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人而言,起名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在起名的時候,古人往往會從多方面進行考量,包括字的義、形、音等,希望透過一個好的名字來彰顯自己的志趣、追求、抱負、排行等多方面的資訊。
總結起來,古人起名的形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是表達對優渥生活和高貴地位的追求與嚮往,比如李廣利(西漢將領);或者對仕途的追求、對謀取功名的嚮往,比如唐殿魁(清朝淮軍名將)、許佔魁(清朝將領)。
二是表達對倫理道德和成功立業方向的期望,通常這類名字常包含德、忠、孝、信、謙、仁、義等字,比如歷史上的楊國忠。
三是表達對古代制度或人物的景仰,比如有一個名叫範學朱的人,字晦,意為景仰和崇拜朱熹。他名叫“學朱”,意思就是向朱熹學習,而朱熹的字也帶有“晦”字,故而他也直接沿用了朱熹的字。
四是表達對長壽的渴望,比如毛延壽、李龜年、房玄齡,等等,都流露出了對於耄耋之壽的祈願。
五是表達對消災免病、逢凶化吉的祝願,比如霍去病、司馬消難、辛棄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