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航母”前面再沒有什麼護衛艦可用來遮擋了。在被日軍的重巡洋艦趕到下風方向後,它們也無法再利用煙幕來掩護自己。
日艦緊緊相逼,大口徑炮彈激起一道道高達四十五米的水柱,“吉普航母”一邊左閃右避,一邊用“蹩腳艦炮”還擊。航母艦炮的口徑不過五英寸,炮彈打在日軍戰列艦上只能冒起一股輕煙,打在炮塔上更是轉眼就化為一團飛絮隨風飄散了。
“吉普航母”不是日艦的對手,不僅進攻乏力,它們那微薄的飛行甲板也很難抵擋住重炮的轟擊。
墮後的“甘比爾灣”號最慘,在一個小時之內,幾乎每分鐘都要被炮彈擊中一次,直到它沉沒時,一艘日軍巡洋艦還在不停地向它發炮轟擊。
除“甘比爾灣”外,還有幾艘航母中彈受傷。“塔菲-三”之所以沒有全軍覆滅,是由於一方面日軍的雷控射擊精度不高,美軍的損管作業又很得力,另一方面,“吉普航母”的薄艦殼反而救了它們的命——日艦使用的是穿甲彈,這些穿甲彈一般都直接穿了過去,沒有在艦體內爆炸。
不過“塔菲-三”的覆滅,看起來已只是個時間問題。斯普拉格連連向金凱德呼救,金凱德將斯普拉格的電文轉發給哈爾西,同時自己也向哈爾西發出了一則明碼電報:“請李全速前進保衛萊特,請快速航母立即出擊。”這份電報的意圖很明顯,就是一方面敦促哈爾西組建由李率領的第三十四特遣艦隊並儘快回援,另一方面也藉此威嚇慄田部隊。
然而金凱德的電報並未能得到他想要的回應,在三百海里以北的恩加諾海面,哈爾西正幹得熱火朝天,眼睛裡全都是被他打爆的日艦,既不可能也不甘於分身。
哈爾西本可以兵分兩路,在率航母群進攻小澤部隊的同時,派第三十四特混艦隊防守聖貝納迪諾海峽,但是他認為小澤部隊既是航母部隊,又一直是聯合艦隊的絕對主力,若將部隊分開攻擊,受到的損失將會大得多,倒不如全部上,這樣既可把所有艦炮集中起來,以加強航母的對空防禦,又可利用航母的艦載機來加強對所有艦隻的空中掩護。
哈爾西始終對他的這一決策的正確性深信不疑,日後當他回顧這一幕時仍然堅持:“如果遇到同樣的情況,並掌握同樣的情報,我還會這麼幹”。
然而哈爾西其實是上了日本人的當。
萊特灣大海戰(15)連載,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