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

瞬間移動已經在科幻小說中存在了100多年。而且,誰沒幻想過閉上眼睛或是進入某個儀器,就能瞬間到達目的地呢?想想看你省了多少時間!上下班不需要再在地鐵上擠上一小時,旅行時不用坐幾小時的火車,甚至想要去往其他星球也能變得更加容易——不需要經過幾十年的旅程,就能到達最近的宜居行星——距我們4光年遠的比鄰星b(Proxima Centauri b)。

但是,瞬間移動真的可行嗎?如果可行,為什麼到現在都沒能實現瞬間移動呢?讓我們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幾種瞬間移動的方式

如果你想象中的瞬間移動是此刻你在這裡,下一瞬間你就到了另一個地方——那很遺憾,這是不可能的。

對於任何瞬時發生的事件,物理學上都有一些非常嚴苛的規則。試想一下:為了讓兩件事有因果聯絡,比如你在這裡消失,並在其他地方出現,這兩者之間必須有資訊交流。然而縱觀宇宙,任何事物,包括資訊的傳遞,都有速度限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光,事實上,光速應該被稱為“資訊傳遞速度”或“宇宙的速度極限”。

因此,從這裡消失並立刻在別處出現是幾乎不可能的。好在,大多數人對“瞬間移動”的定義沒那麼死板。“幾乎瞬間”、“眨眼間”或“物理定律允許範圍內的最快速度”就能滿足大多數人對瞬間移動的需求。如果是這樣的話,有兩種選項可以實現瞬間移動:以光速把你運輸到目的地,或是縮短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

選項2類似於動畫或電影中的“任意門”。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利用蟲洞連線相距很遠的兩處地點。但遺憾的是,人類還沒實際觀測到蟲洞,也不知道怎麼開啟蟲洞或控制它通向的地方。並且,你也不能像微觀粒子一樣,進入額外維(extra dimension)。

當你成為資訊

如果不能瞬間出現在別處,也不能縮短旅程距離,那我們能否至少以最快的速度——光速——到達那裡?不幸的是,這個方法有個大問題:你太重了。首先,僅是將你體內的所有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能量。其次,因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能以光速移動,所以無論多麼努力地節食或健身,你都無法達到光速。

但這就意味著瞬間移動不可能實現嗎?不完全是!仍然有一種辦法能讓你實現瞬間移動,那就是把“你”的定義放寬。

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圖片來源:Pixabay

一種可行的辦法是,掃描你,並將你以光子的形式傳遞出去。光子沒有質量,因此能以光速移動,這種方法簡單流程如下:

第1步:掃描身體,記錄你身上所有分子和粒子的位置;

第2步:透過一束光子,將這些資訊傳輸到目的地;

第3步:在目的地接收資訊,並用新的粒子重塑你的身體。

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人類在掃描和3D列印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如今,用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人體,解析度可達0.1毫米,相當於一個腦細胞的尺寸。科學家利用3D列印能打印出越來越多的複雜類器官(organoids)。我們不難想象,有一天或許真的能夠掃描並打印出整個人體。

然而,真正的制約不是來自技術方面,而是倫理方面。畢竟,如果有人重塑了一個你,那你還是原來的你嗎?

要知道,構成你身體的粒子並無特殊之處。同一型別的粒子都是相同的。每個電子都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夸克也是。那麼,重塑品有幾分仍然是你?重塑品要達到什麼精度才仍然是你?事實上,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答案可能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認知有多量子。

量子重塑的你

你體內的每個粒子都有一個量子態,量子態表示粒子可能在何處、可能在做什麼,以及它和其他粒子的連線方式。由於只能知道每個粒子可能的狀態,因此存在不確定性。

乍看之下,每個粒子的量子資訊似乎不會影響你究竟是誰。例如,你的記憶和反射儲存在神經元和它們的連線中,它們比粒子大得多。在這個尺度上,量子漲落和不確定性趨於平均。如果巧妙地變換你體內一些粒子的量子值,你會感受到變化嗎?

如果你體內粒子的量子態對構成你的影響不大,僅僅重建你的細胞或分子排列就足以讓重建品能像你一樣思考和行動,那麼瞬間移動就容易多了。只需記錄下你細胞或分子的位置,並在另一個地方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組裝它們就可以了。

當然,重建品並不會和你一模一樣。像是以jpeg格式而不是原圖格式傳輸圖片一樣,當你在另一個地方被重塑後,或許會覺得自己的邊緣有點模糊,或是有點失真。而想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就要接受更高的失真度。

完全量子化

但如果,決定“你是你”必須依賴於量子資訊呢?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就來源於你體內每個粒子的量子不確定性呢?如果你真的希望瞬間移動後的你還是完完全全的你,整個過程都需要量子化。然而這會讓瞬間轉移變得更加困難。事實上,任何量子化的東西都很麻煩,複製量子資訊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從物理角度來說,沒有技術能同時確定單個粒子的所有資訊,唯一能確定的是量子在某處出現的機率。如果堅持要光速瞬間移動儀器製作的重塑品和現在的你一模一樣,唯一的選擇是製作量子重塑品。

走進瞬間移動背後的物理學

圖片來源:Pixabay

先來思考製作單個粒子的量子複製品問題。在量子層面記錄一個粒子的資訊,意味著需要知道它的量子態。量子態其實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組可能性。問題是,要獲得單個粒子的量子資訊,就得以某種方式觀測它,也就會對它產生干擾。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也不是因為還沒有開發出足夠好的探測器。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表明,在不破壞原始資料的情況下讀取量子資訊是不可能的。

有一種辦法是利用“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一種特殊的量子效應,能讓兩個粒子的機率互相聯絡。例如,如果兩個粒子互相作用,沒法知道它們的自旋狀態,但是能知道它們自旋方向相反,那麼如果其中一個粒子自旋向上,那另一個必然自旋向下。

讓兩個粒子互相糾纏,並像使用電話傳真線一樣,分別在起點和終點使用它們,就可以實現量子瞬間轉移。比如你可以讓兩個電子互相糾纏,並將其中一個電子放在比鄰星。這兩個電子會在兩地繼續糾纏,直到你準備好開始在比鄰星重塑你自己。

事實上,我們已經能完成單個粒子,或是一小堆粒子的“瞬間移動”。目前,在兩地間進行量子複製的距離記錄,是1400千米。雖然這沒法讓你瞬間移動到比鄰星,但至少是個開始。

總的來說,在眨眼間將自己瞬間移動到別處是切實可行的。只要你能忍受光速傳輸的延遲,並且認為經過掃描和重建後的“你”還是你,那麼或許你能在未來體驗瞬間移動。

不過一切的前提條件是:為了如上述般瞬間移動到別處,目的地必須有一臺能接受訊號並重建你的儀器。這意味著,如果有一天你想瞬間移動到其他行星,得先有人透過傳統的移動方法將儀器帶過去。

有人想做這個先行者嗎?

撰文:豪爾赫·卡姆(Jorge Cham)、丹尼爾·惠特森(Daniel Whiteson)

翻譯:謝汝雨

審校:張琪

引進來源:Wired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12-03

相關文章

缺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缺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六一兒童節那天,公眾號後臺收到一個三年級小朋友的留言: "其實每年我都不喜歡兒童節的到來,別的小朋友兒童節都有爸爸媽媽陪他玩,我沒有,我覺得更孤獨了." 孩子的心聲,讓人感到格外心 ...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不用問老師,翻翻作業本就知道啦
家長們總是很關心孩子的在校狀態:他上課認真嗎?他會積極舉手發言嗎?他會不會跟同學講悄悄話?他聽課的時候是不是都聽進去了,知識掌握還好嗎? 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 ...

孩子磨蹭,該不該催?讀懂孩子很重要

孩子磨蹭,該不該催?讀懂孩子很重要
馨馨5歲,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做任何事情都不慌不忙. 每天早上爸爸媽媽要上班,馨馨總是慢條斯理,就起床這一件事,馨馨就能花上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為了節省時間不遲到,馨馨媽媽就開始為馨馨包辦一切. 早上 ...

這4個跡象,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這4個跡象,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STAR SAYS: 很多父母常常會焦慮,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把孩子教好.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有跡可循的. 教育孩子,是一個需要不斷觀察孩子的工作.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那就說明你把孩子養得很好 ...

不哄睡、不命令、不吼罵,如何讓孩子乖乖自己睡?五個方法巧助眠

不哄睡、不命令、不吼罵,如何讓孩子乖乖自己睡?五個方法巧助眠
朋友莉莉(化名)的兒子3歲了,每天晚上就是不肯睡,在床上各種鬧騰.先是在床上蹦來蹦去,好不容易躺下來了,一躺在床上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上廁所.一下子又說身上癢要媽媽撓癢癢.一下子又給爸爸媽媽丟擲十萬 ...

李玫瑾:孩子三歲之前,要有恩於他,三歲之後,要立威於他

李玫瑾:孩子三歲之前,要有恩於他,三歲之後,要立威於他
作者|方晴 週末去上海出差,本想在高鐵上熟悉下檔案,結果一路上被吵得啥都幹不了. 我旁邊坐了個6.7歲的小男孩,比較頑皮,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總之,分分鐘消停不了. 他媽媽看起來三十多歲,對兒子有求必應 ...

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差異

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差異
無人機航拍的一所幼兒園花式畢業照.視覺中國供圖 世上的孩子分兩種,一種是別人家的孩子,代表了符合社會規則和優秀標準的孩子:一種是自己家的孩子,各種缺點.各種討厭和各種需要糾正的行為.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 ...

寶寶入園就可以高枕無憂?這些小技巧,讓孩子在幼兒園更快樂

寶寶入園就可以高枕無憂?這些小技巧,讓孩子在幼兒園更快樂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眨眼間,幼兒園開學已經3周左右的時間了. 剛入園的小豆包們,多數已經適應或者不得不適應了幼兒園的節奏,明白了自己每天早上必須要去幼兒園,就像每天下午爸爸媽媽一定會接自己回家一樣. 有 ...

全紅嬋:一個獲得父母之愛集體之愛的孩子,有幸生在今日之中國

全紅嬋:一個獲得父母之愛集體之愛的孩子,有幸生在今日之中國
有時,生長在一個窮苦家庭,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自立自強,比別的孩子更吃苦,當然,窮困很多時候,也會讓一個孩子失去好多機會,但是,一旦機會降臨她身上,她比別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就,也更能獲得成功.因為條件艱 ...

如何區分孩子到底是多動症還是好動的情況呢?一分鐘帶你瞭解

如何區分孩子到底是多動症還是好動的情況呢?一分鐘帶你瞭解
對於孩子來說,在小時候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不少家長對孩子好動的情況誤以為是多動症的情況,因為多動症的表現和孩子好動的情況是非常相似的.比如說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見,在上課 ...

這三類孩子小時候看著聰明,但長大反倒沒出息,其實是“假聰明”

這三類孩子小時候看著聰明,但長大反倒沒出息,其實是“假聰明”
愛德蒙茲曾說過:"一個人最大的弱點,便是自以為自己很聰明."這句話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便如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說:"父母很容易被孩子的假聰明矇蔽了雙眼,這不僅耽誤了對 ...

兒童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發育遲緩呢?

兒童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發育遲緩呢?
孩子發育遲緩都有哪些表現呢? 一.體格發育落後 患有發育遲緩的孩子它我們在面容上表現異常,與正常的兒童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孩子會出現塌鼻樑.眼睛距離過寬.舌頭經常拖在嘴外.時常流口水的表現.還有的孩 ...

教育也有“馬太效應”,父母做到這4點,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生

教育也有“馬太效應”,父母做到這4點,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生
導讀:開學了."神獸"終於歸籠,很多家長抑制不住的欣喜,近來全國的家長几乎動作一致,曬開學,曬學校,曬愉悅的心情,不過相信更多家長還是希望新學期學習進步有所成長.中小學生家長的心情 ...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崩潰大哭,非暴力溝通輕鬆化解無處安放的母愛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崩潰大哭,非暴力溝通輕鬆化解無處安放的母愛
#愛是個動詞# 01 最焦慮的媽媽,沒有之一 孩子上幼兒園,哪個媽媽不焦慮? 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瞬間,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媽媽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這是太常見的一幕了. 就算媽媽抱著孩子和孩子一起哭,強 ...

不按比例衝奶粉,看似在省錢,實則可能是在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

不按比例衝奶粉,看似在省錢,實則可能是在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
母乳餵養固然好,但是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不得已,部分家庭還是得要奶粉餵養,尤其是一歲半之前,孩子需要在奶粉中攝取更多的營養物質.但是從費用層面來說,奶粉的確是一項不小不少的支出. 按理說,讓孩子吃 ...

那些康復中的孩子 || 必走的路

那些康復中的孩子 || 必走的路
FAMILY 那些康復中的孩子 孩子出現問題,最著急的莫過於家長. 在"渡過"家長學堂看到太多家長的焦慮.痛苦,甚至痛不欲生. 痛苦中的家長與孩子,就像兩個溺水的人糾纏在一起.如果 ...

孩子“人來瘋”,不僅僅是開心過頭,還可能缺乏安全感或不合群

孩子“人來瘋”,不僅僅是開心過頭,還可能缺乏安全感或不合群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我的一個朋友是公司的高管,平日裡拼事業總是忙得腳不沾地,孩子也多是留給保姆和爺爺奶奶在帶. 我們幾個老朋友昨天中秋節後小聚,閒聊間感嘆起她在養孩子方面的輕鬆,以及我們平日裡與孩子動輒 ...

撒謊不是好事,但會說謊的孩子可能更聰明,家長不要再如臨大敵了

撒謊不是好事,但會說謊的孩子可能更聰明,家長不要再如臨大敵了
多倫多大學教授李康曾對兒童撒謊做了多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表示:大部分小朋友從兩歲開始就學會說謊話,這個時候大概有30%的小朋友會說謊:三歲的時候,大概有50%的小朋友會說話:等到孩子四歲,說謊的比率就更 ...

孩子總是說謊,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四款課程告訴你答案

孩子總是說謊,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四款課程告訴你答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課堂.紅家長知識服務平臺,聚合全網優質內容,出品獨家原創內容,為家長提供知識服務.幫助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走彎路,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為遇到家庭教育問 ...

要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

要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
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大多數家長都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成才.在孩子的每個教育階段,家長都會傾盡所能.早教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因此,早教這個話題也備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