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盜用必究
以SARS為鑑,除新冠肺炎作為急性應激源造成的影響外,疫情還可能對精神疾病患者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例如患者對住院治療產生恐懼、病友間不能正常交往、不能正常配合治療、產生悲觀情緒和行為、拒絕參加文娛活動等,都可能會加重精神病性症狀、抑鬱焦慮症狀的嚴重程度,增加復發和自殺風險。
疫情之下,如何讓精神病人配合家人接受長期、規律治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精神科醫生和家屬共同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值得慶幸的是,在現代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精神外科為這類病人找到了堅持治療的科學之路。功能神經外科醫生,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臨床症狀與其神經核團建立了對應關係,也找到了微創手術的治療方向。研究表明,精神症狀與大腦情感環路的某些神經核團有著對應的關係,調控這些神經核團,可以有效控制其精神症狀。特別是在機器人輔助下的立體定向技術,外科專家可以精準地將調控電極送至神經病理環路上的神經核團靶點,使接觸部位的神經細胞發生射頻消融或者抑制(DBS調控),這可以控制異常的神經衝動,從而去除和控制精神症狀。
患者梁某,男性,現年32歲。11年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規律服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藥物,症狀有所緩解。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新聞媒體不斷報導疫情變化,梁某因害怕染病不願出門、抗拒就醫,精神壓力大導致夜晚入睡困難,於同年4月停藥後病情復發。
患者症狀總結如下:
(1)睡眠差,精神壓力大;
(2)幻聽、幻視,憑空聽到小孩的哭聲、看到牆上有人影在動;
(3)敏感多疑,懷疑別人背後議論他、說他壞話;
(4)脾氣暴躁、易怒,與父母敵對,打罵父母,對家人漠不關心;
(5)被害妄想,說天上有外星人想害他,一直在監視他;
(6)行為異常,自言自語、自笑,在家裡來回走動,接觸被動,不願出門,否認自己有病。
調查資料證實,中斷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病情復發的風險是堅持藥物治療患者的5倍。精神病人越抗拒治療,病情進展越快,治療愈發困難,這就像走進了惡性迴圈。為了獲得治療的“突破口”,2021年11月家屬將患者帶至我院,尋求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
圖解:手術當天,在麻醉科醫生的全麻幫助下,醫生為患者佩戴立體定向頭架,準備行術前的頭部CT影像掃描。
術後,患者睡眠質量改善,夜間睡眠時長可持續7小時,幻視、妄想消失了,殘留少部分幻聽症狀,但可分清不是現實中的聲音,後續仍需少量服藥消除殘留症狀,禮貌待人,與周圍人關係融洽,可以進行日常交流;主動關心父母,與父母在走廊散步聊天,承認自己患病,願意接受藥物和其他康復治療。
那如此高效的手術風險大嗎?很多家屬對手術抱有疑慮或擔憂,例如,擔心術後患者出現呆傻、偏癱、失語等。其實,如今的神經外科手術,在術前已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就拿腦中深部核團的定位來說,就需要進行三次以上的影像掃描,再透過掃描出來的資料,藉助DTI技術和機器人輔助,計算出最佳的手術路徑,有效避開重要的神經及血管,靶點的選擇與手術的通路不在腦部的智慧區、運動區、語言區,所以手術不會出現呆傻、偏癱、失語等現象,更不會影響患者的記憶,家屬不必過度擔心。
致廣大讀者:
你們好,我是吳景文醫生,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諮詢,可以透過平臺“私信”方式聯絡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會盡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關閱讀
精神病人規律服藥 療效欠佳並非無計可施
17年的精神分裂症 手術僅僅4小時就控制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