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卡緬什基赫是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研究員,專門研究過烏拉爾中部地區旅俄華工與十月革命歷史。他告訴我,蘇俄國內戰爭時期,地處中烏拉爾地區的彼爾姆省是東方戰線最重要的戰場。那時,葉卡捷琳堡歸屬彼爾姆省,彼爾姆是首府城市。
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西伯利亞發動反革命叛亂後,在蘇俄北部登陸的英國干涉軍和東部的白軍、捷克軍團竭盡全力企圖在這一帶會師,以達到包圍莫斯科的戰略目的。為了粉碎白軍的計劃,紅軍在這裡展開了激烈反擊,這一帶的戰鬥膠著而殘酷。
什梅廖夫說,任輔臣是一位傳奇式的軍事指揮官,在蘇俄內戰時期的烏拉爾地區有很高知名度。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連發展成中國營、中國團,因戰功赫赫而被授予“紅鷹團”稱號。
任輔臣擔任團長的中國團組成人員,除阿拉帕耶夫斯克的礦工外,還包括來自彼爾姆、納傑什烏金斯克以及南烏拉爾地區的華工。這些南烏拉爾華工中國部隊,原隸屬蘇俄名將瓦西里·布留赫爾率領的紅軍部隊,他們轉戰一千多公里,穿越白軍佔領區,於1918年9月與東方戰線的紅軍部隊勝利會師。
中國團成立之後,首先投入的是保衛阿拉帕耶夫斯克礦區的戰鬥。他們在夜色掩護下攻打附近白軍盤踞的村鎮,一舉全殲白軍。隨後,中國團參加了奪取楚索沃依一座鐵路橋的戰鬥。楚索沃依地處葉卡捷林堡和彼爾姆之間,鐵路橋戰略意義重大,上級要求中國團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接到命令後,任輔臣率領八百勇士冒著槍林彈雨奮勇衝鋒,以傷亡六百多人的慘重代價,最終奪回鐵路橋。從此,中國團威名遠揚,讓白軍聞風喪膽。
中國紅鷹團(騎白馬者為團長任輔臣)
在蘇軍中央國家檔案館資料部排架編碼1334號(編目第2號,案卷第9號,第830頁背面),一張電報紙列印件記錄了東方面軍第三軍烏拉爾聯合步兵師(1918年11月11日,該師改稱第二十九步兵師)師長和軍事委員10月29日聯名發出的戰報:
……在上圖裡耶方向,中國營強渡阿克塔伊河,擊退左右兩翼防守的敵人並使其向上圖裡耶潰逃。過程中,白匪軍狼狽不堪、傷亡慘重。敵人在炮火掩護下死守阿克塔伊河橋,使進攻部隊受阻而無法擴大戰果。下午4點左右,退守里亞利車站的敵人開始反撲。為避免後路被切斷,中國營不得不退回阿克塔伊河右岸。此次戰鬥,我軍抓獲很多俘虜、繳獲大批裝備。
此次追尋“英雄團長”任輔臣足跡的重要一站,維涅爾和什梅廖夫特意推薦我前往阿拉帕耶夫斯克市火車站。火車站至今仍在使用,灰色木質平房、暗紅色屋頂,乾淨、整潔。車站牆外貼著的時刻表說明,停靠車輛已不多。
站臺上,什梅廖夫的一番話讓我猛然明白緣何鐵路橋、火車站屢屢成為交戰雙方爭奪之焦點。他說:“當年,火車是中國團出征的主要方式。他們就是從我們今天所到的這個小站搭乘火車,奔赴各地戰鬥。烏拉爾山區人煙稀少,密林叢生。一百多年前,鐵路已成為主要交通運輸手段。坐火車打仗,機動性強。”
沿鐵路線作戰的紅軍部隊
任輔臣率領中國團在楚索沃伊、上圖裡耶、葉卡捷林堡、塔吉爾、彼爾姆等許多地方同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和高爾察克白軍作戰,他們的頑強戰鬥力和獻身精神贏得了紅軍戰士和蘇俄人民的高度讚揚。
維涅爾說:“他們的對手——高爾察克白軍的報紙都稱其是戰場上遇到的最兇狠敵人,異常勇敢,不怕死,擅長肉搏戰。”
在一份蘇軍中央國家檔案館資料部檔案中,記載著1918年11月17日蘇俄紅軍第三軍二十九步兵師指揮部對中國“紅鷹團”的評價:
上圖裡耶前線的幾場戰鬥中,‘紅鷹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論該團身處何種險境,或是敵眾我寡身陷包圍圈,或是連續鏖戰數天,這些中國軍人總能憑著自己的頑強、鐵紀,以及團長對戰局的出色判斷和卓越指揮,硬撐過來。他們的指揮員(任輔臣)每次都能適時地調整戰術、扭轉局面,重奪戰場上的優勢。敵人曾偷襲下圖林斯克工廠,多次攻擊我師腹背,而這些企圖都被‘中國團’粉碎了……
當時,任輔臣以及他率領的“紅鷹團”也是當地報紙報道的重點。《烏拉爾工人報》曾這樣報道:
他們曾奪取彼爾姆,血戰阿克塔伊,後又多次在都拉河和上圖裡耶一帶擊潰敵軍,光是他們繳獲的機槍就可以裝備一個師。
中國部隊是東部前線最堅強的部隊……之所以如此頑強,是因為他們對共產主義無限忠誠,是因為官兵之間擁有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階級感情。
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
進入11月後,高爾察克的白軍部隊連續瘋狂進攻,旨在奪取維亞車站和下圖林斯克工廠。作戰雙方在維亞車站北面激烈交戰,危急關頭,中國團被派往這個重要而危險的地段。這次,“紅鷹團”遭遇裝備精良、人數遠超自己的勁敵。三、四天連續戰鬥,部隊戰鬥減員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犧牲的軍官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儘管如此,“紅鷹團”仍頑強作戰,用炮火和刺刀為自己開闢道路,率先奪回了被白軍佔領的維亞鎮,將數倍於己的敵人打得倉皇撤退。
如今,當年的維亞鎮已變成維亞村,在葉卡捷琳堡西北二百二十公里的下都拉市市郊。它是任輔臣英勇犧牲的地方,也是我此次烏拉爾山區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
根據維涅爾和什梅廖夫為我安排的行程,頭一天天黑前從阿拉帕耶夫斯克返回葉卡捷琳堡市,第二天再前往維亞火車站前的紀念碑拜謁。考慮到兩人年歲已高,本不想讓他們陪同而是自己駕車前往,但遭兩人一致堅決的反對:“任輔臣曾經為我們而戰鬥,現在我們應該為讓更多的人瞭解他的事蹟而奔走。”
眼見無法說服他們,也就客隨主便、一早取上前日訂購的鮮花,一同前往祭拜。通往下都拉的是烏拉爾北部公路,路況好於前一天的山路,很多地方甚至稱得上準高速水平,整個路程只用了兩個多小時。當看到靜靜流淌的都拉河時,維亞就在眼前。
從主道下來不到四公里,便進入小村。四周靜悄悄的,兩旁是俄羅斯鄉村常見的木質小房,家家戶戶門前整齊碼放著砍成一節一節的木材,是為過冬用儲備的燃料。甚至,一戶人家門前還停放著一輛婚車,新郎模樣的小夥子穿著帥氣的禮服,正低頭微笑著與伴郎模樣的幾個小夥伴交談著什麼。一切都是如此恬靜、美好,與百年前的血雨腥風形成鮮明對照……
維亞火車站的規模,要比阿拉帕耶夫斯克車站小上許多。候車室已停止使用,寂寥甚至是蕭條。磚紅色的房子,旁邊一側是一座水塔,另一側就是紀念碑。紀念碑四周一個鐵製的柵欄,維涅爾一邊開啟柵欄,一邊告訴我:“水塔一百年前就有了,甚至更早就在這裡了……6月份時,我們曾來拜謁過一次。”
在黑白灰三色紀念碑的正面,上用黑底白字刻有“彼得格勒第十七卡梅什洛夫團、中國團、波羅的海艦隊水兵支隊和馬扎爾中隊陣亡將士紀念碑”字樣,下刻“1918年,為捍衛蘇維埃政權而犧牲者永垂不朽”。在側面,上面灰色銘牌上刻有蘇聯最高蘇維埃1988年追授任輔臣“紅旗勳章”的主席令;下面則是中國團團長任輔臣、卡梅什洛夫團團長布羅尼斯拉夫·什維爾尼斯兩人的紀念牌匾。我們一行人依次在紀念碑前鮮花,哀悼一百多年前為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犧牲於此的英雄們。彼時,眼前浮現出1918年11月底的那場戰鬥。
任輔臣和維亞戰鬥犧牲紅軍官兵紀念碑
在蘇軍中央國家檔案館中的原始檔案顯示,第二十九步兵師師長瓦西里耶夫11月28日晚命令第三旅旅長維雷舍夫要求中國團做好全面戰鬥準備:
我命令你讓中國團的一個營做好全面戰鬥準備並在下都拉工廠待命。接到命令後,該營必須前往指定地點集結。
29日入夜,已經連續鏖戰數日的紅軍官兵在維亞火車站和維亞鎮沉沉地睡去。維亞鎮上極端仇視蘇維埃政權的富農阿霍特尼科夫,偷偷跑到駐紮在普拉吉納的白軍指揮部提供情報,並帶領敵軍穿過人跡罕至的沼澤地,趁著黑夜向維亞火車站發動突然襲擊。當天,白軍多達四個團投入戰鬥,而紅軍只有中國團的兩個營、卡梅什洛夫斯基團一個營、波羅的海艦隊水兵支隊以及馬扎爾中隊,人數、裝備都處於劣勢,遭遇的又是突然襲擊。很快,掌握準確情報的白軍將正在軍列中熟睡的全團指戰員層層包圍,機槍子彈雨點般朝紅軍防守陣地掃射過來。
儘管遭到突襲,任輔臣還是冷靜指揮、沉著應戰,命令各營交替掩護,伺機給敵人以重創。戰鬥由黑夜打到黎明,終因寡不敵眾,地勢和戰機均十分不利。與敵人鏖戰一夜,“紅鷹團”官兵除六十二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壯烈犧牲,無一人降。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後,已身負重傷的任輔臣在軍列車廂的過道處被白軍刺殺,壯烈犧牲,年僅三十四歲。
同樣在蘇軍中央國家檔案館中,記錄了一份11月30日第三旅旅長維雷舍夫向第二十九師報告維亞車站戰況:
中國團團長任輔臣同志被俘(當時戰鬥激烈,維雷舍夫未掌握全面情況——作者注)。敵我雙方在車站激烈對射、反覆衝殺,許多戰士在肉搏戰中英勇犧牲。搏鬥中,我帶領幾名戰士跳上裝甲列車成功突圍,隨後維亞車站的戰鬥結束。中國戰士同志們失去了自己的團長。我旅已經沒有軍事委員,經過前日沉重打擊,博格連諾夫同志病倒了。今天,被打散的部隊正在歸建,但在當前複雜情況下已經很難完成您交給我的任務。犧牲、負傷以及失蹤的戰士人數還未查清,旅指揮部以及卡梅什洛夫團、中國團目前只突圍出來幾個連。以上是我向您做的簡單報告。
1988年7月30日,阿拉巴耶夫斯克冶金廠廠報《冶金人》刊登“英雄功勳永誌不忘”一文,對中國團事蹟進行了報道。這篇文章中,蘇聯元帥菲利普·戈利科夫表示,自己曾與中國“紅鷹團”的戰士們並肩戰鬥。對“紅鷹團”最後一戰,戈利科夫是這樣描述的:“在維亞火車站,白軍包圍了我們團。戰鬥進行了一夜,從始至終,我的戰友中沒有一人被俘虜,沒有一人求饒乞憐……”
紅軍奪回烏拉爾後的1919年,為銘記那場戰鬥中犧牲的中國“紅鷹團”戰士和蘇俄紅軍的功勳和事蹟,蘇維埃政府在維亞火車站修建了犧牲將士紀念碑。此後每年10月25日,即最後一支外國武裝干涉軍被趕出蘇俄的紀念日,維亞鎮附近的民眾會聚集在紀念碑前,緬懷、追憶那些為了這裡的和平、寧靜、自由而戰鬥和犧牲的紅軍中國國際主義戰士。
1988年,任輔臣的兒子任棟樑來維亞火車站掃墓。
2020年,維涅爾、什梅廖夫陪同任輔臣孫子任公偉悼念先輩。
近年來,中國駐葉卡捷琳堡總領館每逢清明都會來此祭拜。
兩天的追尋之旅很快過去,任輔臣在烏拉爾地區的歲月漸次在我頭腦中清晰起來……
文/韓顯陽
素材來源/韓顯陽
責編/林風
編輯/千里、海哲
插圖/千里
統籌/南客
來源: 破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