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唾沫星子淹死人”,人活於世,總有罵人或被罵的經歷。
就拿諸葛亮來說,一句“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罵得王朗氣急攻心,吐血而亡;
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金瘡迸裂,吐血墜馬,年僅36歲就英年早逝。
這些都屬於“罵殺”,是用盡一切惡言惡語,甚至不惜捏造流言去攻擊、詆譭他人,並且大多時候都是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魯迅先生早就在《花邊文學》中寫過一篇《罵殺和捧殺》——“所以現在被罵殺的少,被捧殺的多。罵,倒未必會罵死人,但捧,卻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
與“罵殺”不同,所謂“捧殺”,最終目的當然是殺,但或是師出無名,或是實力不允許,總得依賴長時間的“捧”才能完成。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捧殺並不是新鮮詞兒,也許你早已深陷其中,卻還不自知。
1、遠離捧殺你的同事
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一個坑?”
正方詹青雲有一段話講的很現實:“中國人講名利二字,名還在利之前,所以我們覺得捧殺比單純的壓榨更可怕。因為它的背後帶的是賞識犧牲這些光輝的口號”。
在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新垣結衣飾演的深海晶一直被同事誇為“一個笑容明朗且親切的人”。
但是誇讚的背後,卻是各種雞毛蒜皮、雞零狗碎,同事都要拜託她做;各種超出她職務範圍的工作,老闆也要她承擔。
為了完成所有的工作,她每天都加班到深夜。
為了維持和同事的關係,她還要給下屬背鍋,甚至為了搞定客戶,不惜給對方下跪。
其實在工作裡,無論你是不是“能者”,“多勞”都是普遍的現象。只要給足薪水,付出相應的勞動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企圖用讚美或者信仰來綁架社畜,想要他們“能者多勞,但不多得”,這種捧殺式的工作行為,就要時刻警惕了。
2、捧殺,最狠的殺人方式
作家桐華曾經說過一句話,“有人可以將惡意藏在誇讚下,也有人將苦心掩在罵聲中。對你好的不見得是真好,對你壞的也不見得是真壞。”
有個小孩,樹上撒尿,路過一秀才,他尿了秀才一頭,秀才大喜,誇小孩尿的準,尿的直,前途無量。還賞給小孩幾顆糖果吃。小孩亦大喜。自此以後,小孩天天守在樹旁,只要有人路過,他就爬到樹上,尿之。一日,路過一醉鬼。小孩至樹上,尿了他一頭。醉鬼示意小孩過來,小孩以為他要給糖果,興高采烈地走過去。醉鬼一怒之下,拎起小孩的大腿,將其一撕為二,鮮血淋漓,不忍目睹。
捧殺的可怕之處在於殺人於無形,比口蜜腹劍更令人難以察覺。
比如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文章《鄭伯克段於鄢》,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為了爭奪王位,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鄭莊公設計並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有意“養成其惡”。其弟日漸膨脹,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為由,討伐共叔段。
正應了老子《道德經》那句,“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其實我們的處境和共叔段是一樣的。如果活在別人捧到的高處,活在別人捧過的過去,那麼殺機隨之而來。
3、警惕輿論捧殺
烏江自刎的項羽,真的是想要沽名釣譽嗎?他真的想不到“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嗎?他難道不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嗎?他真的受不了臥薪嚐膽,徐徐圖之嗎?
是誰不斷吹捧讓他變得剛愎自用呢?是誰讓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敵,一旦兵敗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呢?
古代的捧殺,是讚揚一個人,等著他放鬆懈怠。
而現在的捧殺可能是,你只要在網上給一個人戴一頂他配不上的高帽,他就自動被網友罵死了。
如同當年體育界那個慘痛的教訓——劉翔。
2004年,劉翔以12.91的成績,一戰封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劉翔因傷退賽;
2012年倫敦奧運會,劉翔再次無緣奧運獎牌。
自此以後,所有的光環都變成了罵聲。
沒有人在乎,為了重返賽場,劉翔堅持訓練,在重傷之後還跑出了12秒88的絕佳成績;也沒有人在意,劉翔在2004年創下的奧運紀錄,至今沒人打破。
網友對神的期待,越來越高。
人們喜歡造神,卻不接受神變成人跌落神壇。
4、如何應對他人的捧殺
第一個方法,是控制周圍人的心理預期。
行事低調點,說一半留一半,不暴露太多東西,有錢說沒錢,五十言二十。捧殺你的人會把你的二十說成四十,然後大家發現你是五十,那人豈不是在變相幫你裝逼?然後形成一種,牛逼從別人口中說出來才是真牛逼的感覺。
第二個方法,是回捧。
你把我捧成月亮,我就要把你捧成太陽,你既然來者不善,我也犯不著遮遮掩掩。當然,前提是你確定對方是在捧殺你,而不是在真誠地誇獎你。
第三個方法,是有自知之明。
人只有看到自己的瓶頸,敢於承認自己的普通,才會有變好的可能。
就像梁漱溟,人們稱之為國學大師、最後的大儒,但他卻說:“孔子和王陽明是聖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與其他普通人不同的一點是,他“在霧中遠遠地看見了孔子是怎麼回事,王陽明是怎麼回事,遠遠地看見”。
梁漱溟尚且如此,芸芸眾生更要清醒自持,“捧殺”就像是個溫柔的陷阱,你要讓自己儘量避開它。
寧聽高人罵,不聽賊丁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