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寧縣隸屬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邊境,東與子午嶺,南與涇河與陝西省相接。寧縣夏商時期屬於雍州,是周王朝的發祥之地;秦始皇時期,派蒙恬修建秦直道,而秦直道途徑子午嶺附近。西漢時期,寧縣屬於義渠縣範圍;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派徵西大將軍馮異進軍義渠縣,控制了這一軍事要地。魏晉時期,寧縣屬於雍州安定郡,到了隋唐時期,寧縣數次置州轄郡領縣,成為當時的京畿重地。宋元時期,寧縣仍為軍事州,轄區五縣,位於邊關的前哨。明朝時,寧縣仍置州領縣,直到康熙時期,設定甘肅省,當時寧州隸屬甘肅省,直到民國時期改寧州為寧縣。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甘肅寧縣石家墓群,出土各類墓葬370多座,揭開神秘國家的面紗。
石家墓群位於甘肅寧縣馬蓮河以東、九龍河以南早勝塬上,現隸屬於寧縣早勝鎮西頭村。由於該墓群先前被多次盜掘,為了保護墓群免遭進一步盜掘破壞,甘肅省文物考古部門向國家文物局申請發掘。在獲得批准後,在2018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石家墓群南部東西兩側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土東周時期墓葬12座,車馬坑1座,窯址1座。根據考古隊員的勘測,石家墓群都是豎穴土坑墓,墓群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經過三年多的發掘和勘測,墓群的年代基本確定在春秋時期,其中M6和M54等幾個墓葬都有槨室的部分,這意味著槨室和棺木在內的大量器物在深埋了兩千多年後,即將重見天日。M6號墓是一座大型墓,其深約14米,相當於五層樓的高度,考古專家表示這在石家墓群發掘最深的。
為何這座墓葬會埋得如此深?難道其中埋藏著特殊的秘密,它的主人又會是誰?根據墓室的面積推算,將近20平方米的墓葬屬於大型墓,大型墓的陪葬品比較豐富。在十幾米深的墓坑內,考古隊員對一些灰狀物進行取樣,灰狀物考古名叫“板灰”。兩千多年前它本是一根結實的木料,橫豎疊壓支撐著一個長方形的槨室,但今天它們已經化為灰燼,長方形的槨室也因此坍塌了一個平面。在墓室的東北側,考古專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有紅的有白的,看起來像是經緯結構的素錦,考古學名“荒幃”,即棺罩。如果確認是荒幃的話意義就大了,歷經上千年的時間連木製品都已腐朽成灰,而這種薄薄的絲織物竟能如此大面積地儲存下來實屬罕見。考古隊員表示出土墓葬僅1座墓主為仰身直肢葬,其他都是屈肢葬。
考古隊員表示,清理出1座車馬坑,形制為南北向豎穴土坑,坑內殉2車,馬共有14匹,未與車搭配作駕乘狀,另外在車馬坑內還發現一條殉狗。窯址清理出1座,其結構由火膛、窯門、操作間三部分組成,填土夾雜大量草木灰、紅燒土塊及少量動物骨骼。據考古專家介紹,墓群中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車馬器、喪葬器等為主。考古隊在車馬坑中的車輿內部,發現成對的銅翣,它們上下疊壓,這是迄今為止在除墓葬外車馬坑首次發現。個別墓葬墓主人近身陪葬有玉串飾品,此外墓葬內首次發現原始瓷器。石家墓群是慶陽地區首次發現春秋時期高等級貴族墓地,勘探已完成面積接近20萬平方米,發現墓葬370多座,車馬坑19座,另外還有窯址、灰坑和壕溝等遺址的發現。
考古專家表示石家墓群墓地文化面貌比較複雜,主要以周文化為主體,還包含秦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等因素,專家推測從族屬上應該是非姬姓的周人。從歷史背景來看,石家墓群所在位置是涇河上游,而在西周時期這裡曾是周王室行政管轄範圍。但到了東周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此地成為周人、秦人和戎狄爭奪的物件,因此對應在石家墓地文化內涵上,除主體特徵為周文化外,另包含北方草原文化、秦文化諸因素。因此,寧縣石家東周墓地的新發現,無疑為探討東周時期文化傳播、民族融合及互動提供了新的考古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