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延續275年,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始於武王,終於幽王,傳11代12王,他們是: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滿、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喜、周孝王姬闢方、周夷王姬燮、周厲王姬胡、周宣王姬靜、周幽王姬宮湦。
西周,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由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擊滅殷商後建立。
【周公輔政】周武王在位2年後病死,其弟周公即周公旦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周公一心朝政,忠心不二,以致西周初年,在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的統治下,天下安寧,40年沒用刑具,國力達到最鼎盛,這就是史稱的【成康之治】;之後的周王朝逐漸走向衰敗,雖有【宣王中興】,卻也是曇花一現。從【國人暴動】,再到【昭王南征】,最終由一曲【烽火戲諸侯】結束西周命運。
【國人暴動】這裡的國人主要是指以居住在西周首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為主體的平民。周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為聚斂更多財富以供揮霍,將土地、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的政策,而怨聲載道,周厲王便下命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一時間,全國沉默,路上碰見熟人也只敢使個眼色。召穆公勸諫周厲王道:“這是用強制的手段來堵住民眾的嘴啊!這樣堵住人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周厲王對此卻置若罔聞。此時的西周國人民不聊生,貴族卻仍沉湎酒色。因不滿周厲王暴政,“國人”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宮兵也是久積朝怨,實為阻而不攔,四處跑散,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並於前828年病死於該地。國人衝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便交出自己的兒子稱是太子,《竹書紀年》記載:“(國人)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共和行政】又稱“周召共和”。由於國人暴動,周厲王亡命不能再出場執政,隱藏的太子年幼一時間也不能曝光,朝中無天子,政權即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行政”。“共和行政”是歷史上一件大事,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昭王南征】最主要的是三次攻楚。商和周本屬黃帝長子少昊之孫高辛氏帝嚳世系,而夏和楚屬黃帝次子昌意之孫高陽氏顓頊世系。因楚曾經幫助過商,所以與周有怨。周武王建周後大封天下諸侯國,周初就有71個之多,而成王給楚僅封個子爵,楚國當然不服氣。但楚國尚能“篳路藍縷”,忍政勤治,周擔憂楚做大,便於前958年、前982年、前977年集多個諸侯國兵,渡漢水、跨長江,三次攻楚,最終全軍覆沒,周昭王敗途經漢水橋時,因掠奪財寶過重,壓垮橋樑,溺命於湖北漢水中。周朝諱言此事,對外聲稱天子“南巡不返”。【昭王南征】,讓周朝耗盡國力,從此走向衰敗。而楚國日益發展壯大,在春秋戰國中發揮重要作用。楚“不服周”自此2000多年來一直流傳至今,武漢人說“不服氣”三個字就是用方言說的“不服周”。
【烽火戲諸侯】周昭王之子周穆王繼位後,更是好大喜功,本無能但嬉炫耀,使周朝進一步衰落。到了周幽王手上,卻以一曲滑稽的“烽火戲諸侯”謝幕,葬送西周。
褒族人為救褒珦出獄,聽聞周幽王好美色,便馴服城內一姒姓美女,包裝改名為褒姒獻給周幽王,周幽王大喜,十分寵幸她,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接著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因褒姒冷麵無笑,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聽信佞臣虢石父的主意,玩起“烽火戲諸侯”的遊戲,命令守兵點燃烽火臺。一時間,狼煙四起,百里烽火逐連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當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時,懷怨而回。但周幽王真的博得了褒姒一笑而大喜,等到申侯聯合犬戎等真的打過來再點燃烽火時,諸侯再也不信了,無一人前來救駕,周幽王帶著褒姒、姬伯服三人倉皇從後宮門逃走,被犬戎兵追上,當場殺死,一代天子,為博美色一笑,江山丟盡,西周滅亡。
【何尊中國】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的何尊,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中國一詞既然在西周就能刻在青銅器上,說明“中國”一詞在上古時期就已存在。一杆旗插在城池上,一把戟擋在家人前,表示保家衛國,“中國”一詞簡明扼要、寓意深遠,值得國人驕傲!
夏商周三朝均為黃帝后裔,其中夏為黃帝次子昌意之孫高陽氏顓頊世系;商和周為黃帝長子少昊之孫高辛氏帝嚳世系。一般說夏的起始為高陽氏顓頊;商的起始為高辛氏帝嚳的次子“摰”;而周的起始為高辛氏帝嚳的長子“后稷”,周朝為姬姓,傳11代12王。
觀看同類影片:中國曆代朝代帝王·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