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農村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很多我們都見不到了,但是它帶給我們的記憶永遠留存。這幾樣老物件農村的50歲往上的還都能記得,城市裡的50歲的人可能大多數沒有見過。我相信很多年輕的朋友都沒怎麼見過這些物件。
第一個農村老物件是 護脖
使用生口的時候不至於勒著生口的脖子!護膀或護脖,有專業師傅做,裡邊是麥草和棕,外邊是帆布,與夾棒接觸的一面還要縫上牛皮或輪胎外胎皮。很講究,做不好會傷牲口的皮肉,叫打膀。
北方稱套包子。東北把套項叫做套包子,是牛,馬,驢,騾子拉車時先套在脖子後兩前腿的肩處,起保護作用同時拉時能用上力。
陝西關中人把這東西叫“擁脖",是耕地或拉車時套在馬,騾子,驢脖子上的!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村人都見過!
第二個農村老物件是“麻繩匠”的“合股魚子”。
擰繩子用的。打繩的確有這玩藝!三股細繩合成一根大繩!這是以前生產隊裡編制耕繩用的一個木製編耕器材,要有三股麻繩穿進去另一邊固定在手搖器上,手搖器不斷上勁耕繩從編織器下出來
一端是可更換粗細的單孔“出繩孔”;另一端是“入股孔”,分二股、三股和四股。股數的多少,決定了同樣粗細繩子的柔軟度,股數越多,繩子越柔軟,但受重力度不變。打麻繩需要平坦的作業現場,一端固定在木樁或小樹上,另一端用石塊做配重,壓在三孔或四孔的木條上,木條上裝有可同步轉動的小搖把,同時讓繩股旋轉起來。隨著繩子的形成,這個魚子便在繩股的擠力作用下緩慢地移動,現場一直縈繞著吱吱扭扭的聲音。
第三個農村老物件“馬掌或者牛掌”
我們這農村管這個叫牛掌或者馬掌,你們那怎麼叫呢?
以前幹活都需要用到牛車,牛在路上尤其是在砂石路上走,牛蹄很容易磨損,導致牛兄弟的腳蹄疼痛不敢落腳,,於是給牛穿上那種用汽車輪胎製作的鞋子。製作那種牛蹄鞋需要專用工具與剖開的汽車輪胎,還要專業技術。牛皮鞋做得好,牛穿著合適的鞋子,既舒服,又能用力拉車,還保護了牛蹄,也延長了牛哥的勞役壽命。現在這種鞋子已經沒處可買了,也沒人制作了。
第四個農村老物件 “馬鐙”
馬蹬當時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發明。馬鐙的作用很大。這個是用鐵鑄成的。馬鐙一般是騎馬的時候,腳踏在馬鐙上,騎到馬身上。其次馬鐙就是騎馬的時候能起到穩定身體的作用。
第五個農村老物件石頭碾
很多人印象中的石頭碾子是那種圓軲轆滾的形狀的, 或者是磨盤那樣大塊的石頭上旋轉的碾子有印象。這樣在凹槽裡石頭碾子比較少見。它也主要是靠圓餅來回滾動,來碾壓糧食,磨面。具體這兩種石頭碾子各自都有啥優點我也說不出?還請懂行的老前輩們指點一二?
這幾樣我童年時都見過只是一個地方一種稱呼、現我己過五十多年了,己是童年時記憶。以上和大家分享的五個老物件,都是我們農村六七十年代用過的老工具。你都認識嗎?你見過幾種?使用過幾種?
喜歡的朋友們關注我,一起欣賞農村奇特老物件,一起來回味童年,回憶自己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