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兵
摘要:在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裡,曾可達是建豐同志(蔣經國)的心腹,得力部下,為建豐同志鞍前馬後出過不少力,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建豐同志拋棄了?
在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裡,曾可達是建豐同志(蔣經國)的心腹,得力部下,為建豐同志鞍前馬後出過不少力,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建豐同志拋棄了?
表面看來,曾可達太過書生意氣,一腔熱血要為建豐同志建功立業,最後的悲劇結局有建豐同志的原因,也有曾可達自己的原因,落得個被拋棄的命運,在信仰幻滅中自裁,用自己的生命祭奠了那個即將覆滅的王朝。實際上,曾可達的悲劇是無可避免的,就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中的一個遭殃凡人,從他參與進這個事情開始,這個結局已經註定,無可更改。
建豐同志也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年紀輕輕就在蘇聯頗受磨難,還能從異國殘酷的政治運動中,由近乎流放勞改的身份,成為基層幹部,沒點頭腦和能力,還真不行。回國後是名正言順的太子,老父親有意識重點培養的接班人,這點也無可置疑,可是蔣家王朝的政治問題,這位太子爺都一頭霧水,無法改變,更別說曾可達了。
民國之立,起於封建王朝的病體之上,並非是在徹底推翻封建滿清之後的空白畫卷上作畫,國民黨自身早期就是各路會黨逐步結盟而來,可謂魚龍混雜。建立民國後,與北洋勢力,各地割據軍閥勢力,原滿清遺老遺少勢力,國外各路買辦勢力,在各種妥協融合中,形成積重難返的複雜團體,建豐同志老爹,也不過藉助黃埔勢力掌握兵權,佔據長三角地區,再與宋家聯姻,獲得宋、孔兩家及其代表的美英勢力某種程度上的支援,勉強成為當時各方表面認可的元首。對於國家管理手段,也向來公私難分,封建與進步難分。
建豐同志以及曾可達,一方面要借貨幣改革整頓金融,另一方面還想借打擊貪腐,樹立起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威望,為國家的理想是有的,但中間夾帶自己的私貨也是有的。兩人的天真在於看到最終大老虎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豐同志自己太子身份與佔足道理,哪有理由失敗?後世許多無知的人也只看到宋三女士出面,為孔家與繼子發生暗戰,最後贏了一手,卻同建豐同志一樣,沒看透孔宋兩家撈錢,可真不是隻肥自己,真正的大頭,還是宋三女士的達令!宋三女生出面,代表的就是建豐同志老爹!建豐同志理由十足,長遠看對國家有利就是對蔣家有利也沒用,架不住老爹此時已經在整軍備戰,戰局急如星火,一個關鍵的大錢袋子能讓給扎破?!
電視劇裡只聞樓梯響,從來不下樓的建豐同志,捱罵不捱罵我們不知道,但這個時候,把太子召回去,無論是劈頭蓋臉的罵,還是父子促膝談心,都得把裡面的詳情給太子交代清楚,無論多麼黑暗無情,這就是大廈將傾前血淋淋的政治真實,從此太子一直很低調,到臺後連翻老賬都是他老爹親自動手完成。實際上,這一個政權從建立之日起,就從未有過什麼像樣的國家建設經驗,基本上是偏安一偶,父子兩代算摸索出一點經營小地方的心得。然而在電視劇表現的這一段時期,建豐同志也不過是放出來混點經驗,事情失敗後只能草草收場,如果不是因為太子身份,他本人都將被拋棄,況乎其手下?
整個事情當中,曾可達自己政治上比建豐同志更不成熟,自己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本事和手腕,所有進度的推進,都是藉助手裡有建豐同志的尚方寶劍,所有的亮點,都是浮於表象的作秀式行為模式,並無過人的工作能力,已經證明他並不是一個可以依為干城的下屬,沒什麼挽救價值了,當然也就被當成棄子。
曾克達的職務是國防部預備幹部局督察,陸軍少將,曾可達看起來牛皮哄哄,實際上對蔣氏父子而言只是個不大不小的工具而已,當曾可達稀裡糊塗捲進蔣氏父子之間1948年的微妙關係時,一度讓建豐同志非常被動,被主子拋棄就是必然了。
歷史上,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孔令侃頭上時,宋美齡告急,蔣介石扔下遼瀋戰役的爛攤子,緊急飛回上海制止了兒子的進一步行動,是蔣介石糊塗嗎?非也,他很清楚幣制改革對即將崩潰的經濟有多重要;是後人傳說的“不愛江山更愛美人”嗎?非也,蔣介石作為一個政治家沒有那麼幼稚。
歸根到底,蔣介石既希望兒子的預備幹部局和鐵血救國會有所作為,打擊貪腐和推行幣制改革,又不能在蔣政權風雨飄搖之際,動搖蔣介石集團統治的基礎,而在當時的局面下,如果四大家族發生內訌或分裂,那就是所謂動搖“國本”了,蔣經國一腔熱血想為父分憂,但是他沒有老練的蔣介石看得清楚,所以他後來對曾可達說“可達同志,我們失敗了”——他不明白的是,這些刺不是不該拔,而是拔的時機不到。
這種分歧曾可達是看不懂的,他忠誠於蔣經國,也想當然地認為蔣介石會徹底支援兒子的一切做法,所以方孟敖私自駕機上天被抓後,曾可達一時聯絡不到蔣經國,自作主張請示總統府侍從室陳組長時,他就徹底喪失了“建豐同志”的信任,因為他忘記了自己是誰的人,忘記了越過兒子找老子是大忌。
當事后王蒲忱轉述總統意見,說預備幹部局的事還是經國局長作主時,曾可達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太子的心腹直接跑到皇上這裡,置太子於何地?有製造父子不合的重大嫌疑。
曾可達問王蒲忱:“現在去哪?”,他已經準備接受制裁甚至是被捕了。
一時聯絡不上太子也得等著,這就是政治規矩。
曾可達的另外一個重大錯誤,是沒有處理好梁經倫“闖門”事件,在狡猾的徐鐵英引誘下,該說不該說的梁經倫都說了,有些話站在國民黨立場上已是非常之反動了,談話記錄被陳組長直呈蔣介石。梁經倫是蔣經國在鐵血救國會的心腹與骨幹,就這樣的政治言論,老蔣不得破口大罵兒子?你用的都是什麼人?
劇中沒有表現小蔣捱罵,但是一定罵了,並且我猜,建豐同志一邊捱罵一邊心裡也得罵曾可達:你這個廢物。電話專線撤銷,就意味著失去信任了,曾可達迷惘了,也看到了國民黨的不可救藥,私售了十車軍糧,引彈自戕,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悲劇。
《北平無戰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視劇。
電視劇裡曾可達這個人物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國民黨少壯派在國民黨窮途末路的時候進行的最後努力和掙扎,依然還是無力迴天的必然。曾可達是建豐同志的心腹干將,是少壯派的代表。作為國民黨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少將督察,鐵血救國會的核心成員之一,曾可達深受“建豐同志”的信任,青睞和重用。
曾可達最為核心的任務,就是協助建豐同志完成幣制改革,為此曾可達在國民黨內部的“黨通局”,“保密局”等反對幣制改革的勢力面前,試圖透過“清查黨產”等反腐手段逼迫反對勢力就範。同時,他也一直警惕共產黨地下組織破壞幣制改革的危險,但是,我黨已經非常清楚地分析了國民黨的所謂幣制改革必然失敗的趨勢,指示地下黨靜觀事態,不做任何破壞和抵制。不給國民黨幣制改革失敗留下任何可以甩鍋的把柄。
曾可達的忠心,決心以及熱情都是值得稱讚的,他對幣制改革充滿信心,同時對建豐同志的知遇之恩也是感激不盡努力報答。但是,最終,建豐同志還是拋棄了曾可達,而曾可達也就只能在萬念俱灰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曾可達被建豐同志拋棄,既有建豐同志捨車保帥的選擇,也有曾可達自己在關鍵時刻的錯誤。
當同樣是鐵血救國會成員的燕京大學青年經濟學家梁經綸痛斥黨通局黨棍徐鐵英,同時也對國民黨的所作所為進行毫無遮攔的揭露和批判的時候,曾可達表現出了“政治上的幼稚”,而這種幼稚,算是斷送了自己在建豐同志心目當中的信任,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
曾可達幼稚地認為忠於“領袖”,和忠於建豐同志是一回事,在處理梁經綸的問題,具體說就是在處理梁經綸的“談話記錄”的時候,輕易地將梁經綸的談話“原始記錄”交給了蔣介石的秘書。在他看來,交給蔣介石和交給建豐同志是一樣的,但是他沒有想到,當蔣介石看到一個“鐵血救國會”的骨幹對國民黨對他這個了“領袖”的痛斥的時候,建豐同志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在與蔣介石秘書的交往過程中,曾可達既沒有事先請示建豐同志,事後也沒有及時向建豐同志彙報。實際上還是存有透過秘書向蔣介石邀功請賞的心思的。
這就犯了大忌。
幣制改革失敗了,總是需要有人背鍋的,建豐同志被迫檢討,而作為建豐同志的急先鋒,預備幹部局少將督察,鐵血救國會的骨幹成員,失去信任的曾可達就被建豐同志毫不猶豫的徹底拋棄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