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於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勵之語,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茲舉數例如下。
“亢龍有悔”。《乾》卦中,以龍來比喻君子,從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龍”從潛伏到現於田、躍於淵、飛於天以至到“亢”的極高的過程,以此來比喻人的事業由小到大,地位從低到高的境況。值得注意的是,“龍”從潛伏到飛於天,其爻辭或為“無咎”,或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時,卻出現了“上九,亢龍有悔”的推斷。悔即有過失、不幸的意思。為什麼“亢龍有悔”?《易·乾·文言》解釋說:“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又說:“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因此“亢龍有悔”帶給我們的訓誡是:第一,人居高位時,易脫離群眾,出現“高而無民”的情況,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權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點,往往會“高處不勝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與成功、名氣、鮮花相伴,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成為“有悔”者,宜警之。“履霜堅冰至”。履,踐也,人在履霜之時,寒冬將臨,堅冰將至《易經》中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國學智慧。這句話表面說自然,實際論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動詮釋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漸”而來。對此,《易·文言·坤》予以進一步解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強調“漸”和“積”這兩個概念,並進而提出“知幾”的觀點:“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這便是警示我們“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需要見微知著、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