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藏8371號天慶戊午五年(1198年)軍籍原件圖片。資料圖片
【讀史札記】
《木蘭辭》是一首北朝敘事詩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子,替年邁父親從軍,女扮男裝,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回朝後不願為官,請求回家與家人團聚的生動故事。詩歌熱情讚揚了木蘭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保家衛國英勇無畏的精神,語言生動,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經久不衰。
《木蘭辭》作為優秀古典詩歌作品,歷代專家做過很多註釋和研究,在當代早已被選入中學課本。然而《木蘭辭》中有的語句仍比較令人費解,有進一步闡釋的必要。比如其中的“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麼軍書有十二卷?為什麼卷卷有爺名?學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有的只是做字面解釋,把“軍書十二卷”解釋成“多卷徵兵文冊”,或認為是“十二道徵兵命令”;有的認為“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解釋為“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有的認為表示“軍情緊急,刻不容緩”。有的認為當時的軍書會分門別類分為許多卷,成丁的一卷,分配任務的一卷等等,軍書十二卷可能是有很多不同的名籍文書。這些解釋莫衷一是,似乎仍未得要領,顯得難以令人完全信服。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軍書”指的是什麼?在存留的古籍中未見到古代軍書的實物而難以論斷。近些年來,筆者在研究出土的西夏文社會文書時,發現了其中有不少軍籍文書,用這些古代的軍籍文書或可合理解釋“軍書十二卷”的問題。
20世紀初,在中國的黑水城遺址(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出土了大批西夏文書,分別藏於俄國和英國,現已在中國陸續出版。其中包括不少社會文書檔案,內中有50多件軍籍文書,多以西夏文草書書寫,完殘不一。筆者經過數年鑽研,逐漸破解西夏文草書,譯釋了其中內容。原來每一件軍籍文書都是一個西夏基層軍事組織各軍“抄”士兵成員和裝備的登記檔案。“抄”是西夏基層最小的軍事單位,一般由主力作戰士兵正軍和輔助作戰人員負擔(或稱輔主)組成。
西夏實行全民男子皆兵的兵役制度。在西夏文獻中軍籍文書稱為“軍籍”。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專門有“納軍籍法”,即軍籍登記法。規定每年都要進行軍籍登記,條文中有“年十五當及丁,年至七十入老人中”,即對15歲至70歲以內的男性進行軍籍登入。
從多種出土的完整軍籍,可看到其格式和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是總敘軍籍屬地、首領、登記時間和總計,其後是具體登入各“抄”人員和裝備情況,包括每“抄”正軍、輔主的姓名、年齡和裝備(馬匹、鎧甲等)情況,最後是被登入組織的首領和負責登入的主簿的簽名,並於軍籍上加蓋多枚首領印,背面往往還有上級官員的審閱簽署。為具體瞭解西夏軍籍的真實面貌,以下介紹一件俄藏8371號天慶戊午五年(1198年)軍籍的原件圖片及部分譯文。
黑水屬軍首領梁吉祥盛,正軍一種納 告:
前自全軍籍告納天慶丁巳四年六月一日起,至天慶戊午五年五月底,無登出,已做。三十種:
正軍六
官馬四
甲一
披一
印一
輔主十七
強十六
弱一
一抄有三種,三抄有馬,二抄無有。
一抄首領梁吉祥盛,人員十人,有三種,馬,花色
正軍吉祥盛,六十六
番雜甲:胸五、背六、脅三、結連線八、衣襟八……
四、臂十二、項遮一、獨木下三、喉嗓二……
裙十二、更兜二、關子(三)、鐵索五、裹節袋等全。
番雜披:紅丹色麻六、項五、肩一、胸三、喉嗓二……
末十、罩二、馬頭套三、有結鐵氈裡裹袋等全
輔主九
八強:女樂,六十五;黑水盛,四十八;盛功?,四十九;河水山,……
河水吉,四十五;成酉金,三十;心喜鐵,二十九;善盛,……
一弱:梁盛,七十
一抄梁恩興吉,人員三人,馬一種有,栗色
由以上譯文可見,西夏軍籍登入專案很詳盡,人名後有年齡。多件軍籍登入後形成簿冊匯聚於各地監軍司後再上報朝廷。這樣就會造成每一適齡男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次被登入在不同年份的軍籍之中,形成一名後備軍人出現在多卷軍籍卷冊的情況。
出土的軍籍文書證實,在西夏社會基層是依西夏法典規定查檢、勘合、登入軍籍的。在軍籍文書中發現了同一首領轄下士兵前後相差一年的軍籍文書:如俄藏4196號應天丙寅元年(1206年)軍籍和俄藏4926-4號應天丁卯二年(1207年)軍籍。這兩件文書同一首領,同為4“抄”,裝備相同,人員相同。其人員有首領、正軍律移吉祥有,正軍律移吉祥酉、輔主有寶,正軍律移酉犬、輔主勢有盛,正軍趙肅執芽。在前後兩件軍籍中,以上人員年齡各增長一歲。此外,還發現了前後差兩年的軍籍文書:俄藏4926-9號軍籍與俄藏7553-1號應天己巳四年(1209年)軍籍中,人員重合,同一人後者比前者長2歲。如正軍地寧年長盛在前一文書中44歲,在後一文書中46歲;正軍地寧小驢山在前一文書中41歲,在後一文書中43歲等。甚至還有前後相差四年的軍籍文書。俄藏4926-11號軍籍和俄藏4926-15號軍籍中的人名多相同,只是後者比前者中的人年齡大4歲。俄藏4926-13號與俄藏4926-14號軍籍也是人員姓名相同、年齡相差4年的軍籍。這更加明確地證實西夏確實按法典規定查檢、勘合、登入軍籍。
其實漢文史書中並不乏對軍籍的記載。如唐代韓愈的《上留守鄭相公啟》記載:“愚以為此必奸人以錢財賂將吏,盜相公文牒,竊註名姓于軍籍中,以陵駕府縣。”(《昌黎先生集》卷十五)。又如《新唐書》記載:“行軍司馬,掌弼戎政。居則習搜狩,有役則申戰守之法,器械、糧糒、軍籍、賜予皆專焉。”(《新唐書》卷四十九下《百官四下》)。宋代張方平奏章中提到宋朝的軍籍:“委樞密院點勘軍籍,其人數少者,即令團並;其馬軍無馬,願補填步人者,稍與補充近上衣糧優處軍分;其有馬者,即與團並足成指揮。”(《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六十三)。宋朝曾鞏在《本朝政要策·訓兵》中也記載:“宋興,益修其法,壯銳者升其軍籍,老懦者黜而去之。”(《曾鞏集》卷四十九《本朝政要策五十首》)以上所提軍籍都是指軍人登記的簿冊,與出土的西夏軍籍文書性質相類。但過去未發現過古代的軍籍樣本,對軍籍的具體形式和內容語焉不詳。
西夏軍籍文書的發現和研究為解釋《木蘭辭》中的“軍書十二卷”提供了新的思路。《木蘭辭》中的“軍書”應理解成軍籍文書。中國古代對軍籍的登記有不同的時間規定,有的每兩三年登記一次,有的如西夏是每年登記一次。西夏法典又規定,西夏對軍人和裝備的大型登入、檢校是每三年一次。北朝時期實行府兵制,若每三年登記一次軍籍,登入十二次的軍籍卷冊中每冊都會有他的名字,便可以順暢地理解“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的語句。木蘭的父親從達到士兵的成年年齡,再經過12次登入,經過了約30多年,年紀應在50開外,已年老體衰,不適於參軍作戰,他又無成年長子,才出現了女兒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作者:史金波,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寧夏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