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大地上的某個小鎮,公路在被坦克履帶碾過後破碎不堪,一大群BMP-1步戰車緊跟其後。忽然,BMP-1的尾門開啟,端著AKM和RPK的蘇軍士兵魚貫而出。訓練有素的蘇軍拉開了散兵線衝鋒,他們中即便是使用RPK的機槍手,也只會依託掩體打出一個或幾個長短點射後迅速轉移。
蘇軍的RPK:伴隨著“鋼鐵洪流”衍生,75發彈鼓火力強悍
這個場景很容易辨別,就是上世紀60年代左右西歐各國設想中的蘇聯紅軍。在坦克、步兵戰車面前,步兵的輕武器幾乎成了衍生品:不同於歐洲各國熱衷的彈鏈機槍,蘇軍的班組在二戰時期便廣泛使用彈盤供彈,二戰後僅僅是以RPD輕機槍稍微過渡了一下便採用了RPK——這一用,就是大半個世紀。最早使用的RPK和小口徑化的RPK-74,儼然成了蘇軍機槍手的代名詞!
顯然,彈鏈機槍一般來說稍重,火力持續性也更好。這卻不適合蘇聯的作戰方式:說白了,就是鋼鐵洪流一路平推,這對車輛和步兵的機動能力要求頗高。蘇軍士兵在戰時極有可能不會打防禦戰,那麼對於班用機槍的火力持續性也就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一般說來,打出幾個長短點射便轉移的班用機槍,在作戰上和突擊步槍的區別並不大。
正因為如此,蘇軍才選擇了直接在AKM的基礎上改進的RPK:加重、加長了槍管使之能在適應更長時間射擊的同時提高遠距離射擊精度,更換了更厚重的槍托,並改用40發彈匣或75發彈鼓供彈。在西方對其的定義裡,通常把RPK認為是一支“放大版AKM”。這也難怪,因為RPK本身就幾乎可以與AKM共線生產:原理相同,可以通用部分零部件,蘇軍士兵掌握了AKM的操作、拆卸,也就約等於掌握了RPK的操作和拆卸。
俄軍的近況:PKM、PKP通用機槍加入班排,RPK風光不再
正是因為RPK輕機槍這般能力,讓輕機槍輕輕鬆鬆覆蓋到各個班、排。原先的連屬機槍排、營屬機槍連裝備的PK通用機槍(PKM的爸爸)十分尷尬:7.62×54mm口徑的PK通用機槍不及RPK輕便靈活,也不如坦克、步戰車車載的重機槍威力大,於是PK通用機槍就此撤裝。在上世紀80年代阿富汗戰場上,蘇軍裝備的AK-74突擊步槍和RPK-74輕機槍被潑了一盆冷水:小口徑步槍彈在阿富汗戰場上經常需要中遠端射擊,受限於小口徑彈本身的效能特徵,這實在是無力!
於是,輕量化改進過的PKM在1983年迴歸蘇軍的連屬機槍排,作為連級火力使用。相比於RPK-74差不多6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PKM在600米距離上仍然具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7.62×54R機槍彈完全能在這個距離上撕裂敵軍的汽車,或是在600米處精準地殺傷敵軍有生力量。
這樣的火力配置在俄軍山地作戰的各個摩托化步兵旅中廣為流傳。在2010年時甚至流出了一個山地摩托化步兵旅的編制表:最亮眼的還是比PKM更輕的PKP“下班”,配屬在全旅的各個步兵班裡作為班用機槍使用,不設副射手;同時撤銷連屬機槍排,全旅只有1支RPK-74。
如今即便是俄軍特種部隊,抱著RPK-74或者RPK-16突突突的畫面都少了。反而是PKM和PKP尤甚——人高馬大的俄羅斯特種兵在機槍上增設了前握把、光學瞄準鏡、貼腮板等附件,直接端著7.5千克重的PKM突突突。明面上RPK是比PKM輕巧靈活,但是RPK因為本身的結構限制和供彈方式已經風光不再!
最新產物:RPL-20輕機槍,華麗轉身彈鏈供彈,一改蘇軍時期作風
如今,俄軍面對的再也不是蘇聯時代“鋼鐵洪流”一路平推的進攻性作戰任務,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國土防衛。而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RPK-74在繼續改進出RPK-16後發現市場已經不再熱衷於這樣的“大號突擊步槍”,也審時度勢另外研製了彈鏈供彈的RPL-20輕機槍。
從外貌上看,RPL-20幾乎一改以往蘇軍簡單粗暴的作風和“槍族化”的傳統。RPL-20採用了可調節式槍托和貼腮板,護木上方的皮卡汀尼導軌一直延伸到摺疊照門,下方也有可供安裝前握把、兩腳架等戰術附件的皮卡汀尼導軌。護木側面也有M-LOK通用介面。總體來看,整支槍的拓展功能相當強大,
RPK不再吃香,是因為俄軍認為其彈鼓、彈匣供彈的限制性較大,難以靈活拓展;此外,還和它無法更換槍管的先天性缺陷有關:無法更換槍管,只能是拉低了火力持續性,對於如今的俄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好處。最新改進型RPK-16雖然也為了迎合俄軍而採用了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但在使用96發彈鼓時重量甚至達到了6千克,也算不上“輕便”。
當然,發射7.62×54R機槍彈的PKM、PKP同樣也是重,雖然說威力、射程都達到了一個相對無可挑剔的地步,但人體對每一千克重量都是相對敏感的:尤其是需要長時間端在手裡的槍。哪怕是斯拉夫、高加索人種,也總有感到疲憊的時候。所以,為了能夠替換俄軍並不喜歡的RPK、作為班用機槍又太重的PKM,發射5.45×39mm步機槍彈的RPL-20輕機槍應運而生:它比PKM通用機槍輕了至少2kg,甚至比採用96發彈鼓的RPK輕了0.5kg!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推出的RPL-20輕機槍,確實是卡系機槍的一個華麗轉身。從卡拉什尼科夫老爺子開始抱著AK經典的導氣式自動機不放的日子似乎要結束了,研製彈鏈機槍並投放市場更是首次。不出意外的話,RPL-20將在2022年到2023年間小批次交付俄軍試用,然後便是正式服役。
小結
儘管採用5.45mm口徑的RPL-20不一定能憑藉著輕便的優勢替換PKM、PKM等中口徑通用機槍,但它僅在原型槍階段展現出的效能和設計就已經足以征服大多數人。作為最有望進入俄軍中服役的第一款小口徑彈鏈供彈機槍,它還相當貼心地配備了580mm和415mm兩種長度的槍管。100發彈鏈供彈令其火力持續性雖說是比RPK-16強不了太多,但RPL-20在槍身比RPK-16輕了0.5kg的情況下,100發彈鏈也比RPK-16的96發彈鼓要輕——這實在是沒有理由讓俄軍方選擇RPK-16!
彈鼓供彈方式的機槍被判死刑了嗎?迄今為止,彈鼓的供彈穩定性並不佳,這是先天性結構問題。雖然可以讓子彈處在一個密閉空間中免受泥沙灌入,但彈鼓內狹窄的空間導致其稍微磕碰一下都會影響供彈穩定性。以中國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為例,其彈鼓外形並不規則,供彈口在彈鼓的右邊,這導致95式班用機槍在射擊時經常出現重心偏移的情況。同時,彈鼓的體積大、空間利用率並不高,這也讓攜帶彈鼓的副射手很痛苦。所以總有老兵表示,95式班用機槍平時喜歡用30發彈匣供彈。
為了迎合市場的卡拉什尼科夫公司,擯棄了傳統的AK導氣式自動原理和彈鼓供彈,另行研發了RPL-20輕機槍,貿然涉足另外一個自己並不算很擅長的領域,這實在是勇氣可嘉。而很顯然的是,一昧地抱住傳統是不可取的,武器的設計顯然要集思廣益,不能閉門造車。RPL-20較中國的“菜地機槍”研發時間要晚,而中國的“菜地機槍”又帶著“鱉版內格夫”的傳說光環,“菜地機槍”能不能像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RPL-20一樣取得重大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