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2年5月,國民黨軍向鄂豫皖、湘鄂西兩個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1932年10月對這兩個蘇區“圍剿”結束之後,立即調動部隊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12月下旬,敵人陸續調集30多個師的兵力,採取“分進合擊”的方針,分左、中、右三路向中央蘇區進攻。
1933年初,成立了以博古、張聞天為常委的新的中共中央局,原來的蘇區中央局成員也參加工作,並推選博古任書記。在敵人大規模“圍剿”即將到來的嚴重形勢下,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命令紅軍第一方面軍進攻敵人重兵設防的南豐城,以便破壞敵人的“圍剿”。
“圍剿”之初,敵人主力由西北向東南,齊頭並進。紅軍西渡撫河,主動進攻南豐,經10余天的激戰,沒攻下南豐。敵中路軍總指揮陳誠獲悉我軍圍攻南豐的情報以後,令南豐守軍第8師據城固守,同時急令所屬各縱隊迅速增援,企圖合圍紅軍於南豐城下。這這種形勢下,在前方擔任指揮的周恩來、朱德,毅然命令紅一方面軍採取退卻步驟,撤圍南豐。主力秘密撤到廣昌以下的東韶、洛口、吳村地區,待機殲敵。
敵人為了救援南豐,敵第52師、第59師經永豐、樂安向宜黃南部前進。紅軍主力則秘密北進,隱蔽於黃陂以西地區。敵人由於被我軍迷惑,加之高山大霧和群眾封鎖訊息,始終未能察覺紅軍主力所在。2月27日打響了黃陂之戰。
黃陂之戰是中央蘇區反“圍剿”中一次規模最大的大兵團伏擊殲滅戰。參加作戰的有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和第21、22軍。那幾天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夜間行軍,更是困難,部隊隱蔽地向預定的作戰地點運動。2月27日,紅軍突然發起攻擊。紅7師向蛟湖敵第2師154旅進攻。我紅9師向大龍坪敵第52師師部及直屬隊進攻,紅10師、紅8師各一個團對登仙橋敵後衛第309團進攻。紅10師、紅11師主力協同我紅9師、紅7師作戰,紅21軍進攻登仙橋,切斷敵人的退路。
敵人倉皇應戰,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經過3個小時激戰,敵第52師師部及直屬隊,敵309團及154旅一部被殲滅,俘敵師長李明。同日,紅三軍團向橋頭敵第52師155旅發起攻擊,給敵人以重創。敵第59師向霍源、黃陂前進,遭到紅三軍團的嚴重打擊,該師除兩個團逃脫外,其餘均被消滅。黃陂戰鬥共殲敵近兩個師,俘敵10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