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滷鵝店老闆表示,自己對滷鵝補貼帶來的實際意義並不看好,最大的意義是刺激消費、“留住餐飲行業的人”。他預計報名的年輕人難有真正靠滷鵝創業的。但他也說,“這個城市獎勵肯努力的人。”
無論如何,滷鵝考試和補貼更像是對這個城市所有人的一種饋贈,它打開了一扇門,讓個體能在深圳獲得靠一門手藝存活的希望。
文 | 鄔宇琛
編輯 | 周維
運營 | 橞楹
對深圳人來說,今天是個大日子,因為“萬人滷鵝”的考試,就要開始了。
事情肇始於一道在深圳不難尋覓的菜品,被官方劃為職業技能考核,並給予考試透過者1700元的現金補貼。出人意料的是,這一考試在短時間內收到上萬人報名,並逐漸演變成一場全民熱議話題。
有人開始網購廚師服和廚師帽,有人很快收到了潮汕父母連夜寄來的南姜和滷料,有人更是全家老小一齊上陣報名。還有人表示,深圳的鵝恐怕都沒有考滷鵝的人多了。
“魔幻”,是很多人對“萬人滷鵝”的最大感概。
在“沒有一隻鵝能活著離開深圳”“如果不是考證限制必須在深圳交過社保,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要出動到深圳滷鵝 ”的調侃中,一場關於滷鵝的新內卷,似乎就要開始了。
▲ 深圳人社在滷鵝熱後發文調侃。圖 / 深圳人社微信公眾平臺
全民滷鵝
在滷鵝考試討論最火的那幾天,很多人都收到過一個名為《滷鵝寶典》的文件。
11月25日,一個平常的週四,25歲的“公司打工人”林彤在小紅書上刷到了“滷鵝補貼”的帖子。帖子聲稱,在深圳,去參加一項滷鵝的職業技能考試,只要過了及格線60分,就可以拿到證書和1700元的補貼。不過,她沒有太動心,那口大鍋和滾燙的滷水顯然不像是她能掌控的,她猜測這項考核或許是面對專業人士開放的。
她繼續上班。沒過一會兒,一個朋友發來訊息:“看到滷鵝的事兒了嗎?”隨後甩來一個《滷鵝寶典》文件。《寶典》開門見山寫道:“事情是這樣的,政府補貼給有潮汕滷水技能的人才,每人1700元……透過率據說高達97%,所以大家不用緊張。”
“這《寶典》哪來的?”林彤問。
“身邊的同事都在討論。”朋友說。
▲ 《滷鵝寶典》應有盡有,從報名到考試步驟,再到考試材料和擺盤要求,一條龍服務到底。圖 / 《滷鵝寶典 》
林彤又轉去問其他朋友,發現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考試的事情。按林彤的話說,苗頭在此時已經出現了。滷鵝考試不用報名費,考過了有1700元,考不過也學會了一門手藝,為什麼不試試呢?
於是,她被好友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幾個朋友開始約著一起報名“備考”。
熱火很快燃遍了整個深圳。林彤和朋友下班去餐廳吃飯,看見前面的一個女生,正在看滷鵝的教學影片。“很神奇,感覺人人都在學滷鵝。”
林彤的朋友劉子寧,一家少兒程式設計機構的老師,對“滷鵝”的出圈過程記憶深刻。週三,她就從一個朋友口中聽到了滷鵝補貼的事情,很快,她也收到了《滷鵝寶典》。“97%的透過率”同樣吸引了她,並且《寶典》中提到,指定品種(必考專案)的食材由考場提供。這大概意味著,準備考試的成本可能比英語四級考試還要低,畢竟英語四級還需要繳納報名費。
劉子寧當天讀完《寶典》後,倍感自信,她自己會做飯,雖然沒有嘗試做過潮汕滷味,但她覺得按照步驟做並不那麼難。“考試準備三道菜,一道菜是必考的,滷鵝或者滷鴨,剩下兩道自選,滷蛋或者滷豆皮什麼的,直接扔下去就好了。”
11月25日上午,她被拉到林彤所在的群裡,一起商量報名事宜。
劉子寧比較幸運,她午休時順手在深圳人社局的官網報了名。林彤則想著等晚上下班回家後再報名,不料那天下午五點,深圳人社局官網發出公告稱,由於以“鵝”傳“鵝”的誤會導致報名資料明顯異常,為確保後期考核能有序進行,不得不緊急暫停了報名。
林彤遺憾地和“搞錢”的機會擦肩而過。不少網友“痛心地”表示,考試報名暫停後感覺痛失1700。
▲ 暫停滷鵝考核報名的公告給這場“滷鵝熱”按下了暫停鍵。圖 /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
事實上,滷鵝補貼不過是深圳為市民提供的眾多補貼之一。2016年,劉子寧來到深圳“深漂”,作為本科生,2年後,她在深圳落戶。這項最受深圳年輕人歡迎的補貼之一,給予了他們在這個城市生活的生機。深圳擁有門檻較低的落戶政策,本科生一旦落戶即可拿到人才補貼15000元(坪山區為2萬元)。而林彤雖然沒申請領補助,但她也熟知一項在深圳較為容易領取到的補貼:畢業兩年內在中小微企業就業,繳滿社保6個月就可以領到3000元。
對深圳年輕人來說,申請補貼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舉止。“辦事效率這麼高,幹什麼都比較方便。”劉子寧說。
報上名了的人,考試日期被定在12月5日。這段時間以來,劉子寧在為考試認真做準備。她在網上買了一件20元的廚師服,並且在B站上跟著影片學習滷鵝,還約上朋友週末在家先練習做一次。“肯定不能裸考。”她對於即將到來的考試很重視。
一場遊戲
這場深圳市民們合演的“大戲”,雖然結局不那麼“盡如人意”,但故事的由頭和發展卻足夠有趣。
滷鵝考試為什麼會火,並不難理解。深圳的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自詡“搞錢”能手,很多人都身兼數職,不滿足於只擁有一份固定收入,服裝公司的兼職做淘寶、金融行業的兼職做私人理財顧問、策劃公司兼職做器材租賃……在疫情前深圳戶口港澳通行證可以無限次往返香港的時候,很多人會無數次出入境做代購。
現在,眼前有一個能拿1700元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而《滷鵝寶典》裡寫的“97%的透過率”,也讓大家對滷鵝這件事情抱有過大的信心。搞得深圳人社局不得不出來澄清:潮式滷味製作要求的主、配料品種繁多,工序繁雜,不是網上傳說的不經過專業訓練的小白,花幾分鐘看個學習影片,徒手去考場溜達一圈,就能透過考試拿到補貼的。“從今年已經組織的考核情況來看,透過率絕不是網上傳說的97%,有一定功底的參考人員透過率也不高。”
有網友表示,不上熱搜多好,這下好了,透過率沒有97%了吧。
不過,“搞錢”並不能完全解釋滷鵝考試火爆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這場滷鵝考試的報名過程,更像是一次大型社交和一場年輕人的遊戲。對於考試,年輕人的心態輕鬆且隨性,能拿錢是本事,不拿錢是快樂。三五個好友結伴報名,是這個考試的標配。
劉子寧和林彤都表示,自己不全然為了錢而去。林彤是被朋友“拱火”最後報了名,她覺得滷鵝這個活動很新鮮,即便沒考過也好歹能和朋友喝個下午茶、面面基。劉子寧則設想著自己考完試後,要在朋友圈發一張自己穿著廚師服的自拍、一張擺好盤的滷鵝肉照片,配文也想好了,套用“來了就是深圳人”,改作:“來了就會滷大鵝!”
在報名熱潮過後,對於滷鵝考試存在的意義,也讓這個城市的一些年輕人們短暫地陷入思考。
“為什麼要設立滷鵝考試,並且發放1700元的補貼?”劉子寧把這個問題拋給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告訴劉子寧,或許有人因為考試學會了滷鵝,去擺個攤或者在朋友圈賣,可以刺激個體經濟的發展。劉子寧深以為然。
深圳人社局的解釋是,2019年,廣東省為了弘揚粵菜文化,透過多個“粵菜師傅”的能力考核對透過者發放補貼,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學一門手藝,靠一技之長提高自己就業和創業的能力,助力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
而在另一個更為全面的《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目錄》中,除了“粵菜師傅”的補貼,還有產後康復、家庭保潔、母乳餵養指導、母嬰生活照護等專案補貼。其實,還有補貼更高的專案,比如電工、空調安裝維修工,最高補貼高達7700元。不知道愛搞錢的深圳人,看到這個之後,會不會又集體出動?
黃曉雪則有更深入的看法。她是廣東湛江人,今年23歲。在滷鵝考試爆火的三個月前,她在深圳本地的自媒體上看到了職業技能考核的相關文章,出於同樣簡單的念頭,學習、拿證書、拿錢,她報名參加了考試。
相比後來湧入的年輕人,那時的考試尚沒有“97%透過率”的傳言,黃曉雪專門報名參加了一堂實操課,在一個專業的廚房完成了自己的學習。在她看來,實際操作的難點在於器材的使用,比如專業廚房的爐子是一個有閥門的大灶,考試用的刀要比家庭用的刀大,拿起來不容易。此外,還有擺盤的細節,鵝頭放在哪裡,下面用什麼打底,這都有講究。
她參加的10月份那場考試大概有40個人,和正規的考試一樣,需要拿準考證入場,填寫自己的姓名等資訊。考試時間2小時,會有巡場的考官監督考試。滷味做好後,需要擺放在桌上等待傳菜員貼上編號將菜送去另一個考官的房間。評判的過程和處理,都是考生看不見的。
兩個星期後,黃曉雪查詢成績:67分,過了及格線。但補貼與證書的發放、稽核,需要經過嚴格的流程,直至現在黃曉雪還未能領到1700元的補貼。
讓她記憶深刻的是,那時的考場上大多是三四十歲的叔叔和阿姨,看起來都像是在廚房經過專業訓練,和自己年齡相似的年輕人並不多。她在報名時,也曾思考過職業技能考核和補貼設立的初衷,發現報名條件中特地標有“本市登記失業人群”,她才想到,這份考試和補貼背後蘊涵的意義。
黃曉雪目前在一家外企做運營工作,還沒有落深圳戶口,所以沒能領到她能夠領到最輕鬆的1萬5千元“人才補貼”。對她來說,滷鵝補貼的意義重大,這將是她在深圳拿到的第一份補貼。
一扇門
滷鵝的職業技能考核,確實不是“一場遊戲”這麼簡單。某種程度上,職業技能證書和補貼,可能承載著一些人在這個城市生存的夢想。
陸一的家裡是開滷鵝店的。11月24日,不少朋友陸陸續續來詢問他,滷鵝怎麼做。陸一意識到,滷鵝火了。他沒想太多,拉著自己有著24年滷鵝經驗的父親陸維升,在凌晨趕拍了一條短影片,向網友教學如何製作正宗的潮汕滷鵝。
陸一家的滷鵝店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父親陸維升是潮州人,向做滷鵝家族生意的小舅子學到了當地著名的滷澄海獅頭鵝手藝。這種鵝個頭很大,肉質肥而不膩,但家鄉的市場競爭激烈,陸維升決定來到深圳寶安的一個市場,在一個玻璃窗小檔口開始了自己的滷鵝生意。
陸維升記得自己剛到深圳的時候,可以用潮州話在市場內交流,而顧客也以潮汕人居多,大家嚐到了家鄉美味,也會幫襯同鄉,他的滷鵝店依此積累起了早期的客戶。那時,滷鵝店經常會有賣不出去的鵝肉,他會把鵝肉裝起來,到附近的工業區降價賣出,保證不浪費,同時也吸納了一大批流水線工人消費。
來深圳開滷鵝店的人,不少有相似的故事。王衛川來自汕頭澄海——潮式滷鵝的發源地。1996年,還未成年的他來到深圳打工,跟著一個親戚賣尋呼機。進入千禧年後,他又跟著市場趨勢賣手機,每個星期他都需要往華強北跑兩趟拿貨。就這樣,王衛川積累了第一筆財富,在深圳立住了腳。
2007年,手機生意沒那麼好做了,王衛川覺得是時候轉型,他想起來自己作為澄海人的優勢。小時候逢年過節,澄海人就會在門口架起一個燒著柴火的“鼎”做滷獅頭鵝。他跑回老家和師傅們學習了澄海滷鵝的手藝,回到深圳便與人合夥開了一家滷鵝店。他的供應鏈上游始終在老家澄海,他擔保自己只做正宗的獅頭鵝。
王衛川和陸維升都告訴每日人物,經營滷鵝店,難在太辛苦。這是一門體力活,在市場裡開檔口,需要爭取最早到市場的那一批客戶,很多家長送小孩上學,路上就需要買滷鵝回家,這意味著滷鵝店老闆們需要在凌晨四五點爬起來滷鵝,晚上則要忙到深夜。很多人也曾慕名來,稱自己能夠花錢學習,但沒到兩三個月就會堅持不住離開。
市場給予了他們的勤奮以回饋。王衛川還記得,深圳的潮式滷鵝生意最火的時候在2016年,一家叫“陳鵬鵬鵝肉飯店”的在深圳開始做起有資本、有規模的滷鵝生意,靠著爆品思路和品牌營銷爆火起來。“物只滷鵝”也在這時候創立,透過門店擴張帶動了潮式滷鵝市場的資本化。那時,生意忙得讓王衛川和滷鵝店的夥計們有時一天只吃得上一兩頓飯。
▲ 陳鵬鵬滷鵝飯店於2016年創立,已逐漸形成連鎖模式。圖 / 視覺中國
到了2018年,陸維升將市場的小店搬到了一個更加敞亮的大店。同年,王衛川的門店在美食評分軟體上的本地粵菜排行榜排名第一。今年6月,陸維升的滷鵝店受寶安市場監督管理局邀請,到北京做餐飲交流。兩人幾年前都在深圳買了房和車,兒女也都在深圳公立學校上學。
2016年的那場滷鵝熱後,二人都意識到了數字化和營銷上的必要性,兩家店都引入了數字化商城。陸一不久前從半導體公司離職,現在幫父親做滷鵝店的品牌推廣。
在深圳,潮式滷鵝的市場潛力依然不小。不過,王衛川對每日人物表示,自己對滷鵝補貼帶來的實際效果並不看好,最大的意義是刺激消費、“留住餐飲行業的人”。但要將滷鵝生意做大,需要不斷地調整口味以及持之以恆地忍耐,他預計報名的年輕人難有真正靠滷鵝創業的。
但他也說,“這個城市獎勵肯努力的人。”
無論如何,滷鵝考試和補貼更像是對這個城市所有人的一種饋贈,它打開了一扇門,讓個體能在深圳獲得靠一門手藝存活的希望。
林彤和劉子寧,一個是湖南人、一個是江西人。現在,因為滷鵝補貼,她們都稱自己是深圳人——會搞錢的人。
(文中劉子寧和林彤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