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儘管現代醫學是以西醫醫治為主,但是生活中,依靠中醫來調理身體的人也並不在少數,生活中甚至有人每天都會吃一些中藥,喝一些湯藥來調理身體,或是預防保健。中醫中藥雖然在效果上能夠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是藥三分毒”,即使是中藥,也是要根據對應的症狀,採用適當的劑量包括正確的食用方式,綜合下來,才能起到預防、保健或調理的作用。
中醫院消化科的王大夫是一位非常年輕有為的醫生,王醫生的父親和爺爺都是醫生,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王醫生從小就立志要想爸爸和爺爺一樣,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由於王醫生小的時候對中國傳統的中醫很有興趣,所以自從上了大學就主攻中醫領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學習都是專門針對人體消化系統做的研究,發表過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現在是醫院裡最年輕的主任醫師。
王大夫在接門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患者向他詢問應該喝些什麼湯藥來調理一下腸胃的問題,每天都會有5個左右的患者這樣諮詢,當王大夫在回答的時候,那些即使沒有提問的患者,也會迅速的掏出手機來記錄。所以王醫生就整理了一下關於胃病的患者想要喝中藥調理,那麼應該什麼時候喝,有哪些忌口等問題,列出來,一起解答。
王大夫表示,像這些具有補益作用的湯藥最好是飯前服用,有利於吸收。腸胃在空置的狀態下,藥物進入胃部之後能夠和胃酸等腸胃中的液體充分地混合,由於還沒有進食,那麼腸胃對這些湯藥的吸收效率會成倍的增加,所以建議益補的湯藥飯前喝,當然如果含有刺激性過高的中藥成分,還是會酌情考慮,建議飯後食用。
潤腸通便的藥,一般是空腹的時候服用,有利於清除腸胃的積滯。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年紀太大的老年人,腸胃本身就很脆弱,空腹服藥的話對腸胃的刺激太大,一般王醫生遇到這樣的特殊病人都會建議病人飯後間隔20分鐘左右在服用,儘管作用會有些打折,不過對於腸胃功能退化的老年人來講,藥效也是完全足夠的。
對於消食的中藥,還有一些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大的中藥,往往是飯後服用,因為飯後胃中的食物留存較多,藥物進入胃部之後,有食物作為緩衝,與食物混合之後,刺激性會大大降低。
王大夫強調,藥物只有在合適的胃腸條件下才會發揮出較大的藥效和滋補作用,所以胃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時候,以下三種食物就一定要儘可能避免,不然很可能會“白補”。
第一種:油膩的食物
油脂攝入量過多會導致膽汁的分泌量增加,膽汁與藥物混合之後,會降低藥效。
第二種:辛辣食物
胃病患者的消化系統非常脆弱,即使是調理之後有所改善,也要注意遠離辛辣食物。
第三種:過鹹的食物
鹽分攝入量的增加,會影響人體內環境的滲透壓,滲透壓過高就會影響藥物中的功效成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