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文化
所謂文化,所謂文明,到底是什麼?
是一些詩,一些詞,一些千古名篇,還是那個源遠流長的神話和傳說?
是一個又一個共識,是你說出了明月幾時有,我就能接上一句千里共嬋娟的默契?
還是埋在萬里河山下,那一個又一個等待著考古學家們挖掘的動人故事?
我想都有,甚至還有更多。
但是最讓人觸動的是什麼?是幾千年來一個又一個文人,偉人,妙人們,在我們精神世界裡刻畫的那個共識。
在那個共識裡,一個又一個遠距離的,客觀的,永恆的,壯闊的事物,比如泰山,比如崑崙,比如採菊東籬下,比如明月幾時有這些意向,被那些動人的詞、文、詩,被那些震撼心靈的聖人之言,深深的刻印進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裡。
每到重陽時,我們可以遍插茱萸,還可以菊花滿地,每到中秋時,我們只要抬頭看看月亮,只要低頭啃一口月餅,就能緩解思念。
而這些東西,其他文明的人也許就享受不了,這是千年人古人們在我們精神世界裡留下的遺產。
2、關於禮物
送禮這件事,歷史很久很久,從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祖先們物資過剩時的第一選擇不是交易,而是送禮。
咱們的祖先透過送禮,來對沖風險,豐盛年我送你,等我災荒了,你送點回我。
就像平時我借你點醬油,你還我點醋一樣,最原始的情誼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慢慢的禮物和禮物背後的期待成為了人們社交的一種方式,很多傳統部落裡依然留存著很多和禮物相關的傳說和禁忌。
比如紐西蘭那邊,在他們的傳說裡,所有的禮物上面都有詛咒,你收到了禮物以後一定要還禮,否則這個詛咒就會爆發。
慢慢的禮物也發展出了兩條路,表達性禮物和工具性禮物。
逢年過節給長輩送保健品,情人節給女朋友送玫瑰花就是表達性禮物,是用來傳達情感的。
而送禮給客戶,希望以後生意上多來往,或者送禮給多年不見老同學,讓他幫你推薦個工作等,那就是工具性禮物。
對於送禮的人來說,其實能夠比較清晰,這是為了什麼?
但是對於收禮的人來說,有時候還真的很難分清,比如送領導禮物,領導也分不清你這是表達感謝,還是有所求呢?
還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線,依然有虧欠在起著作用。
只要有虧欠,就有情感產生連線的可能,禮物這項習俗就永遠不會消失。
3、關於如意
這個世界真的存在事事如意麼?
我想除了天選之子,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事事如意,因為世界的本質是無常。
那我就是想要事事如意怎麼辦呢?
還真有兩個辦法,既然想要事事如意,那你事少一點不就行了,去降低慾望,去降低期待,降低到不可能。
那麼自然只要有一點點可能,就是驚喜,就是如意。
就算沒做到,反正也沒期待,也算“意料之中”,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情緒,也不會太會有太大的落差。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換個角度看事事如意,這裡的“意”不是個人的想法、慾念和意志,而是這個世界的意志。
如果你能找到每一件事情自己的意志,並且把這種意願和自己的意願相結合,那麼的確就有可能事事如意。
至少,結果不會太差。
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自己以為事情應該如此,只要沒有了這個應該如此的執念,那麼事情突然就變得不一樣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對你友好了起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