伴”被人為推到“敵人”(至少不再是“朋友”)行列,那麼,所謂的“全球反恐統一戰線”便已名存實亡了。
面對恐怖分子,美國過度依賴軍事打擊和正面對抗,卻出於政治與文化的傲慢,從未充分考慮極端思潮和原教旨主義滋生的根源和傳播的催化劑:戰爭、動盪、貧困、治理不善、貪腐橫行。
美國總是粗暴地砸爛所到之處原有的一切,隨後要麼簡單地甩下諸如“一人一票”之類“包治百病的阿司匹林”了事,要麼醉心於扶植摩拳擦掌的野心家、紙上談兵的代理人,致使亂局越挑越亂、渾水越攪越渾,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收效“南轅北轍”。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美國自恃拳頭硬,卻對這個道理一片茫然,有“戰”無“略”,無怪乎“開戰莽撞、敗戰懵懂”!
如此有“戰”無略的美國,如今又不斷地挑釁中國,視中國為敵,若欲中國作戰必將敗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