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豪爵不造大排? 為什麼合資車型會熱衷於通路車?
近段時間行業內有一個比較熱議的話題,主要是針對於現有品牌的一些車型佈局,展開了比較熱烈的討論。
這個問題的起因來自於一些小眾自主品牌緊跟時代步伐,陸陸續續已經推出了旗下的中大排量甚至於公升級,多缸動力總成和整車。
而反觀一些頭部品牌,例如豪爵,新大洲本田,豪爵鈴木,五羊本田,建設雅馬哈,濟南鈴木等等,都貌似在原地踏步,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作。
那麼他們這種貌似“躺平”的行為,到底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呢?難道真如坊間所說就是不思進取,等死混飯吃嗎?
首先,“不思進取,等死混飯吃”的前提是國內的摩托車市場前景並不樂觀,畢竟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內地的一些城市和地區都採用了一刀切的禁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國內摩托車市場的發展。
與此同時電動車也對燃油摩托車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並且一些國際摩托車品牌也釋放出了,未來燃油摩托車會被淘汰的訊號,這就讓一些內地的企業有了不求上進的想法,所以從這個大環境來看,所謂的“不思進取,等死混飯吃”也能說地通。
但事實是國內的摩托車市場依然比較龐大,很多海外品牌非常注重內地市場,並且國產摩托車的產銷量還是保持著世界第一,所以一些國產摩托車品牌,沒有理由拒絕發展,不求上進。
既然市場還是比較樂觀的,那麼豪爵為什麼不造大排?合資品牌為什麼又會熱衷於通路車呢?畢竟未來的摩托車市場,一定是玩樂車的天下,誰提前進場,就意味著更容易做大做強,難道他們真的就看不到這一點嗎?原因有以下幾點
1.市場需求,內地的摩托車玩樂市場看似極其火爆,但事實上還處於剛剛崛起的初級階段。
根據最新的銷售資料來看,內地摩托車市場需求量最大的依然還是小排量的跨騎車,踏板車,彎梁車。而這三類車型又被統稱為通路車,所以市場需求決定了車型佈局。
在這樣暫時無法改變的市場需求下,對於廠家來說抓住機遇快速賺錢,才是首當其衝的任務。在這種前提下如果貿然就放棄本應該有的,較為可觀的市場佔有量,那麼無疑是自掘墳墓的做法,它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
因為玩樂車市場的蛋糕就那麼大,造出來的一些大排量玩樂車型,並不見得就會有可觀的市場銷量,如果銷量達不到預期,只會增加研發成本,畢竟對於這類工業品,銷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降低研發和運營成本,如果量達不到規模廠家就不敢輕易去嘗試,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幹自己的老本行。
2.技術受限,很多小夥伴認為摩托車有什麼複雜的?不就是一個發動機兩個輪子嗎?就算它複雜於我國的工業配套體系,也能撐起一片天。
但事實上,摩托車在我們的工業體系中屬於一個極小的類別,社會力量是不會孤注一擲去研發這個前景並不樂觀,已經被進口品牌幾乎壟斷和包圍的專案。
這樣的前提下摩托車廠家基本上是在孤軍奮戰,只有那些想尋求突破,擺脫發展瓶頸的企業,才會想盡辦法去尋求技術上的突破。比如奔達,凱越,高金等就是這種想法。
但不管是豪爵還是日系合資品牌,它既沒有勇氣去這麼做,也不需要賭上自己的身家生命,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反反覆覆豐富旗下車型,強化市場。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恰恰是因為他們缺少了最核心的技術。這些頭部品牌雖然在國內市場上耕耘了多年,但它們的技術儲備是非常有限的,畢竟它們所打交道的一些車型主要還是以小排量為主,並沒有製造大排量的潛力。
退一步講日系品牌是不會隨便下放大排量技術的,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道理誰都懂,只有用技術控制別人才能實現共贏,尋求長足發展。
有了以上的兩個主要原因,那麼以豪爵的慢性子,合資品牌的沒有話語權,他們暫時只能選擇“躺平”,不會以市場的風吹草動,去輕易改變急需加強和鞏固的通路車型和市場,轉而去冒險進入未知的大排量玩樂市場。
總而言之,只要玩樂車型的市場足夠大,那麼目前他們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達不到這個量級未來的幾年內,這幾個品牌依然會選擇這種“不思進取”的操作,只會慢悠悠的推出一些不痛不癢的車型,並不會成為大排量和玩樂車型的領頭羊。
我是騎士分享感謝您的關注點贊加轉發!