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說起蘆葦大家都知道,它一般多生長在湖泊河流的水邊,在人們的眼中它多是個討人嫌的雜草,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壞事也可變好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位山西農民大叔把雜草變成搶手貨,不除雜草種雜草的故事。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早上10點鐘,在山西省黃河東岸的一條荒山大溝中,70歲的趙大叔拄著木棍肩扛著蘆葦從裡邊走了出來,他來這裡收割蘆葦已經半個多月了,現在冬季來臨,百草枯萎,蘆葦卻正是收割的最佳時機,雖然其杆莖已經乾枯可是根部卻還尚有水分,用鐮刀割起來便相當輕鬆,長長的蘆葦長在山溝中似乎找到了更好的環境,長度都在三四米以上,要超過在水澤邊上的一倍多,這就是它能被大叔合理運用的原因,也成了大叔家庭的一項主要經濟收入。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這個山溝在黃河東岸一條鄉間山路的旁邊,我們一行攝影人常常路過此地,對生長在山溝的蘆葦早已習以為常,先前總認為就是一片荒草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野生蘆葦,也就從來沒有引起重視,週六進山攝影又過此處,C老師發現了割蘆葦的趙大叔,便喊叫停車,建議大家一起上前檢視究竟,黃黃的蘆葦在褐色的山溝裡非常醒目,站在山坡上便將它盡收眼底,大叔在期間勞作的身影把靜靜的山溝攪動出了一陣陣的沙沙聲,聽起來是那樣的美妙。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穿著一身的舊衣服,架著一副舊眼鏡,腳穿一雙舊布鞋,手戴一雙舊手套,這便是他收割蘆葦的專業服裝,大叔穿戴舊可是人卻很精神,花白的頭髮下樸實厚道盡顯在一張國字臉上。“你們是電機廠的照相的吧,看看你們退休人美不美啊,多拍拍老農民的辛苦。”不等我們問候大叔3句話便算是先打了招呼,快人快語的性格溝通起來自然很順利。大叔停下了手裡的活給我們開始介紹這片蘆葦,他說這蘆葦種植在山溝裡改變了其生長環境,要比在水邊營養足,所以長得又粗又壯,又高又大,人們就利用了它的特點,以前用來編葦蓆,做蓆棚,近些年社會發展進步,這兩個主要的用途已經被其它材料所代替,它就沒有大市場,蘆葦生命力極強,種下就很難處理乾淨,這裡是集體的山地是他從別人手裡流轉承包過來的,前幾年一度也沒啥經濟效益,要先把它刨乾淨沒有幾年時間是做不到的,費時費力效果還不好,隨後一直就這樣任其自然生長著,眼看著白白浪費資源還不如尋找利用的出路,經過一番考察終於找到了好市場,讓旱地蘆葦派上了大用場。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大叔說粗壯的蘆葦現在他開發了2個市場,一個是利用它寬大的葉片用來包粽子,每年的端午節全國人民都要吃粽子,北方地區製作粽子用上這個大大的蘆葦葉就是最好的材料,到了這個時間他就會把蘆葦葉子剝下來帶到附近的縣城去銷售,採取的是進社群跑巷道的上門方法,直接把蘆葦葉送到群眾手中,銷量也是連年遞增;二是把冬季收割後的蘆葦杆整理成捆,帶到紙花店去聯絡銷售,長長的蘆葦杆是做花圈以及紙院子的好材料,燒起來也相當容易,紙花店人也喜歡用它代替價格偏高的竹子,用量也就大了許多,現在就成了搶手貨,近2年的銷售就是坐在家中等客上門,每天收割回來的都不夠賣,不到年底就搶購一空。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說蘆葦葉在端午節期間就稱作粽子葉,先前是捆綁成把來賣,這幾年生意好了就是省去這個麻煩,帶到城裡就是稱斤來賣,一斤5元錢,生意相當好,過個端午節就能買到6000多元;後半年的蘆葦杆是按根出售,一個在2角7分左右,這片地有1畝多一點,每年賣蘆葦杆能收入1萬多元,兩項收入下來在2萬元左右,都比家裡的幾畝花椒地收入高,蘆葦種下後不需要管理,它適應環境很快,生命力強,今年雨水多長得格外好。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走路的時候看上去不大方便,一直拄著一根木棍,他說右腿受過傷,10年前外出在高鐵工地打工,不慎出了工傷意外,右腿被打成骨折,住院費老闆就花了6萬多元,雖然傷口癒合,可是落下了後遺症,現在跑路多了或者陰雨天就一直疼痛,因為是跟著鄰村私人工頭幹活,鄉里鄉親不好意思給人家多要補償費,只收了2萬元錢就了事了,現在再難受也不能找人家後賬,年紀大了承包下這個蘆葦地就是個好事情,一年省去管理的麻煩,只需要兩個時間段賣材料,能有2萬元的收入相當好。自己也很滿足。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人很善良,看著他在把蘆葦杆紮成捆子之前,都是很細心地把一根根蘆葦杆捋上一邊,去掉多餘的葉子和包皮,他說這樣人家帶回家裡不會麻煩,也不會造成更多的廢棄葉片,現在有這樣的蘆葦杆的地方不多了,紙花店用量很大,這東西不但能降低成本幹活也輕鬆方便,少了就是搶手貨,100多里外還有人預定,儘管銷售火爆咱做事要講良心講誠信,不能幹蘿蔔快了不洗泥的事情,一捆是200根,質量數量一點也不能馬虎。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收割蘆葦是個危險的活,收割過地面上矗立著密密麻麻的尖刺,稍不小心就會扎傷腳板,收割的時候不留意蘆葦杆也會劃傷手指,為此大叔特意穿上了手工布鞋以防止尖刺,戴上手套方式割傷手部。他說每天進度很慢,已經收割了半個多月賣了70多捆,也就是有一半的效果,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就這樣一個人慢慢幹著,這也不是個急事情,天氣好體力好就多幹一會,不舒服就不來了,反正是個搶手貨,割多少就能賣多少。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大叔的孩子現在也在外打工,家裡的幾畝花椒地平時還是他和老伴打理,每年收入下來也就是一兩萬元,加上蘆葦的收入就夠他們平時生活花銷了,他覺得很滿足。說起了老伴大叔樂呵呵地笑了,“我和老婆都喜歡打麻將,儘管輸得多贏得少還是愛玩,平時玩麻將娛樂就是都上場,收割蘆葦她幫不上忙就讓她玩麻將去了,等我收割完蘆葦冬天基本上都是玩麻將,老了乾乾活玩玩麻將也是一種生活調劑,放鬆放鬆也不錯。”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這條鄉間公路圓圓地繞過一個彎將這條黃土大溝分成兩半,看似黃土溝其實裡邊有很多的碎石頭,種莊稼有點困難,卻是個蘆葦生長的好地方,另一側的溝壕李大叔也把它種上了蘆葦,目的當然是想多增加點收入。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家距離這裡大約有8裡地,早上吃過飯駕駛著三輪摩托車早早就出來了,一個人收割,還要剝皮整理然後紮成捆,來來回回跑著,速度很慢,車子上已經裝上了6捆,按照以前的習慣已經該是停下來的時候了,他說今天天氣不太好,恐怕是要下雨,要抓緊時間多幹一些,否則這幾天不夠客戶來拉貨。

7旬農民大叔在山溝種蘆葦,荒草成搶手貨,1畝地能賺2萬元

趙大叔在蘆葦失去原有的市場的時候沒有放棄沒有等待,而是主動出擊尋找市場,把原本幾乎成廢物的雜草變成了搶手貨,給家庭增加了經濟收入,這離不開他聰明智慧,更有他一股堅強的生活勇氣,儘管他現在還拖著一條病痛的腿,依然堅強的扛起生活,走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看到這裡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生活?您說是不是啊?【想看到更多的請點選關注】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12-04

相關文章

恭王府騰退工作歷時28年,谷牧:工作不完成,沒法向總理交代

恭王府騰退工作歷時28年,谷牧:工作不完成,沒法向總理交代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多年以來,不少紅學家一直四處勘察,尋找曹雪芹筆下那如夢如幻的大觀園原址. 有人斷定南京江寧織造府花園就是大觀園,曹家三代襲官居住於此,曹雪芹的出生地, ...

95歲最美黛玉逝世,被周總理誇獎,被陳曉旭崇拜,擁有幸福的愛情

95歲最美黛玉逝世,被周總理誇獎,被陳曉旭崇拜,擁有幸福的愛情
說起<紅樓夢>不可不知林黛玉,說起林黛玉不可不知王文娟.她是62版越劇電影<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的一曲"天上掉下了個林妹妹"成為幾代人心中最完美的記憶.她 ...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官至副國級,享年97歲

他曾是河南省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官至副國級,享年97歲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正是因為人們長期受到剝削和壓榨,才會起來反抗,用革命的形式為自己和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中國因此經歷了一段很長時間的革命之路.在這期間湧現了許多的熱血同胞,他們一直奮鬥在革命 ...

他在四川耕耘40餘年,曾任四川省委書記,61歲官至副國,享年92歲

他在四川耕耘40餘年,曾任四川省委書記,61歲官至副國,享年92歲
新中國成立,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奮鬥一生甚至是獻出了寶貴生命,才有了今日之大國,除了戰場上的英雄,還有其他戰線的英雄們,他們一起保衛了祖國,建設祖國,開拓創新,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就是因為有很 ...

他是葉劍英的女婿,65歲官至副國級,今年95歲仍健在

他是葉劍英的女婿,65歲官至副國級,今年95歲仍健在
如果一個人能找到自己所愛好的事業,能做到痴迷的程度,不僅是喜歡它,而且是樂在其中,這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情!這句話用來形容三聯書店的創始人鄒韜奮,最為合適不過,這是他對自己畢生事業追求的宣言. 鄒韜奮一 ...

美國記者故意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製鋼筆,總理回答讓其羞愧

美國記者故意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製鋼筆,總理回答讓其羞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無數人為了今天付出了生命,活下來的人還要為新中國的建設鞠躬盡瘁,每當想起這些偉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偉大的毛主席,第二個一定就是敬愛的周總理. ...

斯諾克資深裁判阿蘭·張伯倫離世,享年78歲;曾見證7次147滿分

斯諾克資深裁判阿蘭·張伯倫離世,享年78歲;曾見證7次147滿分
曾經執裁多項斯諾克重大決賽的斯諾克裁判阿蘭·張伯倫逝世,享年78歲.張伯倫備受球員.官員以及裁判同行的尊敬,他將被斯諾克界全體同仁深深思念. 從1983年起張伯倫在職業比賽中做裁判工作近30年.他在1 ...

法國總理“健康碼”遭曝光 個人資訊被洩露 總理辦公室回應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9月21日電法國總理讓·卡斯泰的"健康通行證"二維碼照片近日被曝光,導致個人資訊遭洩露. 據<費加羅報>20日報道,法國一家網路安全公司負責人馬西斯 ...

黃金配角陳龍離去,享年79歲!曾和李小龍合作,與洪金寶齊名

黃金配角陳龍離去,享年79歲!曾和李小龍合作,與洪金寶齊名
10月10日,由某外媒傳來,亨年79歲.有著黃金配角之稱的成龍(陳會龍)老先生遺憾去世. 沒想到已經退隱17年後,再次看到我們的這位喜感的老演員的訊息,卻是以離世~陳龍是一位老演員,老戲骨了.活躍在9 ...

他曾任山東省的省長,後任中顧委委員,官至正部,享年100歲

他曾任山東省的省長,後任中顧委委員,官至正部,享年100歲
新中國的成立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澆灌出來的,是他們在危險重重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如今的幸福安定.對於那些為革命做出貢獻的人應該論功行賞,許多的將領也因此得到了相應的軍銜和待遇.他們的付出會永遠 ...

71歲的韓國前國務總理李完九去世,曾因捲入“涉腐名單”辭職
韓聯社10月14日訊息,韓國前國務總理李完九於14日上午去世,享年71歲. 李完九1995年加入民主自由黨涉足政壇,翌年作為新國家黨候選人在第15屆國會議員選舉中當選,在第16屆國會選舉中成功連任,歷 ...

特等功有多難?曾獲四次特等功兩次一等功,在上甘嶺飲尿捨命搏殺

特等功有多難?曾獲四次特等功兩次一等功,在上甘嶺飲尿捨命搏殺
如果說立一等功是去了趟閻王殿,那麼他去過兩次:如果說立特等功還要當著閻王頭上拉屎,那麼他還曾向閻王借過四回紙! 打了10年的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4次,一等功2次,因為上甘嶺戰場上的一個蘋果,他更 ...

毛主席遺體保護幕後:從769保護室到紀念堂,8大措施確保永久儲存

毛主席遺體保護幕後:從769保護室到紀念堂,8大措施確保永久儲存
作者拍攝的毛主席紀念堂 2018年,我們一家到北京旅遊.第一個心願就是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主席遺容.紀念堂免費向人民開放.因此那天一大早,我們就早早到了天安門廣場,看很多人已經在那裡排隊,我們趕緊把包裹 ...

1949年二野挺進大西南,國民黨一上將請求起義,劉伯承:別理他

1949年二野挺進大西南,國民黨一上將請求起義,劉伯承:別理他
渡江戰役勝利後,全國解放步伐加快,劉伯承率領第二野戰軍挺進大西南. 這時,劉文輝.鄧錫侯.盧漢等國民黨將領認清了局勢,紛紛選擇起義. 出於減少戰爭.造福人民的考量,我軍往往對這一舉動表示熱烈歡迎. 但 ...

睡在毛主席更衣室的少將團長,保衛毛主席43年,8341部隊的建立人

睡在毛主席更衣室的少將團長,保衛毛主席43年,8341部隊的建立人
新中國建立之後,有一位特殊的將軍,他一生只幹一件事情,那就是為毛主席站崗,這位將軍就是張耀祠,他建立的這支部隊就是8341部隊. 第一班崗 1916年,張耀祠出生於江西于都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31 ...

82年劉華清視察海軍,因何事生氣:已到了非徹底整頓不可的時候了

82年劉華清視察海軍,因何事生氣:已到了非徹底整頓不可的時候了
圖|劉華清 前言 1982年9月1日,黨的十二大會議舉行開幕式,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劉華清一大早便趕往人民大會堂. 在南大廳等候入場時,劉華清遇到了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小平. 鄧小平有意放慢了腳步,等劉華 ...

昆明軍區最後一任司令員:40歲授少將,晚年仍披甲上陣,活了95歲

昆明軍區最後一任司令員:40歲授少將,晚年仍披甲上陣,活了95歲
紅軍時期,投身革命隊伍的那些年輕戰士,大都出身於貧寒農家,且不要說系統正規的軍事教育,很多人都沒有上過學.他們在紅軍大家庭裡相互學習,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經歷生死考驗,成長為合格的軍人,最終晉升為可以指 ...

百年大黨引領農業大國工業化的艱辛探索、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
劉新民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工業化既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正因如此,探索一條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的科學道路,便成為近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 ...

《好爸爸壞爸爸》33年,王志飛由此出道,“貓會飛”成童年陰影

《好爸爸壞爸爸》33年,王志飛由此出道,“貓會飛”成童年陰影
"打是親來罵是愛,那也是好爸爸". 這句話在筆者的家裡傳了兩代人,每當爸爸教訓兒子時,這就是必備的理論依據,而這句話本來是一句歌詞,這句歌詞的出處就是1988年播出的家庭劇< ...

共和國7天內痛失4位院士 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個人簡歷
10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學家陳文新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0月1日至7日,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四位院士相繼離世.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