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赫巴托爾,1893年2月2日生於今蒙古國蘇赫·巴托爾省阿爾丹布拉克市(買賣城),其父是一位貧窮的阿拉特牧民。五歲時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蘇赫·巴托爾舉家遷往庫倫。
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簽定以後,英法美俄日等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維持搖搖欲墜的統治,清政府把危機轉變成為對內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時沙皇俄國野心勃勃,一心想把中國的外蒙古和東北據為己有。1910年冬,在沙皇俄國的挑唆和鼓動下,一小撮外蒙王公貴族、封建主和喇嘛逐漸蛻變為民族分裂分子,蠢蠢欲動,庫倫成為一個矛盾和衝突非常激烈的城市。
早年的蘇赫·巴托爾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家庭的貧困迫使他很小就出外謀生。14歲時,蘇赫巴托爾被僱到庫倫至恰克圖的驛道上當了一名馬伕。在親眼目睹了清廷官吏腐化糜爛、窮奢極欲的生活後,也親身感受到外蒙古封建主、喇嘛教首領對下層阿拉特牧民的剝削和壓迫。後來蘇赫·巴托爾到庫倫打短工,利用空閒時間,堅持不懈地學習蒙古文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蒙古的博克多格根大活佛等大封建主和一小撮分裂主義分子急不可待地企圖憑藉沙俄的扶持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在遭到拒絕後,他們私自組建軍隊,力圖同北京中央政府對抗。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滿清皇帝在一片討伐聲中驚恐地宣佈退位,外蒙古也震動了。這一年,19歲的蘇赫·巴托爾參加了“自治蒙古軍”。不久,即被選派到俄國人主辦計程車官學校學習,畢業後任騎兵連長。蘇赫巴托爾曾多次參加同日本扶持的巴卜札卜軍隊的作戰,在戰鬥中由於表現勇敢和機智,獲得了幾枚獎章和巴托爾(意為勇士)的稱號,該稱號後來成為他名字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前後蘇赫·巴托爾在軍隊中逐步接觸到了革命思想。當時,在“自治蒙古軍”裡,有幾個同情革命、同情蘇維埃政權的俄國教官和顧問,蘇赫巴托爾從他們那裡瞭解到了一些有關俄國革命運動的情況,來自北邊西伯利亞的的那場革命極大的激發了蘇赫·巴托爾的革命精神,而同期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和殘暴,更加速了他思想上的徹底轉變。1918年底,蘇赫巴托爾回到庫倫在一家印刷所當排字工人,這時的生活雖然十分艱難,但卻很講義氣,因此很快就有一幫窮哥們聚集在他周圍,慢慢形成了蒙古的第一個革命黨小組。1919年底蘇赫巴托爾逃過徐樹錚軍隊的追捕進入俄境,積極尋求莫斯科的支援和援助。
喬巴山,1895年2月8日生於在清朝車臣汗部的貧苦牧民家庭,幼年時當過牧童,13歲的時候,母親把他送進寺院當喇嘛。1912年,17歲的喬巴山帶著一個同伴毅然逃出寺院。經過長途跋涉,步行千餘公里,來到了庫倫(烏蘭巴托)。1914年春,喬巴山被送到伊爾庫茨克師範學院附設的高階小學繼續上學。這所學校隸屬於“大蒙古國政府”外交部,是專門為培養俄文翻譯而開辦的。他在那裡學了四年。1917年,喬巴山等人回到庫倫。
喬巴山回到庫倫後,進了庫倫的電訊學校。1919年底,喬巴山組織地下革命小組,並且同俄國工人地方職工會的負責人金巴熱夫斯基和俄蒙印刷廠的技術工人庫切林科取得聯絡。這兩位俄國革命者經常參加喬巴山革命小組的活動,給他們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情況以及俄國無產階級反對地主、資本家的鬥爭事蹟。所有這一切,使喬巴山及其革命小組的成員們加深了對十月革命的瞭解,激發了他們的鬥爭熱情。喬巴山領導的革命小組積極開展活動,張貼傳單、標語,宣傳、組織群眾。當他獲悉庫倫有蘇赫·巴托爾領導的革命小組的訊息,便設法與之取得聯絡。
1919年秋,喬巴山和蘇赫巴托爾第一次會見,1920年6月,喬巴山和蘇赫巴托爾兩個革命小組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正式合併,建立新的統一組織——蒙古人民黨。會議通過了作為人民黨黨綱的《黨員誓詞》。這次會議還實際上確定對哲布尊丹巴等外蒙古貴族的既團結又鬥爭的原則,並決定派代表赴蘇俄,請求援助。1921年3月1日—3日在蒙俄邊境城市恰克圖舉行,3月13日新的黨中央委員會組建了蒙古人民的臨時政府。隨後蘇赫巴托爾的人民軍佔領了買賣城,並以此為新的首都。由蘇方扶持的蒙古軍隊於同年7月初把俄羅斯恩琴的白衛軍勢力驅逐出了庫倫城並佔領了該城。
故此,1921年7月11日被定為蒙古國的國慶日,蒙古人民黨還保留了博格多格根汗名義君主的地位,成立了君主立憲制的人民政府。蘇赫巴托爾被選為實際的最高領袖和軍事戰爭部長,喬巴山為其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