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們愛孩子,希望他們茁壯成長,就必須給他們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時間和機會去玩耍。”
——彼得·格雷教授
01
—
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
當你收拾好心情面對即將寫作業的孩子,在心裡一遍一遍暗示自己: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今晚我一定要做個溫柔的媽媽。
結果打臉來得太快。
當你提醒娃:孩子,該寫作業了哈!
平時作文寫不出幾句話的娃,突然跟你講起了18番大道理,以證明他現在不能寫作業。
《小歡喜》劇照
然後,終於,當孩子花了十分鐘才打開書包,接著又花了5分鐘才翻到需要的課本。你以為他要開始學習了。
不!
他想上廁所了!
他找不到鉛筆!
。。。。。。
好不容易真正開始寫作業了,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嚎:我太累了,你都不讓我休息的嗎!?
好吧,也許他真的是累了。畢竟要當個體貼的媽媽。
《小歡喜》劇照
於是趁著他休息的空檔,你開啟剛剛寫完的作業一看,差點兒暈倒。
這都是寫的什麼東西!
數字歪七扭八,字醜到懷疑人生,答案匪夷所思!
於是開始聯想:這傢伙是不是在敷衍了事?從小不學好,長大還得了?!
深呼吸過後,拿起作業輕聲細語跟娃說:寶貝你看,這個字是不是能寫得更美一點兒?這道題是不是。。。。
話還沒說完,就看到一雙淚眼汪汪的大眼睛,無辜地望著你,彷彿風吹一下,眼淚就能撲簌簌落下來。
雖然如此,但老母親該有的原則還是要有:改,必須改!
《小歡喜》劇照
然後就是娃兒從6點半哭到7點半,從7點半又哭到8點整,然後就是不改,堅決不認為自己錯了。
於是你就跟他耗著,耗著。。。。。。自己越來越氣越來越氣。。。
為了保住僅存的乳腺,於是你怒吼一聲:給我滾出去玩,不想寫就別寫了。
娃兒似乎聽到什麼好訊息了,一愣,趕緊不哭了。邊換鞋子邊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著你,一溜煙兒跑出去了。
02
—
是不是類似的場景經常上演?
明明作業沒有多少,卻經常跟娃消耗一晚上的時間。氣也生得不少,學習質量卻並沒有變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曾經看到一個實驗:
德克薩斯州有個叫做瑞亞的教授,一次偶然情況下參觀了芬蘭的學校和操場,親眼目睹了數千名孩子於45分鐘的課後從教室飛奔出來。他們在戶外的操場上奔跑或者放鬆,然後繼續跑回去上下一節課。課間休息後,孩子們似乎很開心,精神煥發,充滿活力。不僅整個上午如此,而且可以一直持續到下午。
當時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名小學生每天可能只有15到2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一些簡短的課堂伸展運動。這對她觸動很大。
《小別離》劇照
她認為:
以自由玩耍為主的休息時間,對成長髮育中的兒童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孩子的認知、社交和情感健康。
當我們成年人一直管控著孩子做事的方式,孩子們就學不會怎麼玩,也不會安排自己的玩耍方式。這將不利於他們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自由地玩耍會讓孩子們建立自信心、建立自尊,還能增強他們的適應性。
在她的鼓舞下,有4所學校報名了她的實驗:
一半學校使用該專案——把課間均勻地分配到全天,把每天休息20分鐘增加到每小時15分鐘,每天4次,確保休息時間包括無組織的戶外活動,如體育課之類。並透過透過芬蘭式的倫理道德和人格發展課程來增強效果。
一半學校則維持原狀。
《小歡喜》劇照
結果如她所料,在所有參與這個實驗的學校中,學生的“課堂行為”提高了30%或更多。寫作技能教授效率提高,一年中至少節省了6個月。同理心和社會行為顯著改善。課堂上的不良行為正在減少,學生傾聽、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提高。老師反映說,學生更有效率、更專注,也不那麼煩躁了。他們還試圖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依賴老師。
而且大家所擔心的孩子下課受傷的問題也在逐漸減少,孩子們在不斷探索中更加擅長如何安全管理自己的行動,學會了照顧自己的需求。
03
《小別離》劇照
所以,當孩子們把一定的時間花在玩上的時候,並不會耽誤學習,反而還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性和責任感。
而前面我們例子中孩子的行為,不管是如何原因引起的,正是他極度厭煩了學習的表現。這個時候只要跟他約定好時間讓他出去活動一下,讓他暫時從繁重的學業壓力中脫離,有時間進行調整,他自然就能精神煥發地回來重新投入學習了。
與其在家裡消耗一兩個小時,不如讓他出去玩好,順便還能鍛鍊身體呢,是不是兩全其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