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許褚共交手兩次,有趣的是,這兩次交手都是在曹操和劉備的穰山之戰時發生的:
官渡之戰以後,袁紹不甘心失敗,整頓人馬重新南下,卻在倉亭被曹操用十面埋伏之計再次擊敗,只能倉皇逃回河北。
而此時曹操也接到荀彧發來的急信,說劉備得了汝南以後,有了數萬人馬。他見曹操率軍出征,於是乘虛來取許昌。曹操急忙留曹洪駐守黃河,自己親自率軍南下迎戰劉備,趕到穰山地界時,正好和劉備相遇。
兩軍陣前曹操罵劉備忘恩負義,劉備卻拿出了衣帶詔說奉詔討賊,曹操大怒,命許褚出戰,劉備這邊趙雲上前攔住,兩人大戰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此時關羽從東南率軍殺來,張飛則引軍從西南衝突而到,曹軍抵擋不住大敗而走,許褚自然也無心再和趙雲廝殺,跟著大軍一起敗走。
趙雲和許褚這次交手,曹操固然是倉促回援,但是劉備突襲許昌肯定也是一路緊趕,因此雙方在穰山遭遇時,體力消耗應該都差不多,趙雲和許褚基本是在公平條件下交手。兩人打了三十個回合以後還是平手,接下去許褚也是因為曹軍大敗才不得不跟著敗走,所以這一戰可以算是平手。
曹操見劉備士氣旺盛,於是一面下令堅守不出,一面命夏侯淵、樂進去斷劉備的糧道,命夏侯惇去取汝南,奪取劉備的根據地。劉備得到訊息以後大驚失色,命張飛去接應糧草,關羽去救汝南。
然而兩路人馬都被曹軍所圍,劉備不敢再戰,連夜偷偷撤軍。曹操早有防備,佈下伏兵截擊,幸虧趙雲奮力死戰,殺開一條血路,才保劉備殺出重圍。不過許褚隨即從後面趕來,奮力敵住趙雲。兩人正廝殺時,于禁、李典也追了上來,劉備見勢不妙,只能自己先落荒而逃。
演義中接下去沒說趙雲和許褚、于禁、李典交手情況和結果如何,只提到劉備單身一人逃到天明時分,遇到了從汝南逃出來的劉闢、孫乾、簡雍,糜芳等人。兩邊匯合以後走了不久,又被張郃、高覽兩路人馬圍住。
劉備正在驚慌失措之時,趙雲從高覽後軍殺來,一槍將他挑於馬下,殺散了高覽所部曹軍,然後又三十幾合殺敗了張郃。張郃帶著軍馬退守隘口,才勉強擋住趙雲。此時關羽帶著關平、周倉等人趕到,和趙雲兩面夾擊將張郃殺退,劉備得以脫險。
兩人這一次交手雖然演義中沒有明寫廝殺過程,但是從描述看,應該是趙雲更勝一籌。
演義中寫得明白,趙雲剛掩護劉備殺出重圍,許褚就追了上來。而且兩人打了一陣以後,後來因為于禁、李典趕來,劉備才撇下趙雲獨自逃跑。因此許褚、于禁、李典應該都看到了劉備當時逃去的方向。
劉備是統帥,又是曹操的死敵,如果能將他抓獲肯定是大功一件。如果有可能,許褚、于禁、李典當然不會和趙雲糾纏,而是去追劉備,至少應該分出一個人去追劉備。然而最後卻是許褚等三人沒有一個去追劉備,讓他安然脫身。這種情況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趙雲單槍匹馬就攔住了許褚、于禁、李典三將。
而且從後面的描述看,趙雲趕上劉備、殺死高覽擊敗張郃以後,許褚、于禁、李典他們還是沒有趕到。很明顯,許褚、于禁、李典聯手圍攻趙雲不僅讓他全身而退,還不敢繼續追擊,坐視趙雲離去。
因此這一戰,許褚、于禁、李典三人不僅沒佔便宜,還可能吃了點虧。
李典在此後的襄樊之戰時,曾經和趙雲戰了十幾個回合以後,覺得打不過以後主動退去。按照結果看,李典如果和趙雲單挑要真正分出勝負,起碼也要二十來個回合。這個表現也算不錯了,比張郃等人最多也只是差著一籌,至少可以算是接近一流水平。
于禁則稍微差點,他在徐州之戰時數個回合敗給張飛,後來在潼關之戰遇到馬超,也是八九個回合敗走。不過這兩次於禁都能全身而退,所以也可以算是二流水平。
這樣一個準一流、一個二流武將和許褚聯手,對上趙雲不但沒能佔便宜,反而可能吃了點虧。而且趙雲和三人大戰一場以後,還有餘力槍挑高覽,擊敗張郃,可見此戰他還是遊刃有餘。
所以許褚和趙雲相比還是要差著一籌,如果兩人沒有其他干擾單挑的話,笑到最後的肯定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