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 SP2000T——當艾利和有了價效比
之前聽過A&K的SP2000,說實話我其實是不太感冒的,總感覺A&K的東西面子大於裡子,牌子設計做工沒啥問題,就是感覺沒有那麼“硬核”。
但是前段時間蹭了一下SP2000T,讓我對A&K播放器的印象有了一定的改觀。
SP2000T有個賣點是採用了膽+石的放大模組,並且支援三种放大模式切換,以實現不同的聽感。按道理來說這應該算是硬體切換,但是SP2000T是透過選單下拉之後軟體一鍵切換的,切換絲般順滑,我不知道它是怎麼做到的。反正體驗很好。
其次,雖然SP2000T無論是膽模式,還是膽石混合模式,聽起來都沒什麼膽味,但是聽流行聽感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對比了某國產旗艦之後。
看來價效比這東西,有的時候也得靠同行幫襯啊(狗頭)
樂彼P6Pro&灰曜石——依舊是R2R播放器標杆
在接觸樂彼P6Pro之前我一直不知道R2R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R2R這麼個老玩意拿來做DAC聽起來到底有什麼好處。
雖然老萬的R2R科普看了不少,但是說實話,對於我來說還是不夠直觀,能記住的東西有限。
後來搞來P6Pro親自體驗了R2R之後,終於明白了R2R的妙處——播放PCM時獨特的寬鬆自然感和細節表現。
個人推薦用細節表現比較好的動鐵、動鐵靜電混合耳塞搭配P6Pro,這樣差別會更明顯一些。
我試過的幾個動圈耳塞提升都比較有限,可能是因為動圈的聲音本來就比較自然吧。
至於P6Pro灰曜石我也蹭了一耳朵,感覺好像有點樂彼老P6的味道,多了我也沒感覺出來,反正到時候你們自己體驗吧。
索尼 WM1Z(金磚)——播放器裡的保值王、B王
雖然我不喜歡索尼WM1Z的聲音,但是不得不承認,出了這麼久了,WM1Z(金磚)在二級市場的保值率真嚇人。
而且我試過帶不同的播放器通勤、喝星巴克,WM1Z(金磚)是回頭率最高的。
所以,如果你有以上兩點考慮,買個WM1Z(金磚)不會錯。
Oriolus DPS-L2——成也外觀、敗也外觀
被知乎網友釘在“中文HiFi恥辱柱”上的播放器,地位著實不一般(狗頭)
DPS-L2的聲音我很喜歡,因為在目前這麼多HiFi播放器裡,這個調音風格你找不到第二家,配動圈聽老港臺的聽感獨一份。粗放動感,但素質不算頂尖。
操作邏輯比較拉胯。為了還原以前磁帶機的按鍵佈局,硬是把操作切成了兩個部分,主動為你創造上手難度。
至於外觀,我還是那個看法,如果你能接受,那它會非常吸引你。反之則不然。
樂圖墨菊——專業光環下的中庸之道
墨菊是一個看著不突出,但是用著感覺剛剛好的一個播放器。我個人是挺喜歡的,說它中庸並不是貶義詞。
墨菊的調音中庸,所以我很少遇到有耳機搭配墨菊會出惡聲,讓我聽不下去的
墨菊的功能中庸,沒什麼稀奇古怪的新功能,但是它給你的功能都是你能用的上的,而且流暢穩定,很少出么蛾子
墨菊的外觀中庸,反正我看了一年多,愣是沒覺得哪裡不舒服
所以,這可能這就是奇妙的平衡感?
飛傲M15、M17——當水桶機廠找到了差異化的方向
M15我覺的沒啥好說的,很飛傲的產品,最便宜的雙AK4499晶片播放器了吧。
各項功能、指標都不差,做工很好的同時,價格還不貴。妥妥是奔著跑量去了。
反正M15我覺得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味道、調音等等邊際要素的話,推推塞子完全夠用了。
M17是真讓我感覺眼前一亮,因為它有明顯的差異化定位了。
雖然我不知道用便攜播放器推大耳機有多大的市場需求,但M17的出現確實給了這部分人群一個選擇,而不是再提供一個同質化的產品。
至於調音我覺的還是“很飛傲”。倒不是說能不能調的技術問題,應該是處於市場層面的考慮。畢竟貨還是得賣,要生存。
我試著推了一下HD600,感覺有2k價位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的水準(單端)
推耳塞的話,我覺的大聲場是個亮點,配配動圈塞挺好
山靈M8、M9——是不是被市場磨平了稜角?
不過多評價,我感覺山靈的播放器缺少一些能讓人記住的特點。
M9的首發海報,我覺得改改換給手機用,可能都行(狗頭)
反正具體你們可以看看上面的表格,應該能發現點東西。此處內涵飛傲(狗頭)
怎麼說呢,跟隨也是一種市場策略吧
至於消費者買不買單,還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吧
其他
海貝R8——在按個攝像頭,是不是就是手機了?
凱音N8——開著不突出,但是值得聽一聽的播放器
iBasso DX300——可能用它看影片流媒體,才是正確用法?
最後
這個文章不是什麼正經評測,充其量就是半夜睡不著,起來聽播放器時候碼的隨筆
中間有些謎語人的地方,能看明白就看吧,看不明白就當一笑話
聽感不用槓,你都對,一些觀點也是一樣
至於整理的表格,我希望對大家能有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