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作者:郝雪山
定價:98.00元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文|張凡
一首詩可以在一百年、兩百年,甚至上千年後被一讀再讀,並且激起人們心中無盡的感慨。
一幅畫可以被成百人、上千人,乃至無數子孫後代反來覆去欣賞,而且藏之存之代代傳之。
其因何在?正因為自古及今,對詩情畫意的追尋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裡有一種文化的傳承,有一種藝術的力量,在共同起著作用。找到這把金鑰,開啟通往文明的大門,是一代代文化人的使命所在。
唐詩三百首之一詩一畫,正是畫家郝雪山在追求美的歷程中,為自己選擇的最富挑戰性的作品之一。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寶藏中,如果說有一座最高峰的話,《唐詩三百首》毫無疑問就是珠穆郎瑪峰。選擇用國畫這樣同樣的古老的中國藝術的表達方式,去表現唐詩中的畫境、畫意,既是一種致敬,也是一種考驗。從幼稚童子到耄耋老人,這都是最快炙人口的詩歌;從東方到西方,這都是人們熟知的文化意象,正因為熟悉,反而最為困難。
這注定是一條艱辛的路,道阻且長。雪山自幼學畫,歷三十多年而不輟,其間遍遊名山大川,參訪名師高友,採百家之長而成一家之筆,近年來隱居晉祠,唯以觀荷賞雪,拍月追鳥為樂。山川草木,故壘新城,時常見於筆端。我揣摸他之初心,獨樂樂,與眾樂,孰樂?子曰:不若與眾。
在雪山的畫中,你可以看到這種想象與凝固的對立,也可以看到想象與凝固的融合。筆底有四時,畫中有體悟。這種體悟古人稱之為性靈,那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凝視與對話,那是靈魂與靈感的契合。要打通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會比打通任督二脈更容易。但是雪山敢於選擇這條“蜀道”,他持續數年攀登這座高峰,並記錄過程中的種種經歷。翻閱畫冊時你會知道這並不容易,自然有風光秀麗的時候,但也有狂風暴雨的瞬間,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熟悉與陌生之間,在歷史與現實之中,虛幻與寫實重逢,人物與山水融合。一畫一世界,一詩一菩提。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美來自自然,來自歷史,來自觀察,來自想象,來自於一個畫家持之以恆的堅持。有一天清晨,雪山發了一幅桃花畫,上錄詩云:“春風細雨到山窗,卻寫桃花似豔妝;自笑老來閒不得,也須拈弄過時光。” 他的點評是:文,書,畫,不過都是通向心境的橋樑。心若無境,橋有何用;橋若不堅,境緣何求。
他已經悟到了自己境,他用自己的筆表達了這種心境。
這個時代的審美曾經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在慣於粗陋的世界裡應該有更多的人來創造新的審美,並使我們的傳統得以繼續生長,使我們的青綠世界裡有更多的生意。
如果你也是一位美的追求者,請開啟這本書,慢慢的讀。
當黎明破曉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