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未
[按]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田野教學是北京大學考古育人體系的核心環節。自1957年在河北邯鄲開始田野考古實習起,北大的“田野考古實習”課程已走過六十多年的歷程,建立的“北大模式”影響深遠。《田野考古實習》課程先後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授課教師入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將解決考古學術問題的重要遺址作為實習基地,培養學生將動手動腦與學科最前沿的工作緊密結合,將學習內容與重大科研相結合。
自1990年開始評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參加或主持的獲評專案高達34項。2021年10月18日,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上,公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其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參加或主持的專案有15項。
在田野中尋求真知,守正創新,務實致遠。目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積極推動校地合作,正在重點建設山東臨淄、陝西周原、寧夏鹽池三個標準化的實習基地。根據新時期考古學科發展的情況,大力推動考古實習基地的標準化、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和國際化,即“基地+”的發展模式,同時進一步完善田野考古實習課程的教學體系,積極探索、推動高校田野教學實踐的5G+和VR技術的新運用,在新時代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貢獻北大力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沈睿文)
白沙宋墓位於河南許昌白沙鎮。白沙鎮三面環山,控扼潁水東進平原谷口,正當洛陽、登封與禹州、許昌之間交通要道。新中國成立以後,為根治淮河水患,開始了位於其支流潁水上游的白沙水庫修建工程。1951-1952年,河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央文化部文物管理局三支工作隊赴白沙配合基建工程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
白沙鎮東北近處小山之西北麓、潁水之陽是為潁東墓區,屬禹州、登封交界地帶。在此發現了三座宋墓,由中央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工作隊負責發掘。工作隊由裴文中任隊長、謝元璐負責隊務,參加發掘的有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宿白、劉慧達,前中南文化部鄭海沅、北京歷史博物館趙俊峰,臨摹壁畫和拍攝彩照的有中央美術學院葉淺予、董希文、劉臨滄、林崗、楊之光,北京歷史博物館潘絜茲,人民畫報社彭華士,測繪墓葬的有古代建築修整所餘鳴謙、清華大學建築系莫宗江,薈聚業界精英。
圖1 宿白去白沙發掘宋墓前
這三座宋墓均為仿木結構磚雕壁畫墓。一號墓雙室,前室扁方形、後室六邊形,兩室之間連以過道,甬道之外設有門樓。門樓柱頭與補間均為磚砌單抄單下昂五鋪作斗拱,墓內轉角與補間多為磚砌單下昂四鋪作斗拱。前室與過道合成丁字寶蓋式盝頂,後室為寶蓋式截頭六瓣攢尖頂。仿木結構皆施加彩畫,紋飾、題材及施畫位置多與《營造法式》所記五彩遍裝相近,但主色簡化為赭、青、白三色,即同書所記解綠結華裝。墓內遍施壁畫,表現家居生活。甬道兩壁繪司閽人及貢納財物、致送酒物者。前室模擬廳堂:南壁繪手持骨朵侍衛;西壁繪墓主夫婦對坐宴飲、東壁繪散樂表演,兩者合觀構成“開芳宴”題材;北壁繪兵器。過道兩壁於磚雕破子欞窗下繪糧袋、酒瓶等。後室象徵內闈:西南壁繪女主人對鏡梳妝;東南壁繪男子向女主人貢納財物;西北、東北兩壁於磚雕破子欞窗下繪剪刀、熨斗、燈檠等物;北壁磚雕婦人啟門題材。二號、三號墓均為單室,平面六邊形,仿木結構形制、建築彩畫樣式、壁畫裝飾題材與一號墓相似但較之簡略。
圖2 白沙一號墓外部寫生
根據一號墓過道題記“元符二年趙大翁”及墓中所出買地券“大宋元符二年九月十□日趙”字樣,可知該墓建造及下葬年代為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由此出發,宿白在其所編寫的考古報告《白沙宋墓》一書中對三墓的年代、三墓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
墓葬年代的排比從仿木建築構造、裝飾紋樣及隨葬品等專案著手,涉及令拱與泥道栱長度之比,替木與橑簷方及素方之關係,門簪、替木的形制,傢俱砌造的形式,彩畫箍頭的式樣,拱眼花卉的技法,壁畫婦女的髮飾等方面,再結合鐵錢使用、京西動盪時間節點的考慮,推斷二號墓晚於一號墓,而三號墓又略晚於二號墓,其年代下限不超過宣和六年(1124)。
圖3 白沙一號墓墓主對坐圖
白沙三墓距離相近,井然有序,自成一組,是北宋晚期形成的趙氏家族墓地。宿白透過研讀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北宋官修、金代重刻的《地理新書》,發現一號墓位置最南,二號墓在其西北稍遠,三號墓在其東北稍近的特殊佈局形式恰與書中所記趙氏角姓昭穆貫魚葬法極為相似,由此從考古學角度首次確認了宋元時期五音墓地的例項。
白沙宋墓這組北宋晚期仿木結構磚雕壁畫墓的發掘和研究開闢了宋元考古的新紀元。其墓葬形制、仿木結構、建築彩畫、磚雕壁畫、墓地佈局等方面所展現出來的豐富歷史資訊都是空前的發現。由此出發,關於仿木結構磚室墓形制的排比、墓主對坐圖和婦人啟門圖涵義的解讀、五音昭穆貫魚葬佈局的辨析都成為宋元考古領域半個多世紀以來反覆研討的重要議題,並引發了建築史、美術史等相關學科的諸多討論。
圖4 白沙一號墓婦人啟門圖
宿白編寫的《白沙宋墓》既是中國歷史考古學田野報告的經典之作,也是宋元考古研究的開山之作,自1957年出版以來,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學術影響。宿白以其所受歷史學訓練為基礎,加之版本目錄、建築史、美術史等領域素養的積澱,繼承並發展以梁思成、劉敦楨為代表的中國營造學社此前在古代建築調查和研究中所開創的學術傳統,將實物、影象、文獻資料相結合,對白沙宋墓所反映的物質文化面貌和中古社會變遷作出了精闢的闡述。
白沙宋墓是“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中北大考古人參與工作時間最早的一項。1922年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成立並設立考古學研究室,1946年北京大學返京復原後在文科研究所設立了古器物整理室。1950年中央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先後組織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個規模較大的文物考古工作團體——雁北文物勘查團、東北考古發掘團,古器物整理室閻文儒、宿白都參與其中。宿白所主持白沙宋墓的發掘可以視為這些工作的延伸,也是195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成立以前北大人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工作。
責任編輯:黃曉峰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