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根在腳”和“力起於腳”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流行說法:人體的力都是成對的,只有腳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彈力(反作用力),才是人體的力源。所以打拳必須固根,落地生根。
真正的太極講:借天不借地!
流行說法:其根在腳是說腳首先要踩地落實,才可以生勁,腳下開始起動。
真正的太極講:腳踏浮萍,極虛極靈!
如果像上面流行說法說的,那和所有人的用力方式有什麼區別,誰不都是腳下撐著向上使勁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太極還用練嗎?太極還難練嗎?
但現在這麼解釋和認識的人太多了。一句其根在腳,發於腿,毀了多少人的腿!毀人不倦!
真正的太極拳是不許兩腿有支撐力量的,腿的支撐力量要扔掉,要把兩腿練虛空。
太極勁,不是腳底下蹬出來那個支撐力量。
把小腿“鋸掉”,就當沒有小腿!不能讓它有自主意識。讓它滴溜噹啷的。
太極拳之所以不易被常人理解,甚至產生很大的誤解,就是因為它練的很多功能效果是反常的,是在常人的習慣認知之外的,沒有下肢的支撐而上面還能產生很大的內勁力,這誰能信啊?完全不符合常人的認知邏輯啊。
"根",到底是什麼意思?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
把這段話搞清楚,就知道我們祖先說的"根",到底是什麼意思,和我們現在的解釋完全不是一回事。
根者,性之根也,謂之"性根命蒂″。
傳統文化裡"根"的意思,是"性"之根,也就是最根本的性質,那麼這個最根本的性質是什麼呢?
又言之:"根者虛也,無也"。
所以太極拳才要練神還虛,即迴歸最根本的性質。
所以,其根在腳,說白了就是根性在腳,也就是說虛性在腳,不把腳底練成虛性,太極拳虛空的效果是不會有的。
所以前輩郝為真描述太極拳:初級階段如在水底(即你的腳是實的,踩在地上的),中級階段如在水中(即你的腳慢慢的虛了,像漂在水中不著地了那樣),高階階段如在水面(即你的腳越來越虛,好像能漂到水面上那樣)。
所以,太極拳才有腳踏浮萍,如履薄冰的描述。
腳下至虛至靈,這才是真正太極拳的實質東西。也是真正的‘其根在腳’的真正意思。
現在一看其根在腳,所有的大師們都在講如何腳下蹬地,如何立地生根。那是南拳啊。
這麼個練法,太極的引進落空下輩子也別想有了。
虛空之性打根兒上就沒練過。
現在所有的競賽套路的要求,都是外家拳的東西,跟真正的太極謬之千里。
前弓後蹬,左弓右蹬,身體要立直,腦袋不起伏…
不把自己練木了,練廢了才怪!
一氣貫通,就是從腳底到手指,全身上下各處的內性要完全一樣,不能手上軟的,腿上硬的,肩上柔的,胯上剛的,要全身各處的感覺和力性都一樣,而且不隨動作的變化而改變!
(網友:手上,肩上松好象可以做到,但下肢松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是不是下盤穩固要有力才能穩固?)
恰恰相反,下肢不是要穩固堅實,而是要能象上肢一樣把力鬆掉,沒有向上支撐力的感覺,這樣上下才能融為一體,周身一家。不然就會象我們平常的推手,上面一鬆,馬上就卡在腰腿上不能動了。
下肢的放鬆比上肢難,因為下肢是要在承受上身重量的情況下放鬆,即在受力的狀態下能放鬆。如果在打拳的過程中能把下肢的放鬆練出來,就等於下肢在受力的狀態下能松而不頂了,這時在推手受力時,和平時打拳沒什麼區別了,只好象自己上身的體重大了些而已,下肢松而不頂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化勁!
下肢(腿)不會松之前,腰是松不了的!
大家都想想,你和別人推手時,你上身想松,把別人的來力卸掉,但你一送上身,你的腿和腰就把來力扛住了,腰腿就都不自覺的緊了,你還不敢鬆了,一鬆,你就要坐地下,不松,就較上勁了!是不是。
松上身不是要從上向下松嗎?怎麼就腿不松,腰就松不了啊?從上向下松,是上肢的事。
而要想真正松下肢,是從下向上松!
關鍵是怎麼才能松!什麼才是“下向上松”呢?
我們的上肢在不拿東西的時候是不受力的,所以它好松,好不用力。但我們的下肢就不同了,只要你站著,它就要產生力,支撐你的身體!
所以,我們直直的站立時,大地的反作用力就向上作用於我們的腿和腰上,不信你站著好好體會一下,那個力量一直到你的腰眼兒!
所以,想讓下肢和腰真正的松,就不能扛著這個力量,就必須把它卸掉!
所以,太極拳一站,就要你曲膝,收胯根,下肢打了一個S型的彎,就是透過這個曲折的彎把腳下向上反的那個力向上卸掉!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把上面的力量向腳下砸!
所以,一彎腿,腳是向上卸的,腳下是比原來輕了。而不是向下墜的、腳下反而重了。
前輩說:“你要把腳練到腰上”,啥意思?
想想你手上接了力量,你就向回撤這個力量,而不是向前繼續伸。
這個力量,其實你的腳也要一樣,當腳接了地的反作用力量時,不是繼續蹬地加力量,而要向手一樣向回(向上)收撤以卸掉力量。向上撤,就是向腰那裡撤,好像腳能收到腰那裡,這就是“要把腳練到腰上”的意思!
所以,別的拳彎腿,是降低重心,加大支撐步伐,增加支撐力量。
而太極拳的彎腿,是向上卸掉支撐的力量。不支撐,腳下慢慢就“空”了,沒東西了,才會有“腳下空靈”,別人的力按下去,沒有支撐,越按越往下漏,就有了“俯之彌深”,深不見底的效果!
只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被你的下肢真正卸掉了,不頂著你的腰了,你才能真正的把腰鬆下來!
真鬆了腰,你才能真正知道什麼是“尾閭中正”,腰沒鬆開之前“尾閭中正”是不會有的!
(網友:康老師,什麼叫“虛不接物”?看不懂啊。)
沒腳了,就真正認識“虛實”了!
沒腳了,別人的勁兒在你身上就放不住了,虛不接物。
是,光看文字是沒有用的,只有到了那個程度,就會明白其中的涵義和那個狀態了。
不是練腳,而是沒腳了。
沒腳了,不是說那兩隻腳真的沒有了,那怎麼可能。
而是說那兩隻腳原來的功能不起作用了,功能沒了,就等於腳沒了一樣。
我們腳的功能是什麼?(腳走路 ,托起身體 )
當我們的身體承受任何力量的時候,我們的腳的本能就是向上支撐。
什麼時候你的腳不會本能的發揮支撐作用時,你就沒腳了。
不懂勁是幹不出這事的。
所以,太極功夫中很多的描述,都是懂勁之後的狀態和效果,懂勁之前是不會有的,說也沒用。
懂了勁,才會有棚捋擠按----等勁法的運用!
理解“懂”和“會”是兩個層面的事情,就對了!
很多東西我們雖然現在還不“會”,但只要我們現在“懂”了,也能評價“會”的對錯了!
這時叫“能看得懂”!
“化境”是內家功夫的最高境界,“致虛化”,最終“致羽化”。
啥時候腳飄了,就可以把架子放低了練了。
虛實跟輕重不是一個概念。
左重則左虛,越重越要虛。
下要向上松,腳才能飄起來,這個不用意,光用體是做不到的。
能做到了,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虛靈頂勁。不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頭向上懸著。那是意的事,跟外形沒關係。
不說了,這些意的東西不結合動作當面講解,一定會做錯的。
大家不要憑想象去做,會出問題的,聽聽就算了。內家的東西就是這樣,差之毫釐,謬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