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科學家鑽取冰芯研究第三極氣候環境變化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截至目前,以中國為主的中外科考團隊合作,已在第三極地區的20多條冰川鑽取冰芯。
第二次青藏科考冰川科考分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徐柏青:我們國家的冰芯鑽取主要從1986、1987年敦德冰芯開始的。幾十年來已經擴充套件到第三極,像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地區,大概先後鑽取了20到21根左右的冰芯。主要是在從恢復過去十幾萬年來,像古裡雅冰芯到過去2000年,特別是我們有5根冰芯能夠恢復到過去2000年。再一個氣候變化特徵,到近代的,近200年或者是百年尺度的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環境的影響都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
從藏東南的來古冰川、西藏西部的古裡雅冰川到藏北的普若崗日冰川,從珠峰海拔6530米的東絨布冰川到希夏邦馬峰海拔7000米的達索普冰川等,中外科學家可以說踏冰臥雪,克服重重困難,鑽取了大量的冰芯。
徐柏青: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我們的極高海拔像達索普冰芯7000米,那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根冰芯能夠用於恢復溫室氣體。像我們把中低緯度的甲烷含量恢復到過去2000年這種變化,而且顯示了過去150年的人類活動對甲烷排放強烈的影響這麼一個特徵。所以說這是目前為止,青藏高原冰芯對我們整個環境演化或者是氣候演化的一個重要貢獻。
隨著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中國加大了冰川研究力度,對於冰芯鑽取計劃也是不斷接續和深入。
徐柏青:為什麼說我們還要不斷地鑽取冰芯,因為有很多的空白點。它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檔案,我們需要及時把它獲取、儲存起來,作為後續的比如說有更先進的手段來解密這種歷史演化的規律或者是歷史檔案。
對於已經鑽取的大量冰芯,應該如何儲存下去呢?科學家表示,將把部分冰芯運送到平均冰溫在零下40、50度的南極地區。
徐柏青:咱們國家現在透過像Ice Memory計劃,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個計劃,已經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參與方,而且已經承諾承擔第三極地區,特別是亞洲地區的冰芯鑽取,並且也要運送到南極進行儲存,像這種條件下能夠儲存20年。
(總檯記者 陳琴 汪成健 強久 拉姆 衣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