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Everyone,你們的 Apple 全家桶純愛創作者——Geek研究僧,憋了快一個月的稿子終於上線了,最近我也是升級了一波 MacBook Pro 2021,本來想給大家先來個《MacBook Pro 2021 的跳坑指南》。
結果發現工程量太大,想跟大家嘮嘮的內容太多,M1 Max、MiniLED、影音體驗、遊戲效能基本上每一項都能寫一個長篇,連我這樣的長文專業戶都感覺把握不住,所以後面我會陸陸續續給大家展示一下。這一回合,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些好看實用的免費 APP 以及數碼配件,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參考和借鑑。
【良心配件推薦】:數碼配件方面,主要圍繞此次 MacBook Pro 2021 在資料埠、充電功率以及尺寸體積變化做出的針對性推薦。
❶「供電方案(¥1598)」: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 + 閃極四口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Pro
❷「移動儲存(¥3499)」: 雷孜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
❸「外接擴充套件(¥2499)」: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
❹「揹包收納(¥669)」:湯姆拓客(tomtoc H61) 電腦雙肩包
一、充電套裝(¥1598):SHARGE 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 +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首先推薦的是充電裝置,因為 MacBook Pro 2021 的峰值功耗達到了 140W,如果還用 65W 的功率基本上就是邊充邊掉電。至少 100W 才能夠保障日常使用的穩定充電,但依舊不能進行 CPU + GPU 雙烤,否則同樣撐不起這個電耗子。
我所搭配的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套裝,簡直就是 MacBook Pro 2021 系列的絕配產品。套裝包含了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閃極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Pro 以及 USB-C to C E-Marker 5A 資料線纜,我們挨個展示下。
❶ 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
「型號」:閃極 100W 全透明超級移動電源
「額定容量」: 25600mAh(93.5Wh)
「三圍尺寸」:151mm(長)×59mm(寬)×46mm(厚)
「重量」:579g
「輸入 / USB-C1」:5V/3A、9V/3A、12V/3A 、15V/3A 、20V/5A,最高 100W
「輸入 / DC」:5-24V 3A
「輸出檔位 / USB-C1」:5V/3A、9V/3A、12V/3A 、15V/3A 、20V/5A、3.3-21V/5A,最高 100W
「輸出檔位 / USB-C2」:5V/3A、9V/3A、12V/2.5A 、15V/2A 、3.3-11V/3A、3.3-16V/2A,最高 30W
「輸出檔位 / USB-A」:5V/3A、9V/2A、12V/1.5A,最高 18W
「價格」:¥1299
相信很多朋友是被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的【外觀設計】 Cue 到了,我最早是在任天堂的 GamBoy 掌機上看到過這種透明設計,後來第二次重回巔峰應當是小米 8 透明探索版,此後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開始推出類似的風格。透明設計顏值如此之高,為啥大部分廠商都不會考慮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
對於移動電源而言,透明化也就意味著外殼材質必須要通透且耐磨。同時露出的 PCB 板上的電路結構需佈局美觀,露出的元器件型號也不能寒磣了,電池,晶片、螢幕的成本都會增加,比如這顆黃色的 MOS 管據說就選了三個月。最後需要在無塵車間進行組裝,避免灰塵的掉入,導致它們的良品率要比非透明結構低得多。所以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到這個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為啥定價破千了吧。
這款移動電源為一個可樂罐造型(長方柱狀體),要比星巴克的大杯小上一圈。移動電源側面中框為全透明的防火 PC 外殼(V0級防火等級),柱面是兩塊鋁合金兜底。比較具有技術細節的地方在於,這塊移動電源把外殼上的合模線給消掉了,以此帶來了側面中框夾角處依舊擁有著圓潤的過渡,所以握持感也非常的出色,不會有硌手的情況。
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的【結構佈局】是上下分佈,上層是 PCB 板,下層是 8 節三星 INR18650-32E 進口動力電池(單芯價格 40+ 元)組成的高密度電池組,具有高功率充放電特性,且迴圈次數更高,使用壽命更長。單節電池容量 3200mAh,合計 25600mAh,總能量為 93.5Wh,小於民航隨身登機移動電源 100Wh 的額定能量閾值,而且外殼上也有明顯的容量標記和航空安全標識,便於機場安檢人員快速查驗。
從容量上來說,如果是 70Wh 的 14 吋款應該就能夠完整充電一輪了。換做我的 MacBook Pro 2021 16 吋(100Wh)大概能充電到 70-80%,約等於額外增加 5-7 個小時的滿負載續航。低負載狀態,10 個小時也不在話下,完全可以算得上帶著第二臺筆記本出門了。
透過上層透明的機甲設計,讓你可以清晰的看清 PCB 版上的內部精密元器,賽博朋克範直接拉滿。在【人機互動】方面,移動電源還加入了一個 IPS 高解析度 LED 彩幕,搭配內建的 Atmel 庫侖計,可以顯示裝置輸入輸出的電壓、電流功耗、電池溫度等工作狀態資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螢幕右側還有個黃色的按鍵,進入選單介面後,可以設定 DC 埠的輸出電壓、顯示電池的電壓/容量/健康度、溫度單位攝氏/華氏、重置計時器、息屏時間/屏顯方向、關機以及退出等功能。
在介面方面,閃極 100W 超級移動電源搭載了 2C / 1A / 1DC 的方案,DC 和 USB-C1 為主供電口和反向充電口、USB-C2 和 USB-A 為副供電口。這個 DC 口就很靈性了,它擁有 3-25V 可調電壓,覆蓋諸如遊戲本、攝影燈一類的裝置。在移動電源的底部則標註了產品的單口輸出功率和多口同時輸出的功耗分配方案。
在快充協議方面,透過電流電壓表檢測快充協議可以看到,USB-C1 功耗最高,USB-C2 快充協議最廣,大家可以按需選擇。
USB-C1 快充協議點亮了:PD2.0、PD3.0、PPS、QC4、BC1.2,最關鍵的是支援 USB PD3.0 105W。而 USB-C2 在此技術上,還額外點亮了 QC 3.0、QC4+、蘋果 2.4、三星 AFC、華為 FCP/SCP,最大功耗為 USB PD3.0 32W。
「公有協議」:PD2.0、PD3.0、PPS(2A/3A/5A)、QC3.0、QC4+
「私有協議」:蘋果 2.4、BC1.2、三星 AFC、華為 FCP、華為 SCP
從 PD 檔位的誘騙結果來看,檢測到 USB-C1 共有 5 個固定電壓檔:5V/3A、9V/3A、12V/3A、15V/3A、20V/5A 以及 1 個 PPS 檔位:3.0-21V/5A,USB-2 則是 4 個固定電壓檔:5V/3A、9V/3A、12V/2.5A、15V/2A 及 2 個 PPS 檔位:3.3-11V/3A、3.3-16V/2A,PPS 快充方案的好處在於整合了目前高壓低電流、低壓大電流兩種方案,相比於固定檔位充電方案更具靈活性,目前小米家的手機就主要使用 PPS 的快充協議。
「USB-C1」:5V/3A、9V/3A、12V/3A、15V/3A、20V/5A、3.0-21V/5A
「USB-C2」:5V/3A、9V/3A、12V/2.5A、15V/2A 、3.3-11V/3A、3.3-16V/2A
實際體驗如何呢?首先來看看 MacBook Pro 2021,可以看到接入移動電源的 USB-C1 口之後,達到了 20.35V × 4.76A = 96.87W 的功率,這也是該移動電源所能達到的峰值功耗了。
如果我的 iPad Pro 2021 或者 iPhone 13 Pro Max 同時需要充電,我就可以把它接入 USB-C2,此時,C1 口的供電功率會被限制在 65W,但也為另一個 C2 口提供了 30W 的功率。
此外,這個移動電源支援 100W PD 反向快充,實測達到了 19.806V × 4.5922A = 90.953W 的功率,10 分鐘就可以充入 4000mAh,90 分鐘就能餵飽 25600mAh。幾年前 2W-3WmAh 的移動電源反向充電起碼都是 5 個小時起步,頓感時代進步。
最後因為多口使用時的功耗分配方案有強弱,所以給大家提供一些【使用建議】:
1.如果需要給筆記本大功率充電時就選擇單口 USB-C1(100W Max) 或者單口 DC(75.6W Max) ;
2.如果還要加上 iPad 或者 iPhone 就用 USB-C2(30W Max) ,此時 C1 最大功率為 65W;
3.需要使用 USB-A(18W Max) 時,儘量單口或者搭配 C1 / DC,但不要和 C2 同時使用,因為 C2 和 A 口共享 5V/5A;
4.三口模式下,USB-C1 和 DC 只能二選一,峰值都是 65W,非常適合留給筆記本,C2 + A 口共享 5V/5A。
❷ 閃極四口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Pro
閃極 100W 全透明超級移動電源解決的是戶外供電問題,那麼閃極四口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Pro 就是面向室內的大功率供電方案。
「三圍尺寸」:77mm(長)×59mm(寬)×29mm(厚)
「重量」:220g
「輸入 / input」:100-240V 2.5A 50/60Hz
「輸出檔位 / USB-C1/C2」:5V/3A、9V/3A、12V/3A 、15V/3A 、20V/5A,最高 100W
「輸出檔位 / USB-C3」:5V/3A、9V/2.22A、12V/1.5A,最高 20W
「輸出檔位 / USB-A」:4.5V/5A、5V/4.5A、9V/2A、12V/1.5A,最高 22.5W
「價格」:¥399
因為是套裝產品,所以閃極四口 100W 氮化鎵充電器 Pro 的價格大概在 299 元,要比單買便宜 100 元,同時還額外送了一根 USB-C to C 的 E-Maker 5A 線纜。
這款 100W 的充電器應該算是我用過的大功率充電器裡面體積非常小巧的存在,你說它 65W 的我都信。對比一下 MacBook Pro 的 140W 充電器,你就能頓感它的體積優勢了。
在介面方面,充電器擁有三個 USB-C 和一個 USB-A,其中 USB-C1 和 C2 均支援 100W 的盲插,USB-C3 的功率最高 25W,USB-A 則是給 A 口充電裝置預留,比如我的 Apple Watch,功率最高 22.5W。
充電器採用了可摺疊插腳設計,能夠進一步縮減攜帶尺寸,同時也可以避免金屬插腳刮傷包內其他物品。充電器的底部還印有產品的資訊和多口功率分配等重要資訊。
透過電流電壓表檢測快充協議可以看到,USB-C2 功耗最高且快充協議最廣。可以看到 USB-A 快充協議點亮了 QC 3.0、蘋果 2.4、BC1.2、三星 AFC、華為 FCP/SCP,USB-C1 和 C2 在此技術上加入了 PD2.0、PD3.0 的公有協議,USB-C2 更上一層樓還額外點亮了 QC4+ 和 PPS,最大功耗為 USB PD3.0 105W。
「公有協議」:PD2.0、PD3.0、PPS(5A)、QC3.0、QC4+
「私有協議」:蘋果 2.4、BC1.2、三星 AFC、華為 FCP、華為 SCP
從 PD 檔位的誘騙結果來看,檢測到 USB-C3 共有 3 個固定電壓檔:5V/3A、9V/2.22A、12V/1.5A,USB-C1 則有 5 個固定電壓檔:5V/3A、9V/3A、12V/3A、15V/3A、20V/5A,USB-C2 在 C1 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 PPS 檔位:3.3-21V/5A。
「USB-C1」:5V/3A、9V/3A、12V/3A、15V/3A、20V/5A
「USB-C2」:5V/3A、9V/3A、12V/3A、15V/3A、20V/5A、3.3-21V/5A
「USB-C3」:5V/3A、9V/2.22A、12V/1.5A
最後,閃極在包裝中附贈了 USB-C to C 資料線,這也是閃極唯一的黃色資料線,並且還是不單賣的,辨識度相當的高。線纜的尾部進行了加固,同時還有 SHARGE 的標誌。在效能方面,這根資料線配備了 E-Marker 晶片,最大傳輸電流為 5A,因此是符合 100W(20V/5A)的供電標準。
在「單口模式」的實際表現方面,因為 C1 和 C2 口都支援盲插 100W,所以我們隨意挑選一個,透過 USB-C to C 線纜接入 MacBook Pro 2021 的雷靂 4 埠之後,達到了 19.794V × 4.717A = 93.37W 的充電功率。
在「雙口模式」下,USB-C1 和 C2 的效能表現就存在一些差距,C1+C2 時 C1 能夠達到 60W,C2 則分到 30W;如果是 C2 + C3/A 模式下 C2 能夠分到 45W,適合一臺 MacBook Air 或者 13 吋 Pro 款使用,剩下的 C3 或者 A 可以留給手機使用。不建議大家使用 C3 + A,因為此時它們共享 20W,顯示功率偏低。
最後是「三口模式」和「四口模式」,只要 C1 和 C2 參與了,那麼分別拿到 45W+30W,依舊不建議 C3 + A 同時使用(共享20W),除非你是 C1 + C3 + A,此時 C1 分得 60W,至少可以保障一臺筆記本的供電。以上就是想要給大家分享的閃極 100W 充電套裝,可以較好的解決我 MacBook Pro 2021 居家辦公和戶外創作的生產力所需。
二、外接儲存(¥3499):雷孜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
接下來給大家聊聊外接儲存,我記得上一次給大家推薦過一款 LaCie(雷孜) 家的雷電 3 固態硬碟——LaCie Rugged SSD Pro。但它的價格比較豪放,1TB 就要 3699 元,2TB 的價格差不多都可以買個 MacBook Air 了,不少朋友直呼消費不起,這波就給大家安利另一款稍微親民一些的——雷孜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價格只要前者的一半。
「容量」:2TB
「三圍尺寸」:80mm(長)×50mm(寬)×10.6mm(厚)
「重量」:45g
「讀取速率」:1050MB/s
「寫入速率」:1000MB/s
「價格」:¥3499
移動固態硬碟的優勢想必大家都能夠耳熟於心了,一方面是體積非常小巧,另一方面則是讀寫速率驚人。LaCie移動固態硬碟的優勢更多的是體現在體積上,它相比於 LaCie Rugged SSD Pro,體積縮小 61%,而且重量只有 45g,比 AirPods Pro 還要輕,簡直就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出色的體積控制自然得益於材質和工藝,LaCie 移動固態硬碟在造型上使用了鋁合金斜面切割工藝,表面為磨砂紋理,觸感算不上細膩,但具有較好的防滑性,同時也不容易刮傷,因此它非常側重裝置防護性。同時鋁合金材質也賦予了它更強的散熱效能。
除了防刮耐磨導熱快之外,這款微型移動固態硬碟也延續了 LaCie 家族的經典特質——安全防摔,按照官方的說法,它擁有 2 米抗跌落能力,這樣即使是在條件嚴苛的戶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資料安全。我在網上就認識不少需要到野外取景的攝影師,對於他們而言,裝置的安全性和耐用性甚至高於讀寫效能。不過還是建議大家不要拿這塊硬碟來摔,畢竟鋁合金還是容易形變,實在要折騰可以考慮 LaCie 家的三防款。
在硬碟埠方面,LaCie 移動固態硬碟使用的是 USB 3.2 Gen 2 Type-C,可以插在 USB 4、雷電 3 和雷電 4 等埠上使用,資料頻寬為 10Gbps,折算下來為 1250MB/s,符合官方宣傳的峰值讀取速率為 1050MB/s、峰值寫入速率為 1000MB/s。
實際表現如何呢?我搭配 MacBook Pro 2021 進行了測試,透過 Disk Speed Test 測試可以看到讀取速率為 896.3MB/s,寫入速率為 815.5MB/s,雖然也比不上雷電 3,但在 PCIe 3.0 移動固態硬碟競品裡算是中上水平了。
我也測試了下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在 Windows 系統下的表現,搭配的是聯想拯救者 R7000P,它的埠為 USB 3.2 Gen2(Type-C), 正好跟這塊固態硬碟保持了一致,讀寫效能表現略好於 macOS 系統,讀取速率能夠達到 910MB/s,寫入速率能夠達到 820MB/s。
得益於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具有較好的相容性,無論是 Windows 還是 MacBook 都能夠完美適配,不過我日常還是以 Mac 為主,所以我會考慮把它當做 Mac 的資料倉庫和工作流載體。
例如,我在拍攝完成之後,將 SONY A7R4 的照片或者影片 RAW 素材放在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其中,直接透過 MacBook 上的 Lightroom 和 Premiere 進行圖片的精細處理和影片的後期剪輯工作,再也不用擔心筆記本內建硬碟空間容量吃緊的問題了,畢竟 A7R4 一張 RAW 原圖就要 120MB,一分鐘 4K/30P 素材 100Mbps 的位元速率,然而內建硬碟價格不菲,外接行動硬碟自然是不二選擇。
此外,LaCie 移動固態硬碟也是我的 TimeMachine 備份工具,設定好選項後插上 MacBook 就隨時自動備份。當然對於一些重要且即時性的資料夾內容,我首先會透過群暉的 Synology Drive Client 進行雲端備份,然後同時透過 LaCie 硬碟自帶的 Toolkit 備份功能對特定資料夾新增資料同步,這就等於雲端熱備份 + 本地冷備份,最大限度的保障資料安全,強烈安利給大家。
「雲端備份」:Synology Drive Client 雲端同步備份 Synology Drive 資料夾、OneDrive 同步備份 OneDrive 資料夾
「本地備份」:雷孜 LaCie 移動固態硬碟 Toolkit 本地同步備份 Synology Drive 資料夾和 OneDrive 資料夾
三、拓展塢(¥2499):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拓展塢產品了,早年的 MacBook 只有 2-4 個雷電 3 埠可用。想要外接顯示器,勢必要用上 USB-C to C / DP / HDMI 線纜轉接顯示器;外接 SD 卡則需要讀卡器、外接有線鍵鼠麥克風、行動硬碟一類的外設,USB-A 也是少不了的,拓展塢自然成為了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
但是今年全新發布的 MacBook Pro 2021,既加入了 SD 插槽還擁有 HDMI 2.0 埠,這下唯一的問題就是 USB-A 了,不過目前市面上最新款的鍵鼠、行動硬碟已經開始逐步適配 USB-C 的埠,諸如前文介紹的雷孜 LaCie 微型移動固態硬碟。所以對於第三方拓展塢配件廠家來說,今年無疑是 Tough Years(難熬的歲月),估計都要哭了。
那為啥我還在文中放上一個連 DP 和 HDMI 影片輸出埠都沒有的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擴充套件塢:因為整個雷電裝置的接駁生態已然發生了質的改變,請你接著往下看。
「輸入介面」:Thunderbolt 4、DC 供電介面
「輸出介面」:Thunderbolt 4 × 3、USB 3.2 Gen 2 Type-A × 3、RJ45 千兆網線埠、3.5mm 耳麥一體介面、UHS-Ⅱ SD 4.0 讀卡器
「拓展塢供電/反向充電」:135W DC / 90W PD
「三圍尺寸」:190mm(長)×74.5mm(寬)×27mm(厚)
「線纜長度」:0.8 米
「重量」:338g
「價格」:¥2499
首先我們來聊聊這款拓展塢的外觀設計,雷蛇作為著名的外設大廠,平時大家接觸的比較多的也是鍵鼠耳機一類的產品,但其實雷蛇在拓展塢領域也是具有一定話語權的,最經典的便是雷蛇家的「外接顯示卡拓展塢」。特別是這個水銀版的配色非常的驚豔,外觀和 MacBook Pro 太搭了。雷蛇的雷電 4 拓展塢也有兩種款型,一種是深色系的 RGB 幻彩版,另一種就是我更喜歡的水銀版。
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採用了和 MacBook 一樣的 Unibody 設計理念,將一整塊鋁合金透過 CNC + 陽極處理工藝加工而成,形成了高度一體化的視覺觀感。
得益於高精度的加工,這款拓展塢的觸感非常的細膩,同時中框的夾角過渡也是非常圓潤,不會擔心割手或者磕碰。在拓展塢的頂部還有蝕刻而成的雷蛇 Logo。
最後在【I / O 埠】上,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正面擁有 1 個 Thunderbolt 4 埠(用於連線電腦)、1 個 3.5mm 耳麥一體介面以及 UHS-Ⅱ SD 4.0 讀卡器。
背面則是 3 個 Thunderbolt 4 埠、3 個 USB 3.2 Gen 2 Type-A 埠、RJ45 千兆網路埠以及 DC 供電介面,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你咋連個 HDMI 和 DP 埠都沒有啊,後面我會告訴你答案。
接下來就到了功能環節了,首先需要跟大家分析下雷電 4 與雷電 3 的差異,簡而言之就是傳輸頻寬不變,資料頻寬增加,外接顯示器增加,同時相容性更強、穩定性更佳。
1.雷電 4 和雷電 3 都是 40Gbps 的傳輸頻寬,但有所區別的是雷電 3 的 PCIe 資料頻寬只能分到 16-22Gbps,而雷電 4 的 PCIe 資料頻寬可以達到 32-40Gbps,所以外接移動固態硬碟時讀寫速率更快,外接外接顯示卡擴充套件塢時,效能損失會更小;
2.雷電 3 僅支援同時外接一臺 4K/5K/6K/8K 單屏顯示器,而雷電 4 能夠支援雙屏 4K 和單屏 8K 顯示器;
3.雷電 4 支援具有 4 個 Thunderbolt 埠的外設,雷電 3 支援具有 2 個 Thunderbolt 埠的外設;
4.雷電 4 可以透過觸控鍵盤或者滑鼠將計算機從睡眠中喚醒,部分雷電 3 裝置也可以;
5.雷電 4 線纜長度可以達到 2 米(未來擁有 5-50 米光纖方案),同時保持 40Gbps 頻寬,而雷電 3 只能在 0.7 米及以下保持滿速;
6.雷電 4 強制要求一個電腦 USB-C 埠用於供電,雷電 3 無此要求;
7.雷電 4 需要基於英特爾 VT-d 的 DMA(Direct Memory Access)保護,以阻止物理 DMA 攻擊,雷電 3 無此要求;
8.雷電 4 可以與 USB-4 規範完全相容,可以理解為 USB-4 = USB 3.2 Gen 2 × 2 + 雷電 3
正式因為雷電 4 與雷電 3 在影片及擴充套件功能上的差異,導致擴充套件塢的形態上也出現了區別,雷電 3 的擴充套件塢往往是雷電 3 埠一進一出,外帶單個 DP 或者 HDMI。此時如果還需要接駁多種裝置時,只能依靠「菊花鏈」,即橋接裝置均需具備雷電 3 上行埠和下行,以此實現單向串連。
到了雷電 4 時代,拓展塢進一步分化成了「影片向」和「資料向」兩種方案,因為 MacBook Pro 2021 已經自帶了 HDMI 2.0 埠,所以對我而言,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吸引力更大一些。
第一種是在原有拓展塢的基礎上,強化「影片向」,加入了雙 HDMI 或者雙 DP,甚至還有雙 DP + HDMI 的方案,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直連雙屏 4K / 60Hz 顯示器,對於傳統顯示器比較友好,但雷電 4 埠依舊是一進一出。
第二種方案則轉為「資料向」,去掉影片埠,改成一進三出的雷電 4 埠,這樣的好處在於將 MacBook 原有的 3 個雷電 4 拓展為 5 個,如果是多雷電裝置接駁就非常方便了。我個人覺得此方案要比影片向拓展塢的更加靈活,畢竟即使需要外接顯示器,可以透過 C to HDMI / DP 進行轉接。如果是雙 DP 或者雙 HDMI 就沒辦法接駁別的雷電裝置了。
一進三出的雷電 4 拓展塢意義重大,雷電裝置的菊花連結駁實現了從「串聯到並聯」的重大升級,在雷電 3 的時代,如果想要玩菊花鏈,那麼中間的橋接裝置必須要同時具備上行 + 下行的雷電 3 埠,但市面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款顯示器和雷電 3 拓展塢才具備這樣的規格,雙雷電 3 的顯示器價格普遍破萬,而拓展塢 + 拓展塢又沒有太大意義,所以實用意義不大。
而且在串聯狀態下你想要動除末尾的任何一環裝置都會影響到其他雷電裝置,比如在上圖中我要是想換下第一臺顯示器,那麼第二臺乃至後面的雷電 3 移動固態硬碟的使用都會受影響。到了雷電 4 時代,只要有上行雷電 3 或者雷電 4 埠,就都可以並聯起來。而在並聯狀態下,每個埠都是獨立分支,不會相互影響,所以可以更加靈活地接入或者斷開雷電裝置。
所以我的【使用思路】就很清晰了,將 MacBook Pro 2021 連線到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上,然後在尾部的雷電 4 下行埠分別接入 2 臺顯示器,顯示器一臺使用 USB-C to C 連線,另一臺使用 USB-C to HDMI 連線。同時我還會將 LaCie 家的移動固態硬碟透過 USB C to C 連線到擴充套件塢上,讓三個雷電 4 輸出埠物盡其用。
而且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連線電腦的雷電 4 埠,支援 90W PD 協議的反向充電,可以看到接入 MacBook Pro 2021 後,達到了 19.801V × 4.5096A = 89.295W 的功率。雖然距離 140W 的峰值充電功耗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在這個 90W 反向充電功率下已經可以保障穩定充電狀態。如果還是傳統的 65W,那 MacBook Pro 2021 勢必會邊用邊掉電,影響長時間的轉接體驗。
今年 MacBook Pro 2021 加入了 SD 卡槽,利好了一波攝影師,但很多 Windows 筆記本卻砍掉了它或者換成了 TF 卡槽,不得讓人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過好在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還擁有前置 UHS-Ⅱ SD 4.0 讀卡器,理論傳輸速率可以達到 312MB/s,雖然這也取決於你的 SD 卡速率,不過肯定是要比透過 USB-C to C 直連我的 SONY A7R4 快上不少。
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唯一比較遺憾的就是它的電腦端介面在正面,可能是源於尾部已經使用了 3 個雷電 4 輸出埠,所以只能把輸入埠放在前部。前置走線在連線性方面不如背部走線那麼美觀,當然這又不是雷蛇一家的問題,幾乎目前所有的雷電 4 拓展塢方案都採用了正面接駁的方案,只能期待在後續的產品迭代中不斷優化了。
最後,對於普遍只有一個雷電 4 埠的 Intel 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 Windows 筆記本,雷電 4 拓展塢的意義顯然更加重大。不過 Windows 使用者是否願意花費 2000-3000 元再買個拓展塢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我相信多金的 MacBook 使用者應該會更願意買單,畢竟我們已經在雷電裝置上投入了大量的沉沒成本,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總體來說,雷蛇(Razer)雷電 4 拓展塢水銀版算是一款讓人眼前一亮的拓展塢,一開始我也是不理解為什麼它沒有加入兩個專用影片埠,直到我發現了它採用了雷電 4 埠一進三出這套極具價值的方案,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雷電裝置並聯。雷電裝置橋接時再也不用上行下行埠兼備、牽一髮而動全身了,對於我這種多雷電裝置使用者簡直就是福音了。
四、電腦雙肩包(¥669):湯姆拓客 tomtoc H61
最後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新揹包,因為 MacBook Pro 2021 變大變厚,所以原有的揹包尺寸也不太合適了,所以更換的是 tomtoc 家的 H61 雙肩包。
「型號」:tomtoc H61 電腦雙肩包
「三圍尺寸」:465mm(高)×300mm(寬)×190mm(厚)
「自重」:986g
「容量」:26L
「主倉」:21L
「電腦倉尺寸」:385mm(長)×263mm(寬)×27mm(厚)
「價格」:¥669
這款雙肩包的造型就比較傳統了,顏色是非常經典的暗夜色,同時這款也有一個少數派的定製版——H61 π,我上手的則是普通版,區別主要在於內襯、拉鍊的配色,正面的 Logo。
在外層面料上,tomtoc H61 使用的是可提拉(CORDURA)彈道尼龍 840 面料,在強度上高於普通面料數倍,同時包身的彈道尼龍材料還加入了“耐水壓”的防水工藝。
在容易滲水的拉鍊處也使用了 YKK 防水拉鍊,這種防水能力主打的就是全天候的通勤場景。
在空間構造方面,tomtoc H61 電腦雙肩包一共有四個倉位設計:外部快取倉、配件倉、主倉以及電腦倉,具體的功能分佈如下。
【外部快取倉】:適合放一些手機、卡包、移動電源、鑰匙 icon 等易於拿取的物品
【配件倉】:適合儲存充電器、資料線、小筆記本、文具、耳機一類的小物品
【主倉】:21L 的大容量適合放入一些內衣外套,大概可以滿足 3 天差旅需求
【獨立電腦倉】:內含護圍 + 減震吊空設計以減震防撞,可以放入 15.6-16 吋膝上型電腦、iPad Pro 12.9 吋
【隱藏式口袋】:兩側各一,適合放入水瓶一類的即取性物品
其他細節方面,tomtoc H61 電腦雙肩包使用了人體工學肩帶,受力比較均勻,長時間揹負也不會造成較強的負重感,同時背累了也可以換手提,頂部的高耐度提手掛在牆上也不用擔心出現斷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揹包背面還用上了透氣高彈材質的背板來保持背部乾爽,長時間的揹負也不會導致背部過熱出汗。在揹包肩帶和背板之間,有一根隱藏式的行李箱綁帶,可以橫向固定在行李箱的拉桿處,在機場高鐵站移動時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減負作用。
總之,我對於 tomtoc H61 電腦雙肩包還是比較滿意,一方面是因為它比較契合 MacBook Pro 2021 的尺寸,另一方面就是功能分倉比較齊全,可以裝入很多的東西。當然我覺得它在顏色搭配上比較低調,可以考慮加入一些時尚性的要素,契合年輕人的偏好。
大家對於本文推薦的軟體或者配件有什麼疑問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 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