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意譯: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上一章講了君王守道的心法和方法,守的目的是為了用,這一章從用的後果上來進一步闡明天道之不可違,人道之不可為。
以前那些善於以天道治天下的聖王們,他們不會以人道的名物為事,不會以形色名聲來惑亂天下,而是以天德府天下,讓天下回復其自然天真的狀態。
明,指以人道的形色名聲為事;愚,指使人迴歸自然天真之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天下之所以難治,就在於天下失道,君王以奇治國;以奇治國,人們就會以名物為事,進而為名物之利而相互爭鬥,以致天下大亂。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故以智治國,所以那些以人道之智巧來治國的人,皆為不道之人,竊天以為己有,故謂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則天下有道,天德足全,萬物自化自成,天下物阜民豐,秩序井然,故謂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知以人治國之不可為,知以道治國之不可違,這才是聖王治天下的常法。
稽,言有宗,事有君,指根本、依據之意;式,治理天下的式法;稽式,就是治理天下的常法。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聖王常知以人治國之不可為,知以道治國之不可違,故抱道不離,積天德之厚以府養萬物,是謂玄德。
玄德,指天德之厚。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玄德虛漠鴻蒙,但卻無所不府,無所不養,故謂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物為道之一極,僅有一物之用,故玄德之大用與物之小用是相反的;
聖王唯有積玄德之厚,才能復返道之無極;同天合道,謂之大順。
後記:
1、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道德經》是古代聖王思想和道術的集大成者,更是一部修煉內聖外王之道的必備經典。《道德經》以“道”為體,以“德”為用,修齊治平無所不包,能夠指導我們從根源上、本質上、整體上去認知和把握世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道為根,德為本,萬物為末,萬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理解了“道“和”德”,就能理解萬事萬物流變的根本所在,從而做出更有益的抉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這就是學習《道德經》的要義之所在!
2、如何學習《道德經》?
1、先做心理建設,長期主義,抱著淘寶的心態,以明道為志,以求索為樂,常讀常新,爭取量變到質變;2、注重義理和道術的探究,不要拘泥於句讀、考據等屑末之中;3、帶著問題去學習。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有好奇心和求真慾望,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4、《問道》計劃分三個部分來寫,1.0版解決“是什麼”,2.0解決“為什麼”,3.0解決“怎麼用”。目前為1.0版,歡迎大家評論、指正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